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制 怒”(《人生琐谈》十八)

“制 怒”(《人生琐谈》十八)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4K 次

胸中有气就容易发怒。怒发冲冠,怒目而视,是因为有气;怒不可遏,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更是因为有气。当然,气是不打一处来的::有的是对丧权辱国不满的爱国之气;有的是忍受不了歹人作恶的正义之气;有的是看到弱肉强食的不平之气;自然也有的是干了坏事被曝光之后的恼羞成怒之气。不管什么气,在胸中聚积得多了、久了,就会变成怒气。发怒是生气的一种最尖锐地表现形式。

“制 怒”(《人生琐谈》十八)

尽管发怒从生理上讲,有其合理性,但却很少能引出好的结果;相反人在盛怒之下,往往会做出蠢事来。《三国演义》中有一回《急兄难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说的是关公被东吴吕蒙杀害之后,其兄刘备,其弟张飞都怒不可遏,一心报仇。张飞为急于置办白旗白甲,鞭打督邮,结果被两个叛变的小人杀害。刘备不听诸葛亮等人的极力劝告,亲率大兵七十万伐吴,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兵退白帝城,一命呜呼。三国中的西蜀从此大势已去,走上了下坡路。至于像春秋时秦王对安陵君的使臣唐睢所说的那段话:“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那就不但自己做出蠢事,而且还连累百万生灵遭受灾难。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气也是很大的。一家人有时为了几句不适当的话闹得不亦乐乎,乃至家庭分崩离析;一些人相互之间为一件小事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拔刀相向致双方死伤之类的事,可以说俯拾皆是。父母有了气打孩子,丈夫有了气骂妻子,领导有了气训部下,更是常有之事。其实,这种发怒,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事情过后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懊悔。

盛怒之下为什么会做出蠢事,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大脑中管喜怒的神经高度兴奋,压抑干扰了管理智的神经,此时人就不能沉着而从容地思考问题、权衡利弊,找出实现某种目标的最佳方案。所以,盛怒之下常常因欠谋划而失算。二是盛怒中人会变得主观武断、固执己见。就拿刘备兴兵复仇那件事来说吧,临行之前学士秦宓奏曰:“陛下舍万乘之躯,而报兄弟之小仇,此为古人所不取。”刘备不听,反下旨要斩杀秦宓。诸葛亮闻之也上表,希望刘备采纳秦宓的金石之言,以养精蓄锐,别作良图。刘备竟将表扔在地下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刘备的悲剧就这样终于发生了。

盛怒之下不可以谋事,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不少有作为之士都是深深懂得的。电影《林则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林则徐肩负两广总督的重任,知道自己脾气不好,生怕一发怒会误事,就制作了一个条幅,上写“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贴在墙头。一旦心中有气,要发怒时,抬头望见“制怒”二字,忍一忍就过去了。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的一位英雄,他在禁烟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胆略和有理、有利、有节的高超艺术,是令人钦佩的。而这些,同他那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怒气,决不因气愤而鲁莽行事是分不开的。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动怒的同志,上至领导下至黎民,能不能也学学林则徐,贴一个“制怒”的条子在墙头,时时警诫自己呢!至于“制怒”的办法也要有些讲究,比如胸中有气时可以去做点别的事分散一下精力,可以听听音乐或找个朋友谈谈心,也可以睡上一觉,待气过之后再处理事情等。单靠“强压怒火”、“暂息雷霆之怒”,那怒气还是难免要爆发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