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随便聊聊之《参观加拿大枫叶食品厂》

随便聊聊之《参观加拿大枫叶食品厂》

推荐人:妙庆居士 来源: 阅读: 1.4W 次

加拿大作为西方重要的经济大国,其制造业、加工业具有骄人的业绩、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位于曼尼托巴省布兰登市的枫叶食品厂,就是加拿大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枫叶食品有限公司遍布全球的工厂之一。

随便聊聊之《参观加拿大枫叶食品厂》

依照加拿大的传统,政府、部队和企业经常会面向社会举办参观日。这不仅是增加了社会透明度,联络了与市民的感情,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积极的宣传和广告模式。2013年6月17日我和儿子应友人相邀,随医药界代表参观了这家位于布兰登东郊的航母级肉类加工厂。

走近工厂,最先扑入眼帘的是好大的停车场,这里停放的都是职工的车辆。但从车辆的品级不难看出职工们收入的水平,其中也不乏该厂五百多名中国劳工的座驾。走上二楼,走廊两边是一幅幅企业产品的宣传画和用各种文字书写的安全或质量要求的告知书。尤为醒目的是一篇厂长写给全体员工的信,其中中文稿的大意是:厂长介绍厂方最近的生产计划和订单,并对部分订单的减少向职工们表示歉意,同时还承诺不会因此而影响到职工们养家的收入。言辞恳切,平实亲切,毫无虚言废语,全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颇显加拿大人一贯的务实作风。这在中国的企业中是绝难看到的,让人耳目一新。

厂方的接待人员是一位高个子的金发女士,言谈举止透着精干、开朗和热情。她先是简单的介绍了工厂的规模和销路,又介绍了一些参观的路线和须知:比如,为了不分散职工的注意力非常遗憾的谢绝拍照;为了参观者的安全请按照引领人员的要求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为了产品的安全希望不要靠近传送带或触摸产品等等。接下来便是亲自指导参观者穿着长筒胶靴、白色防护头盔、宽大的护目镜、硬塑口罩、耳麦、手套和三套不同颜色的劳动布大褂和衣裤。穿着停当,彼此打量,个个都酷似防化兵一般,心中好不疑惑。儿子翻译给我听那位女士的解释:白色头盔是身份的标识,工厂中分为白、红、蓝、黄四色头盔。白色为领导或参观者,红色为安监人员,蓝色为工长,黄色则是普通工人。三套衣裤是分别到三个车间的衣着,口罩、耳麦和护目镜既有安全的考虑,也有防止人体污染产品的作用。

随着第一个引领者,我们走进了第一个车间——包装车间。严格的说这应是最后一个车间,因为我们是逆向参观,即从流水线的最后走向最初。门一打开寒意扑面而来,即使身着三套工装大褂也明显感受到寒气逼人。工人们的穿着与我们最外面的一件一样,仅仅是头盔颜色不同而已。

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各种包装盒整齐地码放在不同的区位,穿梭于间的是灵巧的电瓶铲车。开铲车的大多是南美人或印度人,车速之快,难以想象。驾车人衣袂飘飘,有如溜冰场上的运动员,相当惬意。电瓶车的制动功能极好,满载的车辆以极快的速度飞驰过来,准确无误的停靠到货位,或插进托板底下的空档,绝无返工,看得人眼花缭乱。想来那驾驶者也该是很享受的。装箱则要靠手工,十几、数十磅的冻肉每天要装上千盒,绝非一般的体力劳动能比,所以这里尽是些虎背熊腰的壮汉。打包机是分散在各个工位的,依据包装盒的大小各有相应的机型,最大的打包机约有上吨重。,但打包的速度绝对是工业化的。包装盒上除了看不懂的英文、法文就是大体识得的日文,这家企业的产品是销往全世界的。包装好的产品则被送往集装库,这里另有一类叉车,可以将千百箱产品须臾间堆码到几十米的高处,且存取自如。

再往里走是几个不同的冷库,那里的温度就更低了。依据运输时间的长短,冷库的温度也各不相同。参观者们耐不住冻彻肌骨的寒气,大多扫上一眼便匆匆离去。

走过这个车间我们按下一车间的引导要求,脱去了最外面的大褂、裤子,温度也比包装冷藏车间提高了一点。推开厚厚的门帘,眼前突兀显现的是如过山车般高低错落的运输线。成排的半片猪悬挂在吊钩上缓缓移动。隔不多远便有一个铁质的平台,上面的工人手持电动刀具,依次切割猪腹腔中各种腺体和脏器。那动作极轻巧,似乎也就是轻轻一划,成片的腺体便哗然脱落。流水线设计得很有灵性,可以将不同重量的猪肉自动分送到不同的传送带上。整个猪体的分割过程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块的猪体按部位切割成小块后,被送上另一个精加工的操作台,也许某些腺体过于隐秘或者机器切割会有残留的缘故,就必须在这里靠人工来切除。加工台的两侧多是各种肤色的女工,其中中国人居多。看到我们过来,许是认出了同胞,大口罩上眉眼间的一瞬带着浅浅的笑意,算是打了招呼。流水线的快速运行和紧张的操作使她们无暇言语,除了隆隆的机器声便是无言的静寂。不时有戴着红帽子的员工在各工位巡视,另一些黄帽子们则将剔除的废料运送到废料区,其中不乏完好的猪肉。引领者解释说,所有流水线上的猪肉都不能受到任何污染,不慎掉到了地上的肉必须当做废品处理掉,即使整片的猪一旦脱钩也不允许再用。她们所谓的处理并不像国内卖给员工当福利,而是送去做肥料或制药。据说前几年所有猪的内脏、头脚也都是废料,后来中国人多了,洋人惊愕的发现原来这些边角料也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所以立马变废为宝,出口到中国和东南亚去,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车间很大,转了不到一半,铃声响起,几乎同时所有的人和机器也都戛然而止。这是法定的休息时间,人们离开车间,到休息室喝咖啡,聊天。

几个相识的中国女工和儿子热情的攀谈起来,原来都是受过儿子帮助的中国劳工。这些来自中国的工人除了部分高学历者外,大多语言不通。看病、生孩子、接受警察询问等等很多场合都要求助于在这里的华侨、华人翻译。热心且从不会拒绝的儿子便成了大家公认的朋友。这家工厂先后从中国招聘了数百名华工,初来时被移民中介公司非法榨取了每人一万加币的佣金,后来因大批华工为了还债,住不起厂方安排的房租低廉的公寓,引起了厂方的注意,终于东窗事发。直至惊动了加拿大联邦人力资源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最后还是由厂方出资补偿了工人的部分损失,但也因此决定不再从中国输入劳工了。工作几年后,这批华工已经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大多置了房买了车,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父母手足也依据加拿大的亲属团聚政策移民到布兰登,人数达到千余人。走在街头、商场,磕头碰脸的常能遇见华人了。

小憩十几分钟后,机器的轰鸣重又响起。我们又脱去一件大褂,继续往流水线的前端走。首先见到的是排酸车间,所有屠宰后的猪肉都要在这里经过24小时的低温排酸。据说是为了排除屠宰时猪们因恐慌而存留在肉中的大量有毒激素,并提高猪肉的嫩度和口味。可怜的猪们!

沿着传送带再往前便是宰割车间。这里除了流水线前段外,全部都是自动化的。一群群的活猪被哼哼唧唧的被驱赶进一个狭窄的入口,仿佛知道前面是什么命运在等待着它们似的,转着圈徘徊着,眼神里充满了惊恐与无助。无奈后面源源不断的猪群拱上来,退路自然是没有的。斗状的狭路越走越窄,逐渐只能容下一个身体的宽度,这时脚下的输送带便夹持着身体缓缓地送向一个铁门,当猪的头从铁门的另一端刚一露出,便有两根电极棒从旁侧伸过来,噼啪一声轻微作响,猪就去了往生界了。尸体沿着滑道软软的跌落到下面的槽中,一个工人持一柄雪亮的长刀玩笑似的往颈下一捅,登时鲜血喷涌而出。随即另一名工人将铁钩分挂到两只后脚爪上,整只猪便被拎了起来,成为传送带上的一个挂件。当然方向是有讲究的,必须是面朝前。淋漓的鲜血喷洒到下面的不锈钢槽中,也就十来米远便流尽了。接下来,一头头猪倒挂着徐徐滑向脱毛机。那是一个喷着火的机器,原本不多毛的加拿大白猪,经火焰一燎便成了彻底的无毛猪。这还不够,再往前还有开水池在等着它。从滚烫的开水池中沐浴过后,焦毛、污血、粪便都洗净了。大体就是我们在肉铺见到的带皮猪的外观模样了,当真是经历了水火两重天的炼狱。当然这时的豬还是囫囵个的,经过烘干机后,下一道工序就是切割了。整头的猪从密闭的切割机一端进去,待从另一端出来时,身躯已经被剖割成两半,只有头颈皮还连在一起,五脏六腑具都悬吊在体外。再经过后面的一道工序时,便将头颅和内脏一并切掉了。

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短短几分钟一个鲜灵活泼的生命便成了了无生气的食品。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浓烈的血腥味,此时你只会感到生命竟是如此的不堪。而在这座工厂里每天的屠宰量是两万头!好在猪们是被电击致死,据说毫无痛苦。这便是现代屠宰业的仁慈之处。联想到插队时在农村见到过的杀猪场面,不觉为这些猪们感到冤屈——连个壮怀激烈的挣扎嘶叫都没有,实在是太平庸了。

参观完车间,已经到了午餐时间。在餐厅中厂家准备了丰盛的自助餐。大家默默地领了食物,静静的吃着。大概心中都还萦绕着方才的血腥场景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