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火铺的文化蕴意

火铺的文化蕴意

推荐人:霜叶 来源: 阅读: 2.83W 次

包括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的武陵山区,聚居着土家、汉、瑶、苗、侗等民族。武陵山区是一个山的世界,这里的民居都是依山而建的三进六间青瓦木房。左右两进四间,外面两间为卧室,后面两间或为卧室存放杂物之处。中间一进,前一间是堂屋,后一间为厨房,厨房一角的小楼台便是火铺。。

火铺的文化蕴意

火铺的建造极为简单,在地面竖立4根木墩,垫上四块厚实的木枋,再于枋上铺上木板即成。边沿有一个方形孔的地方,叫火炉,火炉的中心位置称之为“火炉心”,认为那是最圣洁最清白的地方。火铺长宽不一,但尾数要带8,火炉为正方形,大小不一,尾数带6。

火铺四方都有名称,火铺边、里头火铺、大火铺、外头火铺(又叫柴尾巴),火炉心上有个木架,叫炕。

火铺不仅是一个厨房兼烤火之处,还具有多种功能,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火铺体现了“天地人”三元和谐的建筑文化。火铺在地之上,新晃侗语叫“阳”,与地之阴相对,是天的意思。侗族人崇拜太阳,自称是东方光明之神日景的子孙。侗族唱耶歌(侗族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把祖婆萨岁尊为太阳神),举行“崴也”活动,都要歌唱太阳并模仿太阳运转的形式。

火铺被称为天,还因为火铺上白天有火,象征着太阳,夜晚有灯,象征着月亮。侗族《创世款》中的《天地之源》这样说道:“远古时代混混沌沌,直到朦胧初开,才分天地,风云雷雨归天,土石人兽归地。太阳高照是白昼,月亮辉映是夜间……”。

火铺体现了和睦的家庭文化。武陵山人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吃饭时,在家的家庭成员都要一起坐在火铺上吃,还要等老年人或长辈先动碗筷。吃饭时,年轻人、晚辈要给老年人、长辈夹菜。吃完后,老年人或长辈在火铺上坐着不动,年轻人或晚辈收拾碗筷,还有给老年人、长辈倒洗脸水和洗脚水。一首民间歌谣说:“火铺冬来最可亲,合家团聚享天伦。哥哥摆起龙门阵,弟弟分开紫玉橙。侄子炉边烧板栗,母亲锅里炖鸡豚。开怀老父煨烧酒,情到浓时一口焖。”

火铺体现了多子多福、家发人兴的生育文化。火铺的建造离不开“六”和“八”。火铺无论大小,长度和宽度尾数都得带八,有家发人兴之意。火铺离柴尾巴二十厘米处挨着火铺前的枋,有一个正方形的坑,低于火铺四厘米处筑满泥土,叫火坑或火塘,其中心处低于火铺八至十二厘米,叫火炉心。火坑或火塘无论大小,长宽尾数必须带六,是一家人在家或出门在外不缺衣碌之意。侗家人的俗话说:“火铺逢八,万载通达;火炉逢六,明火照千秋”,还有“火炉不断千年火,鼎罐不断万年粮”。因此,重庆市李溪镇思泉村何瑞云说:“火铺是土家人兴旺的象征,看到煮饭炒菜时熊熊燃烧的大火,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火铺孕育了奇特的婚姻文化。从新晃的侗苗族到溆浦的瑶族,其婚恋文化的每一环节,都与火铺息息相连。新晃相亲时吃油茶、恋爱时要相互赠送的粑和饼表示爱情。新晃有句俗话:“八月十五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粑,不是哥哥苛派你,这是一礼还一搭。”大雪峰山西侧溆浦县一带的瑶族,婚娶之日,男家要用100文钱,8公斤肉,米糍粑两篾笼,笼口盖一块大糍粑。这些油菜、米粑和饼都是在火铺上做成的。

火铺孕育了古老的丧葬文化。新晃侗族人将死时,亲人在火铺上铺好简易的床,将他抬到火铺上,叫上火铺。这是因为,天上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是光明的世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人死后希望到达之处,侗民称之为“天堂”,而火铺在侗族人们的心中是天的象征。同时,侗民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一魂归天,一魂归体,一魂四处游走,人死叫“归天”,《礼运》:“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土。”《韩诗外传》:“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