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爱与害(《人生琐谈》四十三)

爱与害(《人生琐谈》四十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K 次

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预定的目的和所达到的结果之间是那样的不一致,有时竟至于适得其反。

爱与害(《人生琐谈》四十三)

当年,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取得木灰作为可获得高利的咖啡树的肥料,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热带的大雨全部冲掉毫无植被的沃土,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埃及花巨资修建的阿斯旺水坝,使大面积的耕地得以避免洪水灾害,但数年之后,竟导致了土壤肥力的大幅度下降和鼠害的大量繁殖为患。

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过分地溺爱,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恩格斯引用过诗人海涅的一句名言:“我播下的是龙钟,收获的却是跳蚤。”套用这句话,我也可以这样说:“你付出的是爱,得到的却是害。”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要算是春秋时赵惠文王的左师触龙了。当时,赵惠文王的母亲赵太后掌握着实权。适值秦国发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提出必须以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方才发兵。而赵太后出于对幼子的爱护,拒不同意。这时触龙出场了,他对赵太后说,你对长安君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应当让他去建功立业。“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会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祸及子孙的。由于说理透彻,终使赵太后心悦而诚服。

其实,王孙公子不成器的事,可以说比比皆是。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君子、大臣们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能继承爵位的,不会超过五代。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公子哥们生活优裕,玩物丧志,或犯法被诛,或难当大事。

这种由爱子女,欲其成才,倒害了子女,泯灭了其上进心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教训。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是爱之不当,其弊一在于“溺”,而在于“宠”。

溺爱,沉湎于爱而不可自制也。爱是有目的的,是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可有些父母一切都为孩子代劳,吃饭、穿衣、走路,本可以孩子自己做的,父母亲都甘为奴仆。至于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父母亲就更不让孩子干了。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极差,一旦进入社会,其适应性及才干比同龄的孩子要差一截子。前面所举赵太后就是溺爱之例。

宠爱,放任骄纵,顺其所为,以求得孩子的欢心。儿子在外面闯了祸,父母亲庇护着;儿子的不正当要求,父母亲尽力满足着;儿子高兴干什么,父母亲就为之创造条件。结果是,儿子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谁也惹不起。戏剧《游龟山》中的卢世宽就是被其父总兵大人娇惯出来的浪荡公子,他在外面欺男霸女、抢劫杀人,总兵大人还利用权势为其开罪保命。

一“溺”二“宠”,再好的孩子也会被惯坏的。这个道理,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懂得,甚至连资本家也懂得。据说,美国肯尼迪家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工作能力。乔.肯尼迪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各分一份工作,让他们进行竞争。我们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对下一代的培养更堪为我们的典范。毛泽东同志亲自送留学归来的大儿子毛岸英到农村参加劳动,到朝鲜战场上参加作战。他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而是把这种爱子之情升华为更高一层次:爱与的结合。他们的爱是以培养儿子成为无产阶级接班人为目标的,是高层次的爱。他们付出的是爱子之情,收到的是儿子的成才。

愿我们做父母的,切莫再做那种“付出的是爱,收到的是害”的蠢事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