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写在《恩怨两家人》之后

写在《恩怨两家人》之后

推荐人:歌蝉 来源: 阅读: 2.86W 次

我不善于写小说,所以写出的小说作品不多,其中的长篇小说《十里界》耗去了我近十年的时间,以致后来我为这篇小说所花的力气,下的功夫后悔。这篇《恩怨两家人》共两万四千多字,不是长篇,但也不算短,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写这篇小说整个过程相当顺畅,因为其中的一些内容不是来自的我创作,没有太多的的主观意义上的构思与策划,而是来自我的整理。当然,作为文学,构思和虚构是免不了的,而一旦有了某些现实东西作为铺垫,构思与虚构,就成了一种附加和修饰。

写在《恩怨两家人》之后

我的父亲,有时候对我讲一些他那一代人以及他的前一代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来自他的亲人,或者来自他身边的人,或者是来自他所熟悉所了解的人,这都是一些小人物,但这小人物对我来说,足可以构成一段色彩斑斓的历史。随着记述的增多,很多人的印象在我的脑中模糊起来,以致彼此混淆,随着时间的延长,那些模糊的印象开始沉淀,集中,凝结,反到越来清晰,越来越真切:那就是他们那代人所共有的质朴,并因这种质朴而表现出来的较之现在简化了许多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一生的温度与热量,就是一段至真至热的情感,这种情感,或挥洒于一片热土,或倾注于某一个人,且做到无怨无悔,一个人生命的功效也就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小说中李金梁的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取自我的曾祖父,从我父亲的记述得知,我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曾祖父。虽然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有所虚构和渲染,但我曾祖父鲜明的人格色彩一点也不逊色于小说中的李金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有着江湖侠士的铁骨与侠肠,是一个为当地土匪所惧怕,为附近乡邻所敬重并依赖的人。为了突显李金龙这个人物,小说中为天他配置了两个附属人物作为牺牲品,那就是有些不肖于或不像于他的儿子和孙子,即小说第一叙述人的“我父亲”和“我爷爷”。这两个人没有任何具体的现实原型。实际上,对于我的曾祖父来说,不论是我爷爷还是我父亲,都是可以给他带来的心灵的满足与慰藉的。

因此,这篇小说属于半实半虚,但虚的部分总大于实的部分,如果实在要将这篇小说在实与虚之间作进一步的归类,那么这篇小说只能属于虚构的一类了。事实上,世上任何的事物与人,都属于实与虚之间,艺术的责任,是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