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人间四月天(影评)

人间四月天(影评)

推荐人:云逸涵 来源: 阅读: 1.78W 次

这些天闲着无聊,把《人间四月天》这个电视剧看了一遍。这个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徐志摩与他生命里关系密切的三个女子之间的故事。在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的感情处理上,剧中的男主角比网络或书本上了解到的要感性,温暖了许多。

人间四月天(影评)

先说说林徽因吧。这是诗人一生中永远没能实现的梦想和渴望。16岁的林徽因随同父亲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正值妙龄的少女一见钟情,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诗人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他真的为了这位要才貌双全的林小姐而忘了自己,甚至忘了自己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道德与良知。一意孤行与原配妻子解除婚约。

而林徽因却不辞而别,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又成了孤家寡人……在以后的岁月里,林微因和梁思诚过起了夫唱妇随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却任凭那么相爱的恋人过着在情海里相思成灾浪里漂摇的日子。据说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在一篇悼文里说,“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林徽因是何等聪明的女子,既表达了对徐志摩深挚的感情,也坚定地表明了自己至始自终爱的都是自己选择的人,并无论如何(无论徐在或不在)都将忠于自己所选。

离婚时,他欢天喜地写了一首诗《笑解烦恼结》给张幼仪:

如何!毕竟解散,烦恼难结,烦恼苦结。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边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可是他的烦恼似乎消不掉。在松树胡同七号新月俱乐部的一次盛大的招待会上,诗人邂逅王庚之妻,雍容华贵,妩媚娇艳,多才多艺又风情万种的陆小曼。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诗人对这道风景着了迷,留连往返于王家。老祖宗说,朋友妻,不可欺。可是徐志摩的爱情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不吃这一套,他要向旧的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大胆追爱,发挥爱情圣斗士的精神抗战到底。

最后终于赢得爱情抱得美人归,与他的灵魂知己陆小曼双宿双飞。他在写给陆小曼的《爱眉札记》第一页写到: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然而好景不长,陆小曼如同高贵的花儿,不似张幼仪好养。尊贵的太太不仅能写会画,长袖善舞,开销可不是一般般的大。她挥金如土,还体弱多病,病恹恹的常常药不离口,身不离床。这让失去依赖的诗人的生活更加艰难。衣服破了没人补,旧了没钱买,为了省钱去坐免费的飞机。为了坚守这份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爱,宁愿尝尽沧桑。

短短几年的婚姻,诗人已经弄得狼狈不堪。假若飞机没失事,假若他们再一起生活过十年八年,假若再养一个孩到阿欢的那个年纪……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的纤尘不染,纯粹美好呢。多情的诗人没准还是会小命不保,早晚一天也该被这位矫情的太太给累死。尽管这样,诗人仍说:你要是见过月圆的美,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29个日子,只为那一个月圆夜。他甘心情愿,他无怨无悔,对爱的虔诚的确可钦可敬。他等她悟出他的良苦用心。他往返于古都,她寄寓在洋场。当徐志摩为了生活东奔西忙时,这位高贵的太太却留连风月场所,花天酒地,抽烟打牌还和翁瑞午鬼混。不知道在诗人眼里这样的爱还有几多完美,还有几多纯粹?

剧中三个女子,最令人疼惜又敬重的角色当数原配夫人张幼仪了。二十岁的新郎西装革履,十六岁的新娘裙裾拖地。她与他,相遇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里,却没能有最好的结局。张幼仪也算是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只是读书不比徐志摩多。家教很好的她谨尊父母教诲,事事以夫家为中心,谨小慎微,谦恭贤良。然而男主角似乎并不感动于她默默为他操持家务、辛苦为他生儿育女、替他孝敬爹娘。是的,他不曾感恩,甚至全然不念夫妻情份,对她日渐厌烦。

剧中的徐志摩比传说的稍好一些,不算冷酷到绝情。到底是不爱的,他追求的是爱的感觉。不爱也就罢了,要休妻再娶也不为过。可是既然不爱为什么还跟太太上床,怀孕了竟然冠冕堂皇的叫人家打掉,居然还有理了。况且那个时代打孩子是很危险的。说什么不是爱情的结晶,说再多的大道理也难掩他自私,狭隘。一心只想抛家弃子,去追求他所谓的真,善,美,追求他所谓的爱情,自由,和幸福。啼笑皆非的是,却在前妻华丽的转身之后,在她凤凰涅盘般浴火重生后有了难得的尊敬,他们的关系反而得到了改善,因为阿欢和徐家二老,两人经常通信见面,竟然像朋友一样相处。最后还将一本《猛虎集》赠送与前妻,以答谢她对他和陆小曼的接济之情。

从他看她的眼神也可以看得到他对成长之后的幼仪的欣欣喜与赞赏。有资料上说徐志摩,有次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破天荒表达了对张幼仪的敬重之情:“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不得而知,张幼仪的成长和进步是在他的意料之外的,是让这个狂傲自负的诗人颇为吃惊的。当他和他的第二任任知音爱人,灵魂伴侣陆小曼坠入凡尘,接受人间烟火平等的检验时,当他唯美浪漫的的爱情一遭遇生活一不小心的触及时,当他为谋生而身兼数职疲于奔波忙得焦头烂额时……不知道我们伟大而浪漫的诗人心里是不是后悔过自己曾经有眼不识金镶玉,身在福中不惜福的愚钝与糊涂呢?

剧中描述的张幼仪温柔漂亮,聪明贤淑,也是个好学上进的好伴侣,好妻子。她愿意为爱情自我改造。离婚前志摩让她去读书她也愿意学习,只为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她也为爱情努力过。无论怎样,相比招惹了爱情又临阵脱逃的林徽因,相比花天酒地搞得徐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的陆小曼,至始至终眷顾徐家,不计前嫌接济前夫,聪慧能干,体贴贤良的张幼仪,明明是一个可塑之材,明明是可以培养的感情,为何必须要解除婚约呢。这也许是诗人与凡夫俗子不一样的地方吧。诗人说:

“世上并不是没有爱,但大多是不纯粹的,有漏洞的,那就不值钱,平常,浅薄。我们是有志气的,决不能放松一屑屑,我们得来一个真纯的榜样。眉,这恋爱是大事情,是难事情,是关生死超生死的事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才是神圣,才是不可侵犯。”“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它那绝对不可改变不可替代的一点;罗密欧爱朱丽叶,愿为她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动他的心;朱丽叶爱罗密欧,愿为他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男子能占她一点子的情,他们那恋爱之所以不朽,又高尚,又美,就在这里。”徐志摩短暂而绚烂的一生,都活在对爱的苦苦追寻中,孜孜不倦,不停追求。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可我却觉得他终其一生也没达到他所想要达到的境界。

他说爱林徽因,一转身却娶了陆小曼。这都还不算。娶了就娶了吧,我也同意感情专一不等于一辈子只爱一个人。问题是他娶了陆小曼,暗地里却跟林徽因继续藕断丝连。林徽因病了他鞍前马后,千叮咛万嘱咐,照顾得是那个到老娘生病了也没见他那么孝顺的。所以他没有达到那种境界,达到他所谓的真,善,美……诗人说,“我的胸膛并不大,决计装不下整个或是甚至部分的宇宙;我的心河也不够深,常常有露底的忧愁。”发妻、儿子、父母、道德、良知、责任应该就是他所谓的整个或是甚至部分的宇宙,他装不下。他心里装得下的只有他的所追求的唯一的爱情。

泰戈尔说:“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张幼仪做到了。这个不懂爱的女子,在徐死后多年未嫁。继续替她爱的那个人赡养父母,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用她晚年的一段话来解释什么是爱或许比徐志摩所有的情诗更深遂,更美,更富有诗意:“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个懂爱的诗人爱得千辛万苦,爱到家庭支离破碎,爱到妻离子散,爱到父子结怨,爱到至亲反目,还搭上自己年轻的生命,造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这个不懂爱的女人,做了所有满满都是爱的事情。不是说不定,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正应了徐志摩那一首诗: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徐志摩是用笔写诗的,而张幼仪却用了她的整个青春岁月,甚至大半生来抒写一生至少该有的这一次。

1931年11月19号,徐志摩为了省钱,还是搭坐朋友的免费飞机从上海去北京参加林徽因的一个演讲,不幸在济南上空遇难逝世。全剧终了,浪漫一生的诗人,一颗文坛巨星骤然殒落,魂断蓝天。留给观众的是低低的叹息,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索。在那个三观混乱的年代,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知,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而又纯粹的爱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