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系列散文:舌尖上的回忆(四)----过年的味道(之三)过年的小吃

系列散文:舌尖上的回忆(四)----过年的味道(之三)过年的小吃

推荐人:都梁诸峰之一峰 来源: 阅读: 1.85W 次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很多,但乡亲们最看重的还是春节过年,其时间跨度也最长.虽说从大年初一这一天起才能正式称为过年,实际上头早许多天就都在为过年作准备了,一般从腊月二十四阴历小年这一天起,就大都已开始了过年的节奏,然后一直会到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才偃锣息鼓,鸣金收兵.所以我们这一带人称过元宵节不是"过",而是"出元宵"或"散元宵",非常形象,颇有曲终人散,打狗散场的意味.这十几二十来天的时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时节,也是一个友情沟通的时节,更是一个全民狂欢,举世共享美食的时节.在这么一段日子里,辛劳周年的人们,趁着这难得的闲暇,互致问候,互相祝福,互相走动,并尽其所能地把家中所有一切能吃的东西变着花样拿出来,或用以自家享受,或用以招待客人,或用以馈赠亲友.总而言之,就是用来分享,分享自已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分享幸福,分享欢乐.因此前些年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民俗学家在讲中国人的过年文化时,说中国人的过年大致跟西方人的狂欢节差不多,都是一个全民放松的节日.对此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我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比西方人的狂欢节,其內涵其底蕴要深厚得多,远非放松二字就讲得完的,起码还应加上"美食"和"分享"的元素在里面才行,因此,它既是一个狂欢节,又是一个美食节,还是一个分享节和感恩互敬节.

系列散文:舌尖上的回忆(四)----过年的味道(之三)过年的小吃

废话说了这么多,就该说说本文的中心------过年的美味小吃了.

过去家乡一带,过年之前,都会准备几个米花.武冈米花,历史悠久,与武冈卤菜一道,同为地方招牌小吃和特产,因"花"与"发"谐音,而且爆米花时米花确实会发一下,有兴旺发达之意,所以人们在过年时节,大都会互赠米花,寄托一种美好祝福和良好祝愿!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里支上一口大油锅,待油烧得滚热时,将米花投入锅中,米花打个翻身,沉入锅底,接着"嘭"得一声,爆发开来,主人再用筷子小心翻动,待米花在油锅中"吱吱"地冒上来飘浮在热油上面时,就表示已经熟透,可以食用了.但是,先别嘴谗!这还不是你马上就能咪希咪希的.因为每家每户的堂屋当中,都会供奉着一个上面写着"天地国亲师"的家先牌,最先炸成的两个(乡人讲究好事成双,祭神好,赠友好,都是两个米花)米花,一般都是先摆放到神龛上让天地至亲优先享用.接着下来,炸好的米花也会摆放在盘子里或用袋子小心地装好以备明天后天来客时备用.在这油炸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米花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油锅中散架了,凑不成整个的米花了,这时主人也会很高兴,有的还会说:"好,好!烂得好,发得快!越烂越发!"这些烂米花,碎米花自然就是在场之人的腹中美味了!刚出油锅的米花,焦脆松爽,绝对是一味食之难忘的美食!过去母亲在世时,毎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镜头,一边与兄弟姐妹等家人尽情地享受着母亲从油锅那头递过来的米花,其温馨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记得有一年,双手正抓着米花往嘴里送,结果正好看到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表演得太精彩了!我观看得也太投入了!"噗哧"一声大笑,把原含在嘴中的米花一起喷了出来,双手扔了米花揉着肚皮就笑了起来,我的妈呀!,肚皮笑痛了,米花想不扔都不行!只可惜了在旁的母亲,心痛不已,踮着一双小脚跑过来,拍肩捶背的,生怕把我笑坏了!此情此景,又怎么忘怀得了呢?

米花之外,就是糍粑了.过年时节,一般人家都会舂打糍粑.少的人家,也会做上几十斤米,多的人家,会做上一百多斤甚至几百斤糯米,一家人是吃不了这么多的,于是便拿来送人,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家,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舂打糍粑.这时候,乡邻们的纯朴厚道就展现出来了,不用人号召呼吁,也不用人鼓动组织,只要获悉了讯息,其左邻右舍或至亲好友会自发地给其送上一点,积少成多,只要有几户人家一送,或多或少也就会有十几乃至几十斤稵粑了.亲友之间,即使家家都有糍粑,也会互相馈赠,所以我说春节是中国人的一个分享节日.糍粑的好处是方便简捷,便于携带和食用,想吃时,随时都可用来填充饥肠.吃法多种多样,简单些的话,拿一个几个糍粑放在炉火上烤一烤,待它烤软时就可直接抓来食用,不需碗筷也不需佐菜,就好像啃食面包饼干或肯得基一样.复杂些的话,可支上锅,或用油煎,或用糖煎,也可用水煮.最常见最经典的吃法是用甜酒煮糍粑.

这自然会扯到另一样风味小吃-----甜酒.过年时节,一般农家都会自酿两缸米酒,这称为烧酒.除此之外,稍为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做上一缸几缸甜酒,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小吃,前面讲的米花糍粑都有饭的性质,能填饱肚皮解饥之功用.甜酒则难饱肚皮,吃多了与米酒一样,会醉人的!客人进门,主人首先会给你端上一碗用红糖水熬好的甜酒茶,这实际是有一个讲法的,就是寄托着一个美好的祝褔和希望-----祝福希望主人和客人来年的生活像这茶一样甜蜜幸福!有些主人会盛上一碗生甜酒让你直接品尝,新酿的甜酒芳香醇和,口感甜净,绝对是一味爽口的风味小吃!客人坐下来,到正餐的时间还长,或另有该来就餐的客人未到不能开餐,在这等的过程中可能会肚皮发饿,大过年的,怎么能让客人饿肚皮呢?这时主人就会将禌粑切成小块用甜酒煮好给你端上来,尽管吃,随吃随煮,管个够!只是现在吃饱了肚皮,等到正餐时面对那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只怕就会有力无心,无缘消受了.

家乡一带,过年时节的风味小吃还有很多,绝不仅只限于以上三种,只不过它们三种更为常见些,限于笔墨,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在给学生讲解法布尔的<<蝉>>这篇课文时,每当讲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段文字,都会借题发挥,牵扯到乡亲们过年的生活享受中来.我觉得乡亲们就像这卑微普通的小生命蝉一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工作拼博,从过年这几天有限的快乐生活里,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家庭的温馨,人世的温暖,从而激发起为来年积极拚搏的斗志,以便争取明年更为幸褔快乐的生活!

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也是中国人过年的真谛!年年去奋斗,年年有幸福,年年有快乐,年年有希望!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