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三上口算乘法听课有感范文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三上口算乘法听课有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8W 次

9月29日 ,我们骨干班的学员对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三上“口算乘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6位学员统一借班上了这一教学内容。从中,我感触很多,其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真正体会到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三上口算乘法听课有感范文

早在9月初,我就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开始了关注,结合自己的初步理解,写出了一份教案,并针对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和例1的情况,制订了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等分析,基本确立了教学流程,明确了“以用引算、以算促用、以算为主”的教学任务,算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入了教材分析和钻研。9月24日,我们组上课与辅助的学员一起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式的热烈讨论,大家在基本确立“以用引算、以算促用、以算为主”的大前提下,还进一步明确了例1的两个问题所引出的口算教学是有梯度和层次的,必须借助乘法的意义和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组成含义来引导学生推导出乘法口算的算理和算法。

直到听完6位学员的课和大家的反馈、交流、评议意见后,我又一次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想法和体会。

一、算用结合应有的放矢

有关算用结合的问题已经被众多数学教师所重视和关注,也提出了诸如“以用引算、以算促用、以用激算、各有侧重”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或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还需结合所授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如: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虽然也是以情景图里游乐园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引出乘法计算、然后再回归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这是一节起始课,应主要落实口算乘法的技能训练,从而快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于是,就有了6位学员不同的落实措施。有的在算法上做文章,有的在练习上下功夫,有的在提高口算速度上提要求,有的利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或练习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口算或解决生活问题,有的在算法多样化上苦挖深究,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表现来看,重在落实算法和算理的措施,学生在口算时就不吃力,速度快,解决问题也好;重在解决问题的措施,有些学生就表现出口算老是出错,整体口算速度不快等现象。

可见,算用结合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并不可能形成一种固定、可搬的模式,它既不能不结合,也不能只管结合,应视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算用兼顾。

二、算理和算法的有机结合才是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关键

算用结合的“算”应包括算理和算法的有机结合,所谓掌握计算技能更应是同时掌握算法和算理。就如6位学员上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也是如此:有的追求2×10与3×20的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想方设法套出各种算法;有的重视乘法意义与算理、算法的结合,让学生明白2×10就是2个10相加,表示2个十是多少,2个十就是20,在2后面添上1个0,依此类推出3×20就是3个20相加,3个20是60,只要用乘法口诀算出3×2得6,再在6后面添上1个0就行了,从而很快知道2×70,2×700,2×7000的口算结果,并说出想法;有的只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刻意帮助学生推导出“不管因数中有几个零,先忽略不看,用口诀算出得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从中,我又觉得算用结合也不一定要四处搜寻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不一定刻意使用或变换书本中的情景图,不一定强求学生掌握或知道各种算法,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情景图,让学生充分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体会含义,巩固最简捷的算法,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落实算用结合各种措施的归结点。

三、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不应成为数学课的累赘

数学课中经常面临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矛盾,“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也是如此,上课的.6为学员也沉浸在这个矛盾之中。如:有的在2×10与3×20的算法探究中都谋求算法多样化,所化的时间也较多,甚至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有的只在2×10的算法探究中追求多样化,而在3×20的探究中把重点放在寻求算法最优化上,然后又结合主题图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意义;而大多数学员的做法是讲解例题时注重了算法多样化,没有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算法是最优的或最简便的,或者是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说出教师认为最优的算法,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确立最优算法,反而在练习中强调学生使用最优的算法。

可见,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无疑成了教师的一种困惑,甚至累赘。在此,我感悟到:我们不应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而应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探究和感知算法的多样化,应让学生在经历亲身的练习体验后自己得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我想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矛盾回迎刃而解的,更不会成为数学老师的累赘。

四、我们需要重新整合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这次上课的6位学员全部使用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有的做得很不错,在使用过程中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势必将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等的冲击和整合。

实践证明,新课程的实施除了更多地依靠硬件设施的帮助外,还应主要依靠我们教师更好地整合软件因素,如:怎样钻研教材、学生需要老师教什么、课堂的随机调控是否到位或有力、评价如何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练习是否有效等。就如“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明白例1的2个小例的安排是有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引导而探究明白的应是为什么积的后面要添0;当面临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矛盾 时 老师应是评价恰当而不是“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的追问,应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练习而感知哪种方法最简便;安排的练习应是有针对性的,而无须过度地拔高要求,提前做了后几节课的工作。

虽然,我们对于新课程已并不陌生,甚至我们正努力地在实施新课程,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好好地整合我们的课堂教学。

上述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或不当,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但这些想法却是我们骨干班学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获得的,我真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珍贵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