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山东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4

山东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4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7W 次

5.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4

5.1.1校企合作不深入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少的费用,这是一个可以被衡量的物质需求。而中职院校以改善教育质量、培育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目的,以促进升学率和就业率、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质量。尽管二者在追求自身的终极目的上有着相同之处,但是两者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授课人员等资源,投入较大。尽管校企联合可以为企业带来人力资源,但对公司而言,人力成本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与学校的合作带来的利益比投入少,而且没有明显的投资回报,这对公司而言,简直就是一笔投资周期长、消耗大的生意。而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中,对学校来说,费用低廉,效益显著。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不高,最主要的是由于经济问题。另外一个导致校企缺乏深度培训的因素是财务公司的特殊性质,也就是公司内部的秘密。参加实习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特定的专业领域进行专业培训,对所处的工作情况比较了解。例如,对于外贸来说,校方期望学员了解如何把握商机,洽谈业务,并参与和了解业务的全过程,但是,公司也有一些顾忌:一,学员长期从事一份独立的工作,可以迅速掌握工作的内容,并能胜任相应的工作;第二,在对工作过程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和细节方面,学生也就能大致掌握公司的业务秘密,从而在无形中培育潜在的竞争者,为公司的安全造成威胁。

5.1.2课程安排不合理

山东省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的财经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根据山东省的《指导教师》制定的,以“授课”和“学术研究”为主。其中,专业技术课包括理论课、实践课、顶岗实习课、选修课以及其它教育性教学。专业理论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营销、等相关理论的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会计软件应用、单证实务等实务操作课程;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教学时数比例通常为6:4,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场所相对狭窄,实习时长相对较短,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通过对该问题的问卷调查,得出了对该项目合理性的调查,发现老师和公司都觉得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对该项目的敏感性比较高,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认为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大多数从事商业机构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除了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外,还缺少实际工作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组织的实际工作。同时,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无法适应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公司的工作需求,使培训的实训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财务公司的特殊性质,年终时的工作量很大,公司的工作需要很大,但是由于学校要休假,所以如果让同学们在假期参加公司的校外实习,会让同学和父母感到不满。

5.1.3师资团队力量弱

“校企协同”的人才培训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高职院校,中专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逐步扩张。近年来,潍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师资力量的增加相对较少。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我国中职学院的师资结构应当是1:20。从另一方面讲,由于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未成年,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担负起对他们的监护职责,因此,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他们的日常起居,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占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使他们不能专心于教研、教改,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阻碍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双师型”师资,“双师型”是指具备师资资格和其他职业资格的师资队伍,即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训经验两方面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强调实践性的教学,即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培训力度。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具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他们的理论知识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对师资的有效管理,教师的教育技能难以提升。中职院校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辅导,但大多是表面上的辅导,比如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等,而不是由公司直接介入。由于目前中职院校师资短缺,将师资力量集中到公司进行实训已不太实际,而对于学生放假期间的实习,多数教师表示异议,这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5.1.4产教融合程度低

对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在联合培训方面的态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老师的认同程度最大,其次是学生。从各大公司的调研结果发现,在中职院校和企业的联合培训中,企业的参与程度较差,说明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显著,无法实现深层的资源分享。其主要体现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基础与实践技能,缺乏全面的实训工作。在培训方面,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浅薄,而且合作方式也很单一。中等职业学院只与各大公司签署了一份实习合同,规定财务专业的学生要经常在进行实践活动,但从事实际工作的大学生因其财务、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欠缺,难以迅速地进行工作调整。由于各公司都是专门负责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安排大批的技术人才去一对一地指导学员,所以,只安排了最基本的工作,或组织一批专门从事某个工作的技术工作,只负责辅助工作,而不是真正地了解和练习。而对于金融专业的实习生,各大公司也没有相应的训练纪录或训练方案。与此同时,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缺少信息沟通,技术交换难以进行。

5.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5.2.1校企缺乏对合作培养的正确认知

有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将其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补充,只片面注重专业对口,却在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过少,以至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根本不具有就业竞争力。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合作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化的融合都明显不足;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下,学校盲目追求知识的理论性与完整性。而给实习、实践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造成不利影响。

5.2.2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金融行业的金融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日益提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学校和企业需要做好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等工作,否则容易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迷失方向,达不到预期人才培养效果。

鉴于山东省单一招生的特点,当前中职财经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学校、学生和家长诉求有差别,培养目标不统一。对企业来说,财经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降低人员培训成本。而对于学生和父母来说,更注重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期能够成功地提升自己的学历;而在教育目的上,学生则是在不同的升学与工作之间做出选择,寻找一种均衡的人际关系。

三方的价值观和理念都是不同的。目前,我国的金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问题,而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专业技术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而很多学生和父母对于金融专业发展的认知较差,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我过得教育发展最快,但培养专业技能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各个时期的金融专业人员都要进行持续、分层的技能培训,以提高技能的内在动机。在均衡二者比例的基础上,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文件和操作规程,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缺少可操作的参考依据,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另外,目前的中职教师很可能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左右,把中职教育置于较低的水平,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培养对象的要求。对此,中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己任,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全面掌握产业企业的需要和学员和父母的需要,制订出适合社会各界需要的校企联合培养目标。

5.2.3人才引进力度不足

青州市市中职学校在2019年共有846名专职教师,“双师型”的比例达63.92%。中职院校“双师型”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师资力量也不强,存在教师来源单一、教师专业能力薄弱、教师培训质量低、企业兼职教师不专业等问题。

在师资资源上,经问卷调查发现:1)认为学校入学管理比较严谨的只占31.3%。中职院校的师资主要为大学毕业生,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进行教学,这就使得中职教师的理论知识扎实,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需求。(2)山东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大部分老师仅具备学士学位,潍坊中学毕业的教师占比为92.31%,其中硕士及以下的比例相对较低。

从教师的职业素质来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技术老师,而且是他们的心理导师。但是,根据问卷的结果,只有4.79%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技能感兴趣,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的,缺少一些在公司实际工作的经历,有些老师的经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价值较低。由于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在案例的讲解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他们的实际操作技巧也很差,这就会对教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而高级职称教师在青州市中等职业院校中只有23.84%,这表明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在师资培养上,一些中等职业院校的年轻老师缺少一定的岗位工作技能,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但实际操作中,潍坊市2018年参加培训班的老师有2480人,以网上授课为主,这意味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任重道远。5.89%的老师觉得教师要经常要到公司实习,这是因为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不然很难适应他们的发展需要。

在中职院校,要建立“双师型”师资力量,从企业中引入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2017年,潍坊市中职学校的专职师资比例为10.91%,2018年同比增加13.22%,但仍然不能适应中职院校对中职院校兼职师资的需要。

5.2.4产教融合体系不完善

校企协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以合作为根本目标,通过有效的整合与完善,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要使其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相关条例,如政府政策指导、有效沟通指导等。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校企协作的政策,并制定了一些关于校企协作的基本准则,但是政策内容不够具体。

鉴于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中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校企合作短期难以盈利。但由于政府和社会的双重作用,中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训方式也在持续进行。目前,各地对校企的合作缺乏明晰的政策引导,特别是在企业层面上缺乏相关的激励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目前,学校与中职校之间的协作仅限于企业提供实习场所,而山东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中职学校要根据山东省指导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而在中职院校内部,由于缺乏对中职院校师资与科技人才双向培养的积极性,以及校园文化与公司文化的有机结合程度较低等因素,使得中职院校的培养效果不足。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训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缺乏灵活性,缺乏对学生的市场需要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实际需求相脱离。而在实际工作中,实习生要靠公司技术人才来协助,而企业又要从公司中抽调大批技术人才进行技术辅导,这会严重地制约公司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另外,实习中的学员通常仅能触及基础业务,而企业通常不会为其提供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要与各公司进行协调,并请各公司依照原来的协议,为金融专业的学员提供实习服务,或者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学校和企业要想达到双赢,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效的协作体系。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