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六)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六)

推荐人:钱塘丐叟 来源: 阅读: 6.5K 次

《卜算子》

缙云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之六)

松明为恒辉,篾白当油用。拥有红缸算上户,总是如神供。

时代不回头,照具成新宠。百态千姿原于电,各把升平颂。

“灯笼”、“蜡烛”、“龙灯” 之类的“宗教礼仪灯”,虽然是千万年来与人类的生离死别“红白喜事”、“礼仪交流”融为一体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礼仪风俗”和“节日庆典”为主,且燃料也是以比较昂贵的“蜡烛”为主体。所以无法列为“实用灯”范畴。真正应用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灯,既是天天不可缺少,又是燃料成本较低适合生活实用的灯,我们且称之为“实用灯(照明用)”。它可分“油灯类”和以松明、篾白等为燃料的“柴火灯类”,也包括偶尔的“烛灯类”。

“清民”年代,缙云城乡还得靠“松明灯”、“蔑白灯”、“向日葵杆灯”和“桐油灯盏”充当照明的骨干。其中“桐油灯盏”是比较高贵之灯,能省即省,舍不得滥用。

“松明灯”是利用松树根或者松树柴棑中“带精易燃”的柴体劈成直径一两公分大而长短不一没有定格的条形“松明(从明)”点灯。人们在深山冷岙挖来“松树茬(从树根)”背回家,就马上破开检查松明含量多不多?在破柴爿时,稍微看到里面有带“精”的,就取出来当松明点灯。明天晚上,一般是在土锅灶的“烟囱背”放一片瓦片为“灯盘”,两三根松明交叠在一起燃点着,一边烧成余烬一边看需要调节添加新松明。“松明灯”主要用于做晚饭吃夜饭之用为主。或照亮炊糕、做豆腐、烧晚饭、洗碗、烧米泔……。点松明青烟很浓,一般“锅灶间”都被熏得墨黑一团。邻居晚上来走动或叙家常回家路黑时,总是给予点一根松明照回家。农村里经常有淳朴的农家烧晚饭没有火柴点炉起火,也会拿松明在邻居家接火种。如果去喂猪、上茅坑、到田畈“捋灰”(护理燃烧着的焦泥灰)、“看田水”或走邻居,就用铁丝编的“松明篮”点着“松明灯”照明。我们小时候家里就是以“松明点灯”为主。记得1959年家兄在“缙云县中”读高中时,有一次奉老师之命回三溪家里向父母索讨学费,步行在缙云到三溪的途中,过胪膛桥,恰逢好溪涨大水,将“登步桥”半数掩盖,家兄身无分文你无钱乘汽车,只得冒着生命危险“独闯登步桥”,结果在几百米长的登步桥中央,心慌眼晕跌到大水之中。幸亏隔岸有胪膛老乡干活看见,慌忙一跃下水将我家兄救起。死里逃生变成道道地地的“落汤鸡”的家兄,道谢救命之恩后,一边顶着冷风打着“寒噤”继续赤脚走路,一边心痛着几年来陪他一起上学而这次被大水卷走的生活必需品:一个装梅干菜的“大毛竹筒”,一双自己宁愿赤脚走路六七十里也舍不得穿的“破旧布鞋”(那时候根本买不起套鞋雨靴之类),一个补了多次的,用以装米带菜装书簿的“长色紫干粮袋”……。绕岱石、过周升塘,穿横塘岸,攀爬三溪岭古道……,总以为闯过生死关,吃了一路苦,回家总能多少拿几块钱交交学费。可是回家才知道家里连买洋油都没钱,已经向邻居借了一“盏”洋油又快点完了。父亲无法可想,只得到“社管会”想预支几块“余粮”(劳动工分折成现金减去口粮成本的钱)救急,结果又碰了一鼻子灰。家兄又是失望委屈,又是心疼父母,流着眼泪“劈松明”为父母分忧解愁。因泪眼模糊不清,心情忐忑不安,一急之下指头劈成两半。母亲见此心如刀绞,一边心疼得失声痛哭一边急忙找一点“桐油棉”为哥止血包扎。第二天母子挥泪而别。家兄不但讨不到一分学费向老师交代,而且还“破松明”劈开了指头。又是一路以泪洗面赤脚步行回校。

“蔑白灯”是利用做蔑取了“篾青”做家伙之用,而留下没用的“蔑白”捆成一捆一捆,放在池塘的烂泥中腐烂一段时间,再捞上来晒干点灯。一般用于上茅坑、到池塘洗脚、夜里在田畈“看田水”或去寻找夜里没有归家的“鸡鸭”之类等用场。

“向日葵杆灯”也是以“蔑白灯”同样的方法制成。但是燃得特别快过,容易“灯火柴头”掉地引起后患。记得有一天夜晚,我点着“向日葵杆”去关“鸡塞门”,发现少了一只小梅花鸡没有“归塞”,我急忙去找,结果小鸡没有找着,而灯火掉在间沿的“松树禾堆”旁边,一下子间沿柴堆起火,险些引发火烧屋。幸亏有一个叔公看到飞快赶过来给我灭掉火患。结果我被娘狠狠地整了一顿,还罚我不准吃晚饭。

此外,“蓬蒿棍”虽不是“灯”,但也经常为我们“省灯”。那就是在夏天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或大人乘凉聊天,或小孩在数星星捉迷藏。父兄总会用一种带有香气的“蓬蒿”野草拧成上四寸粗的火棍,然后点燃这“蓬蒿棍”,既可熏香驱蚊,也可借以一线火星代灯。

“蜡烛灯笼”,除了民俗礼仪用场以外,日常生活是基本上十分节省使用。但是“上水碓”舂米、磨麦或“到祠堂”貌戏、听开会,或夜里“上水井”挑水、洗炊具,或生小孩时三更半夜去请接生娘、请人断落地时辰,或小孩高烧夜啼、受惊吵夜去请人驱邪等等,需要走几百步或一两里路,同时又须防风的时候,还是偶尔用之。

“桐油灯盏”,底层方形灯座,上层圆形仰天灯盏,两层之间用花板或硬木架支撑,支架用以手握。用桐油或清油倒进“灯盏”为燃料,中间浸着“灯芯”,浸透的“灯芯”一头露出灯盏边唇点亮!因桐油“灯盏”的桐油成本不菲,而灯光亮度有限,所以一般是用于母亲的“手上生活”,如绣花、纳鞋底、搓麻线、櫗帜(连接细细麻絲供“打纱线”之用)或纺棉纱……,或父亲看书、记账之用。

“桐油灯”的历史远远长于“洋油灯”,而且是真正不带“洋”字的国灯。

调寄《相见欢》

松明篾白当灯,可曾经?事实般般铭刻、每亲经。

换心态,跨朝代,勇攀登。革故图新飞跃、尚时兴。

(待续)

钱塘丐叟 应子根 2016年6月11日20:34:06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