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6K 次

那时的冬天,农村的天空真蓝,凛冽的北风真冷,飞扬的白雪真大,诱人的“年味儿”真浓。鞭炮燃尽火药的清香、大红对联上的墨香、人们新衣服上的棉香,还有家家户户常年不见温酒的醇香、炒菜的肉香、蒸馒头的麦香,氤氲缭绕,混合着飘荡在村子的街巷、胡同。

舌尖上的年味

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现在,还是几十年前,过年就是吃的“聚会”,就是人们舌尖上的盛筵。当然,与现在食物的丰富多样、应有尽有比起来,当年的吃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甚至连“巫”都算不上。

腊月二十五六,婶子大娘们就开始“囤年饭”,大批量地蒸馒头、面花、豆馅团子和年糕,找个寒冷的角落存放起来,争取在正月里不再做主食。这样做的原因,我分析有以下两点:其一,显示日子过得富足;其二,过年的日子里,省出为数不多的时间去休闲娱乐。虽说,储存的食物绝对比不上刚出锅的新鲜,但人们都很知足,一年里,如此扎堆的好吃食其实难得吃上几回。

过年时,鸡鸭鱼肉总是或多或少有一点的,但想敞开肚皮大快朵颐也绝对是不可能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那时的人们都盼着过年,为了享受快乐的时光,也为吊了一年的胃口!小吃品种不多,就是炒葵瓜子、炒花生之类,满当当的一大盘子,点缀上几颗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如果能配上一盘儿苹果或桔子,算是及其奢侈的,那是少有富裕户的专利。

说到水果,还记得我第一次吃香蕉的趣事。也是临近年关,父亲的朋友从天津带回来一串儿香蕉,大概十来个吧,我和哥哥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香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面对绿莹莹、硬邦邦的“美味”,父亲说,香蕉还没有熟,等两天熟了再吃,于是用麻绳挂到窗前(现在想来,当时交通运输条件有限,路途遥远,熟香蕉不好存放,也只能用这种自己放熟的方法)。垂涎三尺的我们,没能抵抗住诱惑,短时间内将它们生吞活剥,不过,吃得满嘴发木。不禁暗自思忖,这南方水果够怪的,又苦又涩叫人咋吃啊?这种想法,直到以后吃到又香又甜的成熟香蕉为止。

在外当了二十年兵,也到过许多地方,对各地的特色食品都有一些了解,称其多得灿若繁星有些夸张,但酸甜苦咸、麻辣鲜香,各有特色,各有风味却是实际。要说我家乡有特色的吃食,我最喜欢吃的是“醉枣”(也有叫酒枣的)。枣树是家乡主要的经济型果树,品种以金丝小枣居多,它们不挑剔较为盐碱的土地。“醉枣”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每年秋后,挑选籽粒饱满,品相优良的枣子,用陶瓷坛子装好,喷上适量的高度白酒,密封。闷上几个月,开坛顿觉酒香四溢,颗颗醉枣犹如晶莹剔透的玛瑙;“咔哧”一声咬在嘴里,酒的醇美配上枣的甘甜,顿时满口生津。这可是过年待客的佳肴,不过,没有酒量可得少吃,不然真会醉的!

过年说吃,不能不提年三十儿的饺子,那可是北方人最重视的一顿年饭,讲究多,规矩多,吃得隆重,也能吃出欢乐!馅儿的用料一定是纯素馅儿,粉条、豆腐、白菜等,不能见一点儿荤腥,甚至是一个鸡蛋、一滴猪油。听家里老人说,这叫“忌腥”,是为缅怀祖先,让后人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除了素馅儿,还要包上几个硬币馅儿的、糖馅儿、纯豆腐的馅儿,分别代表钱财、甜蜜、福气的意思,谁吃到,新的一年里就有了相应的好运气。当然,这样的饺子最后都被孩子们争着吃掉了,大人们乐于看着孩子们你争我夺。是啊,孩子们的幸福快乐,也是全家人的幸福快乐啊!吃饺子还要讲时辰,除了当年有过世老人的家庭要早点儿吃,一般人家都是在夜里12点左右。饺子必须由家中的男人煮熟,出锅后,第一碗要敬祖先,供祖谱,并在每个房间都烧上几张纸钱;同时,孩子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最大最响的一挂鞭炮在院子里点燃,随着“噼噼啪啪”的炸响声连成一片,团圆饺子在每个人的唇齿间越吃越香,越吃越甜!

曾几何时,人们对过年里的“吃”,越来越看轻,过年的概念越来越弱化。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不用过年,人们也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而且还能买到什么。我之所以对当年过年的情形念念不忘,其实也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肯定和赞美,我并不是向往物质匮乏时期的那些食物,而是想提醒自己,提醒人们千万别忘记,当年那种苦中求乐的精神。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