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关于呼唤真情的思考(《人生琐谈》四十一)

关于呼唤真情的思考(《人生琐谈》四十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之一:真情到哪里去了?

关于呼唤真情的思考(《人生琐谈》四十一)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真情的可贵。

前几年,一些人在拜金主义的帷幕中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一觉醒来,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缺少了点什么。一部电视剧《渴望》点化了人们,原来是缺少真情。于是人们盼望真情、呼唤真情:“真情啊,你回来吧!”

当然,谁也不会否认,人间自有真情在。但是,真情在少数人那里,确实蒙上了一层灰暗的尘沙,或者深深地幻灭了。

真情到哪里去了呢?

鉴古可以知今。我们先看看古代的教训。我国古代文艺作品中,曾塑造、鞭挞过不少忘恩负义的人、虚情假意的人、欺骗狡诈的人、朝三暮四的人、玩世不恭的人。《王魁负桂英》、《铡美案》、《怒沉百宝箱》,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塑造了这方面的典型。我们遍察这些无情无义者,就会发现其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金钱和权势。由此可不可以引出一条这样的规律:物欲与私念——人间真情的坟墓。

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又何尝不是如此!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思想也乘机而入,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人际关系之中。

一些人在做金钱梦——梦想成为万元户。以为只要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办成。所以不顾一切地捞钱,什么友谊、感情,只要与捞钱有碍的,统统一脚踢开。

一些人崇拜有钱人——把金钱作为衡量高低贵贱的唯一标准。谁有钱就崇拜谁;对穷光蛋则嗤之以鼻。情随物迁,人以钱贵,把感情的分量同钱的分量对等起来。一些人也贪图权势,因为他们把权势地位和金钱联系了起来,权势可以为他们带来金钱和名利。

有人说,真情是高尚的、是纯洁的、是容不得一点杂质的,如果真情掺上金钱,马上就会变味,如同一包精美的茶叶放进一包卫生球一样。这样的比喻太恰切了。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间真情与贪图钱财是无缘的,真情同贪图钱财掺合在一起就会被污染,就会被埋葬。

有一个人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腰缠万贯的个体户,时间不长换了三个老婆。第一个他不要了,付给对方5万元;第二个他不要了,又付给对方近5万元;现在第三任老婆能维持多久,还很难说。

可以看出,这里哪能有什么真情呢?真情幻灭了,留下的不过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魂兮归来”,真诚的灵魂是不能被出卖的。人间真情只有冲出拜金主义的帷幕,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之二:说说陈世美与刘惠芳

《铡美案》中的陈世美与《渴望》中的刘惠芳是两个时代的艺术形象,但他们并非风马牛不相及。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陈世美与结发妻秦香莲也有过幸福的经历,他对妻子、儿女也有过一段深情。当时陈世美发奋读书,无非是为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但在应试高中之后,他经不起权势富贵的诱惑,终致忘恩负义,抛妻离子,以至要杀妻灭子。由为一家一族利益光宗耀祖,到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贪图权贵,这个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了陈世美真情泯灭的悲剧。

而社会主义时代工人形象刘惠芳则与此相反。她对人总是真情一片,始终如一。在她身上贯穿着中国劳动人民所特有的克己为人的美德。她同情王沪生的遭遇,以至牺牲了同宋大成的爱情与他结合。她为了一个弃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又与王沪生离婚。有人说,刘惠芳对自己太苛刻了。其实,正是这种克己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克己与纵欲是对立的,克己是为他人;纵欲是为自己。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刘惠芳不为权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所吸引,而甘于清贫,不改初衷,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万人称颂刘惠芳,其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由陈世美到刘惠芳,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情的保持与泯灭,其决定作用的是人生的价值取向。贪图权贵,为私,酿成了陈世美的绝情;克制自己,为人,造就了刘惠芳的高尚。

价值取向,这是解开真情变换的一把钥匙。细想想,那些忘恩负义的人,那些朝秦暮楚的人,那些玩世不恭的人,不是都可以从价值取向上找到他的原因吗!

之三:朴实自然——真情的表露

说到如何鉴别真情与假意,我说只要用四个字就可以了,那就是“自然”与“矫饰”。

出于真心的语言和行为,总是朴实自然的,它不是有意表演,而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我们还记得,伟大导师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恋爱的经过吧!他们两人经过长期相处,相互产生了爱情。有一天,列宁向克鲁普斯卡娅提出:“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克鲁普斯卡娅回答:“可以。”语言是何等直率而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任何甜言蜜语,一对终生不渝的革命伴侣就这样结合了。

纯真的感情就是这样简单明了。它不需要任何附加词、形容词,也不需要任何铺垫和背景,恰如文学中的白描那样简单,民间木雕泥塑那样朴拙。

而那些虚情假意还想让别人信任的人,就不得不来点“矫饰”,伪装打扮一番了。

新编历史剧《泪洒相思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公子张青云先同王家小姐盟誓要结为姻缘,并同居孕子,后却与吏部尚书之女成婚。他为表示自己的真心,竞向千金小姐下跪,指天发誓,说如有一点假意就不得好死,以骗取信任。这指天发誓的丑态就是伪装打扮,因为他同这位千金小姐并没有产生爱情,他只想凭借小姐父亲的权势平步青云。没有爱,还要让别人相信是真心的爱,不演戏能行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也很多。有的人用得着别人时花言巧语,笑容满面;用不着别人时却视同路人,冷若冰霜。更有甚者过河拆桥,落井下石。有的人谈恋爱,婚前百依百顺,唯唯诺诺,一旦骗婚得手,即秽言垢语,拳脚相加,以至于另寻新欢;有的人当面阿谀奉承,背过身来则骂爹骂娘等等。这些人不都是在演戏吗!

说到这里,我们真想大声呼唤:让真情多一点吧!让生活自然一点吧!

之四:真情的可贵在于始终如一

人们都在诅咒那些忘恩负义的人、朝三暮四的人。人们都在呼唤永恒的友谊、终生的爱情。永恒与终生,意思就是始终如一。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就是做事情开个头人人都会做到的,但能坚持到底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尽管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真情始终如一的还是大有人在。

就说唐代的两位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吧!他们在长安一见如故,以后尽管千山万水,天各一方,彼此思念之情始终不辍,以至于死。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简称云树之思,竟成为怀念好友的象征。

近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的诚挚友谊,更可谓千古绝唱。自从他们共同合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之后,两人一直在事业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友好之情与日俱增。恩格斯为了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去从事“最令人讨厌的职业”——商人;马克思去世后,又主动担当起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任务。

真情在他们身上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它穿透了时间,穿透了空间,达到了永恒。

至于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更是比比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些都是出于真情实感。莎士比亚笔下双双赴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戏曲舞台上化蝶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些忠贞不渝爱情的实践者。历朝历代,人们之所以持久不衰地称颂他们,其原因恐怕就在于“忠贞不渝”这四个字。

真金不怕火炼。感情的纯真与否也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始终如一者为真情,朝秦暮楚者为假意。一些虚情假意者,尽管他们演戏演得很像,但只能骗人于一时,难道他们能演一辈子戏吗!

人们盼望真情,盼望始终如一的真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