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对“寡言”的思考(《人生琐谈》十三)

对“寡言”的思考(《人生琐谈》十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8W 次

明清小说中有一篇文章,叫《快嘴儿李翠莲》,李翠莲见不平事就讲,心里有话就说。我就像快嘴儿李翠莲,心里藏不住事儿,有话不讲憋得难受。可是因为话多,也招来了不少祸事与麻烦。钉子碰得多了,又回过头来思考“快嘴”的反面:寡言。

对“寡言”的思考(《人生琐谈》十三)

翻翻历史,许多伟人是寡言的。譬如毛泽东,话就比较少,大部分时间在读书思考。还有林彪,尽管他后来变成了令人鄙视的野心家,可战争时期也是一代名将,打过不少漂亮仗,他也是寡言少语的,面对激烈的争论他可以一言不发。

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沉默是金》,说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例子。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印刷公司的老板知道另一家公司想买下他的一部旧印刷机。他仔细计算后,把卖价定为二百五十万美元。他坐下来和对方洽谈时,心里有一个声音叫他“先等一等”。对方却滔滔不绝地指出那部机器的好坏,他则一句话不说。然后对方说:“我给你三百五十万美元,一分也不能再多。”不到一小时,生意就谈妥了。沉默使他多卖了一百万美元。

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人事关系是纷繁复杂的。人们很难绝对地判定是爱说的性格好,还是寡言的性格好,也许是各有利弊吧!但吃了嘴上爱说的亏的人,总觉得应当多想想“寡言”的好处,以制约一下自己言语过多又过于坦率的毛病。

我想,“寡言”的好处有三:一是寡言是深思。少说话,多思考,有利于透彻地认识事物。听了就说,看了就讲,所得材料未经过头脑的精密加工,所说的话不过是表象的直观反映而已,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

二是寡言是蓄锐。蓄锐即蓄积锐气。多想想再说,力争把客观事物表达得更准确一些,以较少的话语表达更多一点的意思,把话说得更有力一些,不是比“洋洋万言,皆不及意”要好么!古人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之说,可见话不在多,而在精。

三是寡言是悬念。在一定的情况下,话少比话多好,不说比说好。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是赞扬沉默的,即“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什么呢?因为无声方能引人思考,人们会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凝绝不通声暂歇”的空间。艺术上,这就叫做悬念。上面所写的那位出卖印刷机的老板,就掌握了这个诀窍。他越是沉默,对方越是对他揣摩不透。有人说:“沉默三分威”,沉默常使对方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敢轻易冒犯。

当然,寡言不是不言,更不是虚伪。话还是要说的,当讲的话不讲,甚至故作高深,那也是会误事的。

在我们称赞“寡言”的好处时,并没有贬低“健谈”人的意思。他们心胸开阔,眼光远大,话虽多而不俗,终千语皆适度,我也是颇为钦佩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