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舌尖上的回味

舌尖上的回味

推荐人:淡水鱼 来源: 阅读: 5.98K 次

我爱美食,却又不是美食家,记性也不好。很多菜,吃过后就抛之脑后,下次再在饭桌上遇到,很可能还是连名字也叫上来。可若遇到那些“一旦品尝,口齿生香。”的小吃,却也能过目不忘。

舌尖上的回味

就说那次出去游玩,结果中途折到察汗河吃的那顿饭吧 。与我们同去的,有个刚二十岁出点头的本地小伙子,名叫白云,生活在一个汉藏混居的村庄,能歌善舞的。我们到那家饭店坐下不大一会儿,白云就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家人也在察汗河玩。大家索性一起吃饭,也热闹。也许就是因为人多,那天的饭菜很丰盛。我以填饱肚子为己任,就不多说话,只是埋头吃饭。

即使如此的心无旁贷吃那顿饭,从头到尾我也只记住了一道菜名:清蒸鲤鱼,说是上午才从黑泉水库中打捞的鱼很新鲜,但估计厨师忘了在这个菜里放盐,看着肉质嫩滑,但又实在没什么味道,我因这菜难吃而记住了它。另外还有一个小点,是在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才端上桌的。白云的姑父给大家介绍说“尝尝,这叫‘背口袋’”。我被这新奇的名儿 诱惑了,虽然已经没了什么食欲,但还是夹起一个外形有点像长条煎饺的“背口袋”尝一下。这一口咬去,只感觉外皮酥脆,里面却是松软的汤汁。

这种汤汁,不同于天津灌汤包,有点黏,但挂不到牙齿上。有点烫,但唇舌却没灼烧感,香醇味儿泛滥,却不是油腻的肉香,是那种纯粹的植物清香,什么植物?却想不到,更叫不上名儿。很快,我已经忘记肚里实在没了多少空余地,一盘子小点,被我一个人承包掉了大半。老公估计实在看不下去了,笑着提醒:“傻妞,咱也适当保存点形象啊!”

我还来不及羞愧,旁边坐着的一位长者开口替我解围了:“这人,若要爱上那口,忍着不吃是很难受的,我来讲个笑话大家听啊!说一藏民到一汉民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做了几个菜来招待他,客人一看,桌上的菜全是素食。这对于他们这种以肉食为主餐的人来说,当天的菜无疑是不大对胃口的。于是他就含蓄地指着桌上的那盘炒鸡蛋说‘它的阿妈呢?’主人一听:嗯!这是对我的饭菜有意见了,管我要鸡肉吃呢。但这主人生性诙谐,就故意回答说:‘它阿妈回娘家了。’客人不死心,又说‘那它的阿爸总该在吧?’主人机敏,乐呵呵地再回答:‘不巧呀,它阿爸寻它阿妈去了’”

我被这个笑话逗的前俯后仰,但却是能够理解这位藏族兄弟的迫切心情的。满桌素食,也许正是那家主人想给常吃肉的客人换换口味而特意备下的,没成想人家压根不愿换,你备素菜,洒家偏想吃肉——哈哈,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罢了。

西宁小吃,莫家街最为有名吧,曾上过电视美食节目的马忠食府就在那里,专门介绍他家的酿皮。我记得那档节目还介绍了青海另一种面食“狗浇尿”,这个我婆婆很会做,她叫“烫面饼子”。开水和面,面里加有香豆,然后摊成薄饼放入平锅中,油壶绕着饼子一圈圈地浇油、慢慢煎,直至薄饼被煎的金黄酥脆才出锅,刀切盛盘。这种饼子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若有吃货前来青海旅游,倒真可以尝尝。西宁很多的餐馆,都有这个点心的。

说到此,忽然觉得现在最怀念的还是那个“背口袋”,老公告诉我,那口袋里面包的是用萱麻籽熬成的汁——这就难怪了。我吃过炒萱麻籽,特香!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