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打粑粑

打粑粑

推荐人:王本号 来源: 阅读: 2.28W 次

日子越来越喜庆,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背笼也越来越满,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互逐嘻闹的孩子脚步也越来越快。年,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打粑粑、推豆腐、蒸甜酒、炸酥肉、炸油粑粑、烧腊肉、置年货、买春联。忙坏了辛勤劳作的父母、乐欢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打粑粑

打粑粑,是过年的前奏,也是孩子们窜上跳下的一种娱乐形式,从腊月二十三、四起,邻居们或邻近的亲戚朋友自发二、三家或四、五家组合在一起,少则几十斤,多则一、二百斤糯米,有的还会配上玉米粉、粘米粉、高梁、小米等。首先,得在头天晚上把糯米用清水浸泡,准备罡子、蜜蜂蜡、清油、两块压粑粑的厚木板、几块摆放粑粑的大门板、用石头凿成的“粑粑款”(用石头打凿成的槽子,专门用来打粑粑的)和两个檀木做成的圆柱形的锤子。

清晨,当叽叽喳喳的山雀被我们吵醒时,大人们已蒸熟了第一罡糯米饭,盛上满满一脸盆,倒在先洒了淘米水的石槽里,几只脏兮兮的小手会小心翼翼的伸进正冒着腾腾热气的糯米饭上,抓一把便飞也似的甩在门板上,慢慢品尝它的美味。趁着热气,两个年青力壮的后生便开始了“表演”。打粑粑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后生们往往都是一气呵成,从无“拖泥带水”,首先两个人得先用锤子“揉”,锤子相对,利用身体的力量将米揉碎,锤子揉糯米、糯米揉锤子、锤子对锤子。糯米、石槽、锤子相互作用,只两三分钟、糯米饭便初步粘在了一起。当锤子扬起时,米饭便不会落在地上。真正的搏击开始了,锤子高高扬起,劲爆有力地落在了雪白如玉的米饭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叭叭”声响,你一锤,我一锤,我的锤子刚落下,你的锤子又扬起。挥锤也是有讲究的,锤子落下的位置要紧贴在石槽中锤子边沿,太远了,只能打一处,太近了,又要碰到锤子,石槽中的米饭是靠锤子调节的,挥锤者也会时常调节自己的位置,这样“粑粑款”中的米饭无一不在掌控之中。锤子越挥越有劲,响声越来越清脆,米饭也越来越粘稠。有时伴随着清脆的声响还会打出一个个的“喜泡”,那是吉祥的象征、那是发财的先兆。当用力也拔不出锤时,这“款”便打好了。两个粑粑锤呈交叉状,两人手握锤子沿顺时针方向绕“粑粑款”转几圈,待雪白的粘稠物全部缠绕在锤子上时,两人便齐用力,把它拔出放在早已准备好的门板上,有时配合不好,还得要人帮忙。再用细绳绕锤一周往下轻轻一拉,锤子便轻轻松松从雪白的糯团中分离出来,准备着下一回合的较量了。瞧!那两个传授现代文明的女汉子姐妹,也在高高的挥舞着锤子,那飘舞的锤子、扬起的手臂、落锤的扑哧扑哧声、扭动的身姿,早已沁出感人肺腑的阵阵欢笑声了。

几位能干的收拾得整洁干练的嘴里不停说笑的巧妇围在打了蜂蜡和菜油的门板旁。有几个人,把那团白云般的糯慈用细绳就分割成几坨,她们先把摆在面前的糯团在门板上来回翻滚,待其成圆形时,只见左手拿着糯团,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捏,再一收紧,左手顺势握住那团鼓起来的如肉包大小的纯白棉花般的糯慈,一个顺时针方向旋转,它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门板上,一扭一个、一个一扭,那速度、那神情、简直无与言表。嘴里还在不停的海侃、有时还夹点打情骂俏。

压粑粑,是小孩子最兴奋、最喜欢、最开心的事,把那出好的肉包样的糯团整齐有序的放在那块铺了塑料薄膜的特制厚木板上,一排放三个或四个,前后左右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要保证压扁后的糯团不能粘连在一起,摆之前心中要先有一个具体形状,经过目测、心算,那排列齐整的晶莹剔透的“水晶”一排排、一列列蹲在那打有蜂蜡和清油的薄膜上,像夏天慰蓝苍穹上闪耀的星星那样养眼、那样醉人。左右两人把一块塑料胶布盖在上面,还没等上面那块厚重的木板盖稳,那淘气的小孩从地上一跃而起,妥妥的落在还在动弹的木板上,两边的大人晓得孩子有这一招,匆忙放开了还在木板下的手,才幸免一难。紧接着,二个、三个、四个小朋友也飞身而上,大人也上来了,一眨眼功夫,本来还有很宽缝隙的两板之间已下去了一截。待压好后,两人用力揭开盖板,那又圆又薄、又亮又白的糯米粑粑规规整整的呈现在眼前。

最后等到粑粑冷却后,五个五个重叠在一起,再用门板压上三五天后,便用隔夜的冷水把它泡在大瓦窑里,可以保持几个月不会变质,中间还得经常换水。走访亲友、农忙时节、方便早餐、平时无事、它都会派上用场。

打粑粑,迎新年;粑粑圆,吉祥年!土家人的生活就在这一锤一锤的日子中变得更坚实。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