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短篇小说 > 济公别传——第二回

济公别传——第二回

推荐人:江南四大才子 来源: 阅读: 1.87W 次

第二回 惩治刘财主

济公别传——第二回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左领右舍见梁氏满脸笑容,心里都很纳闷:前些天日子还窘迫潦倒,怎就一夜暴富了呢?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不久,这事就传到了平录的哥哥耳朵里。

在村的东头有一户财主,叫刘平贵,配妻杨氏,而刘平贵正是平录的兄长。平贵可是有钱的主,家资巨富,财帛丰盈,鸡禽无数,奴仆成群。虽是这样,但他极不孝顺,对老母亲曾不关照,就连过年也不曾去探望。

不多日他就听说了平录一夜暴富的事情,心想这财来的蹊跷。一天傍晚,吃饭罢,妻子杨氏对他说:“老爷呀!近日听说你家那不务正业的兄弟一夜暴富,鸡鸭无数,你可要小心呢。”平贵问道:“我小心什么?他还能来抢我的东西?”

杨氏冷笑道:“小心你惹上官司。”平贵笑道:“夫人说哪里话,我一不偷,二不抢,三不拐骗,都是正当买卖,我能惹上什么官司?”

杨氏挑唆道:“老爷你好糊涂呀!你仔细想想:你弟不才,一向无干,又无门路进财,怎的一夜暴富?除是天上掉下元宝来?不然就是久惯做贼的?只挑天黑月高时出来做事,白天装做好人。”

平贵听了这话,生嗔道:“休要胡说,枉赖了我家兄弟,我了解他。”

杨氏道:“你了解他个屁!你家兄弟表面上有斯文之相,却不知是个专门设法踏看门路,打家劫舍之贼,如是这般,以后官府追究起来,与你脱不了干系。”

平贵闻言,心里也有些胆怯,他道:“如是这般,那怎的好?”杨氏哂笑道:“不如明日老爷亲自到他家去以探母为由问个详细,必能知详情。”平贵道:“也只有如此了”。

第二天一大早,平贵吃了早饭,就直奔他兄弟家。少时便到,平录见了满眼欢喜,梁氏也忙着搬椅倒茶。

茶毕,梁氏问道:“哥哥今天到此,不知所谓何事?”平贵道:“也没什么大事,一是探望一下老母,二是有些事想来问问我家兄弟。”

平录道:“有什么事,哥哥尽管问。”平贵道:“兄弟呀,近日听说你发了大财,是怎么回事呀?”

夫妻二人听到这话,相互对了对眼,梁氏笑道:“这这……如何说起?”

平贵道:“莫不是有怕人的事?不是兄长说你,是不是你趁雨昏黑天时,去山凹里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抢来一些金银珠宝?”

平录听了这话,按耐不住,解释道:“哥哥,你说哪里话?屈枉你弟弟了。”

梁氏也道:“是呀,你家兄弟绝不是贼,只是这财另有来处。”

平贵问道:“我且问你,这宝从何而来?你要不说清楚,我就去报官。”

夫妻二人见事已至此,就说了实情,平录道:“哥哥,你有所不知,前些天老母亲饥饿难忍,于是内人就拿只破碗出去乞讨,可是半天也没讨到干粮,就将喂狗剩下的粟米拿回家,洗刷干净煮熟了给老母吃。就在这时,家里来了个癫和尚,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活佛济公,他叫内人到村西边的河边浆洗衣服,说是申时的时候会有元宝从天而降……”

怎样怎样,平录将前事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平贵听了这话,心中大惊,似信不信的离开了。

回到家后,平贵的妻子询问结果,平贵道:“真是活见鬼了,活见鬼了。”杨氏感到很诧异,问道:“什么活见鬼?你快说来听听。”平贵就将狗盆取米,以及天降元宝之事说了一遍。

杨氏听后喜道:“唉!大白天说梦话呢,想是你那兄弟哄你来?”平贵一本正经的道:“不像,不像,我那兄弟忠厚老实,不会说假话的。”

杨氏道:“如真像你那兄弟所说,那么我们发财的好运来啦。”

平贵惊道:“什么好运?”

杨氏道:“如果此事当真,改日挑个好日子也将老母亲接过来,三茶六饭好生伺候。等哪天有雨时,我也到村西的河边浆洗衣服,到时候天上不就也掉下金元宝来了嘛。”说到金元宝,这两个人眼里泛着金光,不由得在客厅里偷喜。

唉!他们哪里知道刚才说的这番话,被躺在梁柱上的济公听得清清楚楚,济公笑道:“嘻嘻,财痴小人,眼里只有金银珠宝,到时候有你好受的咧!”

这天清晨,平贵请来了算命先生,那先生算完后,说后天初九乃是吉日,适宜搬迁动土。

果然初九这天,平贵就差奴仆用八抬大轿将老母接来,一路上也倒是热闹。敲锣吹唢,鞭炮齐鸣,路上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乡民,济公跟在后面看了,心里不由的偷喜。

不多时,就到府上,平贵将老母安置在热炕头上,随后差人端茶倒水,更衣梳洗。老母亲问道:“儿呀,你今天怎么如此孝顺呀?莫不是有什么仙人附体?”

杨氏假惺惺的笑道:“婆婆,你说哪里话,以前我们少礼,不曾孝顺你,心里其实羞愧难当,所以特接你来享福呢。”

平贵道:“是呀,是呀,母亲,以后我会好好孝顺你的。”

杨氏道:“再过几天,就是您老的九十大寿,我们要给你设宴过寿哩!”

老母亲喜道:“好好好,儿媳孝顺。”说完,二人暗自对眼,心里偷笑,而他老母亲哪里知道他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转眼已到过寿之日,举府上下不得清闲,披红挂彩,大摆筵席。买鱼的买鱼,买菜的买菜,杀鸡的杀鸡,买酒的买酒。平贵还邀请了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此赴宴。少时,只见进来个四个儒生,手拿折扇,斯斯文文,实有来头。

平贵向前作揖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甲儒生答道:“不敢高姓,敝姓常”平贵喜道:“哦,可是源远流长的长?”甲儒生道:“不是,是当铺的当子头,下面加个吊死鬼的吊字。”平贵闻言,甩袖走开。

又去问乙儒生,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乙儒生答道:“不敢高姓,敝姓赵”平贵喜道:“哦,可是吉星高照的照?”乙儒生道:“不是,是逃走的走字旁,右边加个削头的削字。”平贵闻言,依旧甩袖走开。

又去问丙儒生,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丙儒生答道:“不敢高姓,敝姓屈”平贵喜道:“哦,可是高歌一曲的曲?”丙儒生道:“不是,是尸体的尸字头,下面加个出殡的出字。”平贵闻言心里有些气愤,甩袖走开。

又过去问丁儒生,问道:“这位兄台,高姓大名?”丁儒生答道:“不敢高姓,敝姓郑”平贵喜道:“哦,可是正月发财的正?”丁儒生道:“不是,左边是个办丧事写的奠字,右边加个割耳朵的耳旁。”平贵闻言,气的心里直哆嗦,将守门的门童叫来询问。

可是门童满脸委屈道:“老爷,不干小的事,他们一个个满脸丧气,就像死了爹娘一样直往里闯,我有什么办法?”平贵闻言,无可奈何,毕竟在场这么多人,又不好失了礼数,所以暂先把火憋在心里。

只等客人都齐了,大家相互敬酒,正在这时,只听到有人喊道:“慢着慢着,今天是老祖宗过寿,第一杯酒应该先敬她,是不是?”那人端着酒杯边说边用手指着。

众人听了这话,转头去看,只见说话的这人是个癫和尚,头戴一个僧家帽,浑身脏兮兮的,衣衫穿的也不整齐,手里还拿把破扇子。这分明是济公,平贵却不认得。

平贵向前问道:“你是哪里来的野和尚,疯疯癫癫,今天没请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济公喜道:“今天老母亲过寿,我就怎的不能来?门口不让进,还不许我翻墙呀?”

在座客人听了,无不哈哈大笑,众人乐道:“这是个疯和尚,疯疯癫癫,说话没理数,休与他计较。”

平贵冷笑道:“罢罢罢,今日老母过寿,我也不与你计较,你这和尚吃完喝完就走吧。”说完大家举盏共饮。

济公笑道:“常言道:鸡不食无功之米,既然我喝了你的酒,就得多少给你点好处,是不是?”众人摇头笑道:“这和尚真有趣!”大家没将这事放在心上,只顾相互把酒畅饮。

这宴席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大家才渐渐散去。济公见众人走开,一面嘴里哼着小曲,一面将自己葫芦里装满酒,起身也欲要离去。

就在这时,只见平贵的老母被丫鬟搀扶着走将出来,济公见了,心中想到:可怜人哪!待我将她眼睛治好,也算是一件功德。

想到这,济公走向前去,将治眼的事情与她说了一边,丫鬟和老母亲听了,心里十分高兴,连连道谢。

此时此刻,那老母似乎听出了济公的声音,连连口里小声说道:“这声音好熟,好熟,莫不是济公活佛?”。济公装作没听见,也没有回答她,随后就叫老母亲坐下,又吩咐丫鬟取杯茶水来。

不多时,丫鬟端来水寄给济公,济公左手端着杯,右手插进自己的衣领处,摸索了点神药,然后浸到水中化开。

丫鬟凑前去查看茶杯的水,只见原本无色的清水,顿时变成了绿色,丫鬟连连说道:神奇!神奇!等济公施展完法术,就让老母将茶水一口气喝下去,老母亲治眼急切,也没有多问,一口气就将杯子里的水喝的罄尽。

也就一杯茶的功夫,老母亲的眼睛就好了,只见眼前站着一个癞和尚,衣衫不齐,头戴破帽,手里还拿把破蒲扇。丫鬟解释到这就是给老夫人治眼的活佛,老母亲闻言,就要叩头感谢,济公连忙将她扶起,安坐在椅上。

就在这时,平贵也从屏风前转过来,见老母重见光明,不仅又喜又惊,急忙询问事情的经过。

丫鬟就将济公治眼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一边,平贵听后大惊,谢道:“活佛在上,受愚人一拜,我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活佛宽恕。”济公将他拉起来,笑道:“小事,小事。”

谈笑之间,不觉二更。济公起身就要离开,平贵两口子拉着济公的袖子不让走。无奈何,济公只得留下来。

平贵又吩咐后厨设宴款待济公,杨氏也从地窖里抱来一坛泰山老酒,说是前些年九龙峪一带有位当官的送来的,这酒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

不一会,桌上就铺满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平贵给济公倒上酒,济公也不论礼数,用手大把大把的抓着菜,撕下一只烧鸡腿,大口大口的就喝上了。

这酒一直喝到卯时,此时东方已经发白。杨氏、平贵及济公三人喝的似醉非醉,平贵问道:“昔日曾闻活佛有撒豆成兵、移神换将之术,不知是不是真的?”济公回道:“会一点点而已,”杨氏道:“活佛谦虚了。”

话未说完,杨氏给了平贵一个眼神,平贵又低声问道:“活佛,前些天,听我家兄弟说,你略施了法术,帮他富了家,能不能也指点小人一下,也叫我发个大财,到时肯定不忘活佛的恩情。”

杨氏道:“是呀,到时给活佛修庙盖刹,日日香火供奉,强似云游四海哩。”

济公早就看出了二人的心计,笑道:“你呀!真是富不知足呀,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多何为呀?”

杨氏道:“钱财没有够花的时候,恳请活佛施个法术。”济公哂笑道:“不知你们有没有这个福分咧。”杨氏道:“活佛快说吧,别卖弄关子了。”

济公笑道:“明天晚上子时,你二人到村东头的大沟里,沟的西边有一棵大梧桐树,在这树底下深挖三尺,就会有一大坛金子,只是这一路上不许说话,要是说话金子就没了。”说完,济公就走了,说是后天再来。

这夫妻二人,数星星算指头,终于等到了第二天晚上。两人都带了工具,就来到了济公说的大梧桐底下,约莫有一个时辰,果然就挖出了一个大坛子,明晃晃,闪耀耀。

二人见了满心欢喜,杨氏一时遮不住口嘴,忽然喜道:“哈哈,发财了。”平贵知道不能说话,于是瞪了杨氏一眼,杨氏立刻就封住了嘴。

二人将坛子取出,欢欢喜喜抬着就回到了家中。等到家打开来看时,呀!二人都傻眼了,哪里是些金子,却是一只只的癞蛤蟆。

二人感到非常生气,想到肯定是济公哄了他们,等济公来时,一定要问个清楚。

这天晚上,平贵和杨氏正在后花园喝茶,只见济公从走廊里走了出来,平贵见了问道:“活佛,你可来了。”

济公笑道:“挖到金子了吗?”

杨氏道:“哪有什么金子?却是一只只癞蛤蟆哩,想是活佛捉弄我们?”

济公道:“你们路上可曾说话?我可听得一听二楚啊。”没办法,杨氏低下头只得说了实话。

杨氏覥着厚脸皮问道:“活佛,原谅奴家无知,恳请再说一法,就死也不望恩情哩!”平贵应道:“是呀,是呀。”

济公喜道:“好好好,可听好了,明天晚上还是子时,你们还去那棵大梧桐树下。将那棵树用劲摇,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树上就会摇下金子来。”

杨氏喜道:“妙呀!这不就是棵摇钱树吗?只是能说话吗?”济公心里偷喜道:“说话无妨。”

这天夜里,更夫敲过三更,平贵二人整肃了衣装,一个提着灯笼,一个背着竹篓,就朝那棵大梧桐树奔去。

少时就到,二人就依照济公说的,使劲摇晃梧桐树。不一会儿,哗啦啦的就从树上落下了金子来了,就像下雨一样,明晃晃,金灿灿。

平贵笑道:“好呀,发财了,这一辈子不愁了。”少时,平贵背的竹篓就装满了。杨氏道:“老爷,竹篓满了,我们走吧。”

平贵哪里肯呀,还在那使劲的摇晃,忽然从半空中落下一个大元宝,约莫有碌碡大小,正好砸在平贵的头上,唉!只砸的平贵满头冒红,七窍流血,猝死过去。这才是: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第二天,财主平贵被砸死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平录两口子听说哥哥砸死的事情也急忙赶到了现场。

就在这时,济公从人群里挤过来,对杨氏道:“哎呀,你们哪,真是富不知足呀。这下好了,出人命啦。”杨氏道:“恳请活佛施展法术,救我家老爷一救。”说完就跪在地上磕起了头。

平录两口子也凑前来,乞求济公出手相救,济公道:“呵呵,我一个出家的和尚,又不是神仙,我能有什么办法?”

就在这时,平录的老母亲走进前来,一把扯住济公的衣角,跪在地上哭道:“活佛,救救我儿子吧!虽然他不孝顺,可毕竟是我的儿子呀,老身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济公见一时脱不了身,就笑道:“罢罢罢,我还有一法能救他,不知管不管用。”杨氏道:“恳求一试。”

济公就叫杨氏伸出左手来,然后在她手心吐了一口唾沫,说是将唾沫安进平贵的口中,只要一炷香的时辰他就能愈合复活了。大家听了这话,满心欢喜。

你说平贵命不该绝,一炷香烧完后,他真的伤口愈合活了。

平贵爬起来,连连跪拜济公,济公笑道:“你命不该绝,只是以后要尽孝道,做好事,救济穷苦百姓,以赎罪过。”

平贵和杨氏连连答应道:“全听活佛真言,我等定会重修古庙,再塑金身”。接着,济公就掏出一本佛书,名叫《弥勒菩萨本愿经》递给平贵,叫他好生诵读。说完,济公就哼着小曲离开了……

佛云:诌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上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原着张祚风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