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四)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四)

推荐人:钱塘丐叟 来源: 阅读: 1.2W 次

在惊天动地礼炮声的同时,本村大街小巷两侧家家户户红灯高挂,震耳欲聋的“迎接游龙”之火炮烟花千姿百态竞显风骚。喧天鼓乐伴随“牌头灯”引领着“巨龙灯潮”浩浩汤汤进入街路,在热烈的呼呼声中,龙头频频点头致意。路遇有所祈盼且出手大方的村民、老板,纷纷送来红包、糖果、糕点……,由队伍中的专人肩挑箩筐者登记造册接受馈赠。还有不少善男信女见到龙尾的“香亭”就将新点的香烛虔诚参拜后,将香亭现成的“佛灯”换到自家供奉。整个活动过程中,鞭炮此伏彼起,鼓乐悠扬悦耳,万人空巷,观者如潮。星夜里龙首高扬,巍巍颤颤,龙身蛇行,烛光闪耀。迎出街路登上龙溪两岸,龙身倒映碧波之中,独龙成了双龙。在蜿蜒的山岭山路上,龙灯随着山势起伏盘曲,远远看去,恍如天外飞龙。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四)

第一夜的“平安龙”儒雅文静,要龙头龙尾先从本村最古老的发源地(如西应的赤脚世间)道坛祭龙、参拜“家堂佛”,然后再开始接齐全部龙桶敲锣打鼓到村口“本保殿”拜佛敬神。无法容纳龙灯大军的佛殿,也必须由背“头牌灯”者一一到各个佛殿里祭拜并虔诚请接所有“神圣佛仙”前来“貌龙”,以示天上人间同乐,神佛圣仙与人共庆。

为了体现和宗睦族,传递文明,第二夜开始遵照老祖宗规矩,专门送龙灯到附近上下三村,与各村乡亲分享欢乐共结福縁。每到一个村口,这个“接龙灯”的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烟花炮仗震天,大街小巷全是灯的海洋。这村德高望重的代表老早准备了红包烟糖果子前来恭候龙驾。该村的青壮年争先恐后赶来接力玩龙。龙头龙尾前拉后拥,或在街路上进退拉扯,或在簟基晒场上追逐团龙。还有很多亲友拿来茶水、米泡糖之类给迎龙手解渴充饥热情慰劳。最后用大炮仗将“灯潮”送出村口。此时,即将出村的龙头好像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彬彬有礼三点头以示答谢。下一个村又是男女老少早早放炮接龙于村口了。每到一村,基本上都以此礼表示。只是个别村(如盛园村)有“见龙必致火烧屋”的风水忌讳,不敢来接龙进村,只的买来大批烟花火炮在邻村交界的地段放火炮貌龙灯。

到正月十六这最后一夜,“癫”破龙身已在所不惜,迎龙手们必尽兴方休。这一夜,各龙桶主人也会多安排人手替换。狂舞“癫吵”之龙,有一支先锋必须调到龙尾处,一前一后,以其高亢激越的吹奏声像“冲锋号”一般来进行指挥协调。如长音“啊……啊……啊……”意为朝龙头方向前拉,短促声“啊呵呵…啊呵呵…啊呵呵…”为往龙尾方向后退。但发了神经的“癫龙”,大多不听指挥,在数百人“浪前”或“浪后”的呐喊和观众助威声中,迎龙手奋力挟龙前冲后突。此时,龙身在强力挤压下,龙板相接处有时会突然折成锐角(俗称起“三角店”),撞向观众,或者撞破店铺门板。把守龙柄的迎龙手除了要尽力打正龙身,同时自己也要灵活警惕,注意闪避以不被挤压。如遇外村板龙前来会龙,当地村民常会自发参与其中,直至恶作剧般用绳索套住龙尾像拔河似地拉来拖去。所以对龙尾手要求身强力壮,后腰插一把大柴刀,以备野外斫枝削刺,必要时还可以砍索自救。

板龙表演的重头戏为“盘龙”(又称团龙)。“盘龙阵”需要空旷之地,三溪的“灯坛”在西应村口的小学操场,可供两三百桶的巨龙“英雄用武之地”。其他乡村则多在簟基晒场。另外,两三百把秧田宽的“麦田”也是理想的“团龙”场所,麦苗经踩踏反而有利分孽,俗称“龙躏(练)麦”。团龙时鼓乐齐鸣,由龙珠导引龙头层层盘旋至圆心。稍息片刻,再转头换向,龙尾在外层绕圈折返,带出龙头。其间,鼓乐声中众人齐声大喊“哇嚯嚯”以壮声威。龙身在烛光映照下通体明亮,进退有度,令人眼花缭乱。有时稍不留神,龙尾会将龙头围困核心。在此同时,所有的掬龙、布袋龙及各式各样的小龙,只能在外围灵活穿插摇旗呐喊悠游自得,很少有参与“混战”的资格和胆量。其他散灯只能介入周围观灯喝彩的人山人海之中。舞龙的、迎灯的、观灯看似闹的……,无不人仰马翻戏耍够了才洋洋得意善罢甘休。

“癫龙拆灯”之夜,虽然可以将龙玩得支离破碎,可以尽兴而歇。但是必须在结束前,先后将各个庙宇接来“貌龙灯”的神佛送回原殿。然后到“起灯”的“家堂佛”道坛“祭谢”。每个“龙桶”迎龙手都作兴点亮着“龙灯”回家以占“龙光”好运连绵。龙头龙尾和“牌头灯”及乐队吹吹打打将龙嘴里的“龙卵”(也称龙头灯)送到早已预约期求“招子添丁”或“招财进宝”的吉庆人家。这一户主家灯火通明客客气气设宴款待“送丁”人马,还忙着发香烟分糖粒,回给“龙头团队”大红包。红包大小从几百到上万元,因人、因时或因竞争人数和主家的气量不等而定,主要以高兴喜庆为目的。(待续)

钱塘丐叟 应子根 2016-6-10 11:49:14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