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从高考语文诗词对联题中感悟文学底蕴积累

从高考语文诗词对联题中感悟文学底蕴积累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35K 次

最近闲来,翻看了一些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相关的试卷资料,有一部分是参加过高考的孩子们留下的,在这些试卷中我发现了让我感兴趣的对联题和诗词题,虽然我的诗词水平有些浅薄,特别是对平平仄仄很是头痛,而且敬而远之。但是我对诗词对联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喜好,这种爱好也是近几年不知不觉中发觉出来的。

从高考语文诗词对联题中感悟文学底蕴积累

话说回来,言归正题。我从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中发现文言文占的比重也不轻,而在古文中诗词也有一定的比例,偶尔还有关于对联的题目,我想这也是属于诗词范畴吧。诗词和对联是我们华夏五彩灿烂文化的光环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唐诗,宋词和元曲曾经辉煌过一个时代至今源远流传,其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不言而喻,所以其底蕴之深厚可想而知。有些人究其一生研究也无法全部明了,更别说高考的学子们了,课业负担很重的孩子们那有更多的时间专门研究诗词对联,这似乎看起来很矛盾,但是学习诗词很多人是从小学甚至学前开始的,只是有些人断断续续,有些人因为兴趣一直坚持。别不信,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小孩子边走边给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诵古诗,这就是诗词底蕴的积累。这种诗词底蕴的积累,假如你一直点点滴滴地积累到高考阶段是不是相当可观。

其实语文(也就是外国人说的汉语)的学习说白了靠的就是日积月累,诗词对联是语文的一部分也是靠长期积累。也许有些人认为靠短期的突击也会见一些成效,可能会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之前文字底蕴不弱。否则连字意都一知半解何来诗意灵感的一蹴而就,也许有人会说诗仙李白不是喝酒就能写诗百篇吗,他那也是下了“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后成就的功力。我不是在这里否认文学天赋,但是语文作为华夏文明的记录和发展工具是需要积累底蕴的。古人“伤仲永”的故事就说明,一个人光有天赋是不够的,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很重要。就拿历年高考对联题来讲,假如你从小就对过年的春联很感兴趣,那么你就会关注自家和邻里贴的春联,那么你的积累就比别人多,遇到这样的题目就不会措手不及,例如曾经的考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对出下联,上联是“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和“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其实从这道题目中能体会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仿佛能看到农村过春节时春联的味道。经常有意无意关注春联的考生会感到很幸运,那些没有这方面积累的考生就要多花时间来应付。从中不难看出平时积累的重要性。

的确我们华夏文明,从有文字记载起开始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有着顽强的的生命力,是有其存在的原因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明和文字消亡,可中华文化虽然历经波折依旧灿烂辉煌,就是因为有底蕴的长期积累。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