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抒情散文 > 舌尖上的记忆示例

舌尖上的记忆示例

推荐人:晋东 来源: 阅读: 2.85W 次

人可以忘,事可以忘,但是小时候那或淡或浓舌尖上的味道是人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最悠远的,他就像深深刻在大脑的最底层,抹也抹不掉。尤其是久居异地对家乡的味道思念日甚。

舌尖上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第一是“酸”,酸是山西人最忘不了的味道,曾经有个段子是说阎锡山的晋军被俘以后硬交枪也不交醋壶,所以山西人又叫“老醯”。用醋做菜最多的是拌凉菜。豆芽,粉条,土豆丝,在开水中焯熟,然后捞出在冷水中浸一下,这些普通的食材变得脆生生,再加上豆腐丝或者地方特有的腌制豆腐干等。最后浇上熟好的菜籽油,油里边大概就是大料花椒或者再加点辣椒,熟好的油浇在上面“刺啦”一声冒出了诱人的香味,最后的主角当然离不了老陈醋,老陈醋味道酸而不刺激,绵绵的酸味让人满口生津。炎炎夏日有一盘凉拌菜让人不禁饭量大增。

凉拌菜不算是特别的,大概每个地方都会有,家乡最独特的美食 非“苦荞凉粉”莫属,家乡苦荞凉粉可以说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为他的独特食材苦荞麦产于雁北地区高寒山地,由于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经过昼夜冷热温差大等的“洗礼”出产的苦荞被称为荞麦中的黄金,苦荞中富含芦丁、生物类黄酮、叶绿素及丰富的维生素E、B1、B2、钙、硒、钾、钠、锰等微量元素,苦荞磨成面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等现代病的最好食疗食品,其中黄酮素及硒含量是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苦荞皮也是一宝,《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用其皮做枕,具有益气力,蓄精神、安神明目、醒脑之功效”。

苦荞做成的凉粉可以说是一绝,他让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不惦记他的独特味道,每当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街边的凉粉摊上吃一碗荞面凉粉,感受一下久别的乡音乡情还有家乡味。苦荞面在大铁锅里经过用心搅打变得越来越筋道,黄绿色不稠不稀的糊糊被一勺勺的舀在小碟子里摆在炕上凉冷,慢慢炕上就成了一个碟子方阵,丛丛叠叠,秩序井然,洁白的碟子上面黄绿色的凉粉坨像一朵朵无名的野花绽放。做成的凉粉砣儿,一个个摆在笸箩里边,再放上炸焦的辣椒节拌芝麻罐子,葱花罐子,还有特有的盐水豆腐干,就是凉粉担子的一边。另一边挑着是晾好的盐水罐子。盐水可有讲究,哪家的凉粉好吃除了凉粉本身好吃筋道外关键是盐水好喝。盐水要用上好的山西醋加开水冲熟,还要用本地菜籽油熟上花椒茴香等调料浇在盐水里,盐水有绵绵的酸但不刺激,喝下后嘴里还要有一股回味悠长甘甜清冽的香味。

担担子的凉粉走街串巷一声声“喝凉粉来”婉转悠扬。从他们独特的吆喝声线知道是哪一家的凉粉来了。这时要么端个小盆买回去吃,要么围在担子边上蹲在地上现吃。那时的凉粉一角一个买十个还搭一个,豆腐干5分一个买十个也搭一个。卖凉粉的也蹲下将笸箩里的荞面凉粉倒扣在碟子里,右手上拿一把柳叶小刀飞快地斜向削切,先顺着削一遍,再反过来逆削一遍。动作好似女人们飞针走线,眨眼功夫,凉粉砣儿被削成了细细的丝儿。然后放入小碗中,浇上用香醋葱花之类做成的盐水,再撒了炸焦的辣椒节拌芝麻,再加几块豆腐干。红的辣椒,白的豆腐干,黄的凉粉,绿的葱花在碗里争奇斗艳。润滑爽口的凉粉无需细嚼慢咽顺着喉咙直接下肚,所以吃凉粉也叫喝凉粉。夏天吃它清热消暑,自不必说,冬天吃它可就是当地一怪了。寒冬腊月,凉粉笸箩盖上了厚厚的棉垫子,但是盐水罐却没有任何保护,所以舀到碗里的盐水还带有冰碴子。但是拌上辣椒撒上葱花加上带冰碴的豆腐干却吃得满头大汗。在这“冰”与“火”的锤炼中让人浑身舒坦。尤其最神奇的是冬天感冒发烧吃一碗凉粉很快就可以痊愈。

舌尖上的第二记忆就是“香”。这种香虽然不是高档酒店,名师大厨做出来的山珍海味的香,但它绝对是深入家乡每一个人独特的味觉记忆,用刻骨铭心形容也不为过。这就是金黄酥脆软糯的“油炸糕”。它的食材是当地特有的“黍子”虽然这个字很多人不一定会写,可它却是五谷杂粮“谷黍麻麦豆”之一。它产于高寒地区产量少。将黍子磨成面就是黄米面,他就是做黄糕的原料。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热气腾腾的黄糕倒在盆里乘热用手揉,揉时用力要恰到好处,太用劲则会粘在手上烫一个通红,太轻又揉不筋道。边揉边沾一点冷水,速度要快,稳准狠,和烫手的温度抢跑。糕越揉越筋,最后要三光,盆光,手光,糕光。完了在其表面抹点麻油,在金黄的油糕表面马上冒起了一个个油泡泡。吃得时候用铲子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这叫“素糕”。素糕 “黄、软、筋、香”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黄糕佐以肉菜,囫囵吞枣那么一咽,下肚了之。这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黄糕泡肉,吃个没够”说起来都让人流口水。

还有一种是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块,捏成皮,包馅,过油锅炸,糕皮要个儿小,皮儿薄。糕馅有豆沙的、豆腐的、酸菜的、还有肉末的。油炸糕的形状挺多,有的圆如棋子,有的长似弯月,有的掐成三角形,有的夹紧后两手一掬就成了“相公帽”,还有的干脆包成水饺样等等,不一而足。糕入油锅,温火慢炸,炸油糕的香味可以飘几里远。

“糕”与“高”谐音。吃糕喜庆,像港澳地区吃发菜是为发财一样,寓意兴高采烈,高升旺长。所以每到逢时过节,婚嫁喜庆,必定炸糕,所以赴婚宴也叫“吃糕”。

黄糕不光好吃,还特别耐饥。“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荞面饿断腰”。说的是,如果饱餐一顿莜面,可以走三十里地肚不饥,饱餐一顿黄糕能结结实实地走四十里的路,而饱餐荞面后连十里路地走不到就肚子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家乡人特别是中午必定吃顿糕才叫吃了正餐,否则好像一天没吃饭。热腾腾、脆生生、香喷喷的油糕端来,再加上二两白酒,几碟小菜,那个滋润劲简直没法儿提。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