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登塔”社会实践队:黄河中原人,精神当如面

“登塔”社会实践队:黄河中原人,精神当如面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5K 次

烩面,是我国河南省地方代表名菜,属于豫菜系,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关于河南烩面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光绪年间,长葛厨师郭子兴在京开一面馆。因为常有敲诈勒索之事发生,便找同乡杨翰林帮忙。杨翰林后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杨翰林为了保护郭子,就把郭子兴聘到府上做厨子。

“登塔”社会实践队:黄河中原人,精神当如面

辛亥革命后,杨翰林偕郭子兴告老还乡。秋日偶遇风寒,郭子兴便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后煮面给杨翰林吃,没想到深得杨翰林赞许,并从此成为杨家的日常饮食。

民国九年,杨翰林在长葛老家去世,临终前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行开店,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烩面就是郭子兴此时传到郑州的。

烩面是古时哺技法的演变和再现。贾思勰曾在《齐民要术》中详记了哺的技法:“哺,捋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捋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就是将和成之面,以二寸为段,用手捋薄,擘开煮而食之。这种做法,和烩面一脉相承,只是那时称煮,今日说烩,而烩不过是煮法之一,是以旺火和相对较长的时间使原料入味,汤汁浓厚的一种烹饪方法。

河南烩面制作工艺复杂:要先将羊肉切成大块,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约1小时后捞出;同时羊油洗净切成丁;生姜拍破;大葱挽结;将花椒、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良姜、丁香用纱布包住,制成香料包。

再将羊骨架放不锈钢桶中,掺入清水,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再放入羊油丁、生姜、大葱,倒入料酒,用中火煮约2小时后,放入香料包,续煮约1小时至香味溢出时,放入羊肉块,改用小火煮约5小时,至羊肉软时,调入精盐,将羊肉捞出晾凉,另将汤面上的浮油撇净,即成羊肉汤。

熬羊肉汤时亦可在汤中加入鸡骨架,以增加汤的鲜味。接着将面粉与精盐和匀,再加入清水,揉成稍硬的面团后,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将面团反复揉搓,然后再给面团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揭开纱布,再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滑,接着将面团搓成直径约6厘米的长条,然后下成)的剂子。

将每个面剂搓成长15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条,盖上湿纱布饧约5分钟后,再用擀面杖擀成长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匀地抹少许色拉油,即成烩面面坯,将其整齐地摆入托盘内,用保鲜膜盖严,约20分钟后即可进行抻拉。将每个面剂皆搓成圆条,盖上湿纱布饧约5分钟后,再用擀面杖擀成长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匀地抹少许色拉油,即成烩面面坯,将其整齐地摆入托盘内,用保鲜膜盖严,约20分钟后即可进行抻拉。

将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分份;将当归、枸杞入锅加清水熬出味后,舀入大碗内,再分别往碗中放少许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及羊油。取一块烩面面坯(面片),两只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两头,再用两手的拇指按住面片两头的边缘,然后两只手掌左右抻拉,将面片拉成长约1米的片,接着两只手掌上下晃动,手臂均匀用力,将面片继续抻拉成约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夹住面片的两头,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即可下锅煮制。

小锅上火,注入羊肉汤,烧开后即下入拉好的面条,并用手勺将面条轻轻拨散,使之受热均匀,待锅中汤汁再开后,下入一份配料(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煮至面条、配料均熟后,起锅装入放有调料的碗中,再舀入锅中汤汁,淋少许香油,撒上香菜,随糖蒜、油炸辣椒碟上桌,即成。

不过六十年光景。1956年前,全河南没有一家主营羊肉烩面的面馆。1956年公私合营后,郑州市饮食公司成立合记烩面馆;改革开放后,众烩面馆才四处开花。六十年一甲子,整整滋养了近三代人的一份面食,融为一座城的魂儿。然而,随着人们迁徙脚步的加快,烩面,逐渐成了漂泊异乡游子埋在心底的乡愁!那一碗久远而醇厚的老味道,愈沉淀愈浓烈!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