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享受生活,享受阅读

享受生活,享受阅读

推荐人:文竹 来源: 阅读: 2.31W 次

我一直认为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同等重要。物质食粮可以维持生命的正常生长,而精神食粮可以维持灵魂的健康追求。

享受生活,享受阅读

尤其对于我自己来讲,从小体弱多病,吃多了东西不能消化,经常肚子疼,所以只要吃饱了不饿就行了;当我生了女儿以后,身体状态超乎寻常的好,喝凉水都能长肉,也就更不敢多吃了。但是,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我却是与日俱增。

我的幼儿时代,是由姥姥姥爷的故事充实起来的。白天的时候,我就围着姥姥转,她一边不停地忙活着,一边跟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讲些生活的小常识、小哲理;晚上临睡前,则由姥爷给我讲故事,如果不讲几个故事,我是不会让他睡觉的;尤其是当我肚子疼的时候,姥爷把一只大手放在我的肚脐上,一边轻轻地揉,一边慢声细语的讲那些陈年的往事,给我的幼小的心灵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我的童年时代,是书本匮乏的时代,教科书里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我的精神需求;好在还有小人书可读,像《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经典故事,我都能倒背如流。

我看小人书,和别的小孩儿不同:我喜欢咬文嚼字。我没上过幼儿园,上一年级之前从来没看过书,但是从第一天领到课本开始,我就对这些白纸黑字的东西,有一种痴迷的感觉,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缠着爸爸教给我念书;还没等老师把第二课讲完,我就已经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于是爸爸就开始给我买小人书。刚开始看的小人书都是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白毛女》之类的样板戏的翻版,那些电影已经看过无数遍,台词都已背过了,当拿起小人书时,对着画面的表情,连蒙带唬的就把下面的文字给串了下来,于是稀里糊涂的就认了很多字。

那时候正值文革的年代,大人们天天晚上去开会,我就天天被反锁在家里,可是我一点儿都不寂寞:先是摆上凳子(代表桌子)、茶缸(代表红灯)之类的,一人多角儿的演一段《红灯记》,要不就把白纱巾裹头上,踮起脚尖跳一段《白毛女》;或者是把白纱巾披在肩上唱一段《智取威虎山》。比划累了,就躺进被窝里大声念一阵小人书;念书累了就关上灯,默默地背诵。每天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我不是手里拿着书,就是用书本盖着脸,但是嘴角却挂着笑容。

那时候,小人书也是奢侈品,爸爸要求我必须把旧的书都背熟了,才给买新的,所以我的小人书积攒的越多,认得字也就越多,脑子里存的故事也就越多。爸爸的老家是青岛的,那里还有很多亲人,他们每年会给我寄一些彩色的、高档的故事书来,像《两颗手榴弹》、《一支卡宾枪》之类的,小县城里根本就见不到,这就更加鼓舞了我念书的热情。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看的第一本大部头小说是《桐柏英雄》,那简直是看得如醉如痴,白天放了学就捧着书傻看,晚上钻进被窝打着手电也接着看;砖头般的一大本,再伴着一本《新华字典》,几天的工夫就看完了。虽然不能全懂,但是囫囵半块的也能把故事整个的串下来。于是,我又开始了看大部头的少年时代:无论什么类型的书,只要让我发现就拿起来看;不认的字就查字典,不懂的词就查辞典,反正弄不明白不罢休。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书本,就是我潜移默化的老师;书本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从小我就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是自从生了女儿以后,我简直成了当年姥姥姥爷的翻版,从早到晚嘴里不停的叨叨,看见什么就给女儿讲什么,晚上娘俩躺在床上继续讲;我女儿两周岁的时候,就能一个字不差的、一口气背诵二十首唐诗,都是我叨叨的结果。女儿乐在其中,我也享受其中。整个小学念下来,女儿从没为写作业发过愁,对于她来说,那是太简单不过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些题目早已被我念叨过无数遍了。

书,陪伴了我几十年,无论喜怒哀乐,我都能从书本中找到寄托;书,教育了我几十年,无论风霜雨雪,我都能从容应对;书,监督了我几十年,无论坎坷迷茫,我都能找到归途......

小时候看书叫囫囵吐枣,年轻时看书叫意气风发,到了老年再看书,我感觉就应该叫阅读了:一个字、一个词细细的品味;一段话、一首诗慢慢地欣赏;一个故事、一本书反复的咀嚼;阅尽人生百态,读遍岁月沧桑。

在我的认识里,读书有多种形式,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貌,那叫浏览;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那叫探寻;从一个点切入,放射出多个问题,那叫研究;逐字逐句细细的阅读,那叫欣赏......

在我的世界观里,人生一世,喜也罢、悲也罢,都是命中注定;世事变迁,起也罢、落也罢,都是理所当然;风云变幻,阴也罢、晴也罢,都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正确应对,然后寻求理想的结果。

阅读书本、阅读生活,就是阅读人生;享受阅读、享受生活,就是享受人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