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童年碎影(四)

童年碎影(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1W 次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最爱唱这首歌,因为我的家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紧挨着故乡的那条河。在那座现代化的国营糖厂,爸妈在厂里上班,我在厂里的子弟校上学。前些年虽然厂子历经了百年沧桑后倒闭了,但它曾经的辉煌,还有我那难忘的童年岁月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童年碎影(四)

五十年代,人们很少有手表,那时糖厂每天早晚拉两遍汽笛,那洪亮的声音响彻几十里,整个县城都能听到。早晨,随着那一声悠远绵长的汽笛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厂子的南、北、西三个大门。大人们有骑车的,有步行的,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跳跃其间,像三股流动的五线谱,而孩子们则是这五线谱上的“蝌蚪文”。

由于都是一个单位的人,不管是工人,是干部,也有老师或者医院的大夫护士,大家也许就是隔壁的邻居,或是前后院的熟人,所以都很熟,或打个招呼,或开个玩笑,急匆匆的去上班。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也很方便,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孩子比较淘气,不但自己的家长知道,连家长的同事们也都了如指掌。同样,谁家的家长在厂里有什么新闻轶事孩子们也会很快传开,甚至哪个家长有什么外号儿子一上学就会“世袭”。

人熟为宝,除了上学,生活上的一些事一般也能不用家长跟着就解决了,比如有个头疼脑热,咳漱发烧,爸妈都会让我自己去医院看大夫。开春换季裤子衣服又小了,该做新的了,妈妈就拿出一块布让我放在书包里,放学后去裁缝室找满大爷。妈妈买的布都是十四尺一块,一做就是两件。因为我没有妹妹,所以很少穿花衣服,都是白布衫蓝裤子蓝上衣居多,为的是穿小了弟弟们好接着穿。每次到裁缝室,不用我开口,大爷就会笑眯眯的替我说了:“蓝裤子两条,前开门的。”我说“对”,就开始量尺寸,然后就等着过几天去取衣服了。

由于挨着河近,每年夏天,老师怕我们私自去大河,都组织我们去大河游泳。说是游泳,其实谁都不会,只有少数几个男生会点“狗刨”,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玩玩水而已。可每次老师都操了不少心,生怕出事故,因为每年这条河也确实淹过人。

其实我们每年最盼望的是过“六。一”儿童节,那天,厂里会发给我们每人一小包糖块,老师会领我们去郊游,大家白布衫蓝裤子,打着队旗,唱着那首熟悉的歌:“大道上铺满了金色的阳光,和风吹送着鲜花芬芳,一面红旗迎风杨,你看我们少先队员,步伐整齐,挺起胸膛。快乐的鼓手走在前,把队鼓敲得咚咚响。好像在高声地回答祖国,红领巾永远和红旗一样鲜艳,红领巾永远不辜负党的期望。……”一路走向郊外,在那里做游戏,疯上一天。

糖厂的文化宫除了演电影,逢年过节还有演出,厂子有一个虽然是业余的但水准很高的演出团体,水平可以和县评剧团媲美,演出的古装戏更是精美绝伦。糖厂还有一支西洋乐队,堪称一流,亮晶晶的叫不上名来的长号短号,有一个尤其神奇,从人的前面直绕到脑后,很大很大的一个喇叭高举在头顶。乐手们一个个雪白的制服,雪白的手套,用现在的话说酷毙了。每年县里国庆游行或者县运动会这些重大活动,糖厂的乐队都是前导的仪仗队,那众人瞩目的阵势让每个糖厂人骄傲。

有一年糖厂也办了冰棍厂,糖厂的冰棍糖多,奶足,比街里做的好吃多了。每天下班的人流里,放了学的孩子们都努力的寻找着父母的身影,有幸碰上了就会使劲的喊,卖冰棍的也背个箱子在旁边起劲的喊。其实大人何尝没有看到我们呢,只是躲过一次是一次罢了,实在躲不过了,就会开恩给我们买上一根。

糖厂也是季节性生产,夏天像个幽静的大花园,可一到冬天,整个糖厂就沸腾了,送甜菜的马车从西门一直排到厂子外面好几里路。厂里也是人声鼎沸,往冲洗甜菜的溜槽里运送甜菜的人力车往来穿梭,溜槽里热气蒸腾,洗干净的甜菜打着滚的顺着流水线滚进制糖车间里去了。外面运送甜菜渣子的缆车也开通了,一个个的小车斗顺着高高架在河上的钢索运往河东的渣子场。

冬天,锅炉也点火了,炉灰洞子每天出的炉灰堆成了小山,吸引了大群捡煤核的人。锅炉每天都是早晨四五点钟就出灰,淋了水的炉灰冒着热气,滴答着水推出来,可往出一倒,里面竟然还有大量的红红的火炭,人们便争先恐后的把这些火炭搂在一起,也有从水里捞的,总之,搂完后稍捡一捡煤焦子就可以了。拉回家压炉子,虽然没有煤烧的时间长,热力大,但这不用花钱,这一点在那个年代是很重要的。所以,尽管北方的寒冬滴水成冰,凌晨更是零下三十多度,但人们为了这一冬天能省点煤,大人孩子都不辞辛苦的起大早摸黑出发,吃早饭前就回来。回来的人往往鞋和袜子甚至免裤腿都是湿的,一路上又冻成了冰。可能因为我是女孩子吧,爸爸每次都是叫上大弟弟去,所以拣煤核的苦大弟弟感触颇深。

糖厂因为有甜菜渣子,所以家家都养猪,为的是过年有点肉吃,还能补充些荤油。一栋平房六户人家,每天早饭前晚饭后溜猪成了一景。人们互相交流着,夸赞着,你家的猪又肥了,他家的猪又壮了。要过年了,邻家叔叔有个会杀猪的,高高兴兴的免费为大家杀猪。今天你家,明天我家,杀猪的这家会把新煮的五花肉切成片,新灌的血肠也切成片,分装成好几碗,打底放点酸菜,让孩子分送给每个邻居,大家都分享着这一年劳动的喜悦,就好像新年提前到了一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栋房居住的邻居们大家都相处的亲亲热热,谁家有点难事都会热情相帮。每家每户齐肩高的篱笆墙隔不住邻里的亲情,一家听侯宝林的相声好几家都能听见;一家听马泰的评剧好几家都受益。同样,谁家两口子打架或是孩子挨打,谁家姑娘出嫁,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忙前忙后。

糖厂的日子有说不完的故事,童年的岁月有说不尽的甜蜜,像糖厂的名字,想想都是甜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