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电影《雾中风景》里的成长宿命

电影《雾中风景》里的成长宿命

推荐人:深海小豚鼠 来源: 阅读: 1.87K 次

《雾中风景》是已故的希腊文艺片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最有名的作品,本片在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影迷们必看的经典。《雾中风景》没有出奇的创意和跌宕的情节,但导演安哲却赋予了电影令人难忘的影像特征。而包含在电影每一个声画细节里的隐性含义,才是让这部佳作名留影史的原因。

电影《雾中风景》里的成长宿命

在《雾中风景》里,安哲用一种他习以为常的静谧手法耐心地叙述着故事——年幼的女孩和更为幼小的弟弟为寻找从没见过的父亲,身无分文结伴从故乡希腊前往遥远的德国。旅途中俩人遭遇种种人和事,彼岸之路漫长而艰辛,为此,姐姐还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以及经历了青春期难言的情感阵痛。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命运之手残酷而现实地笼罩在姐弟的上空,挥之不去,人类的历史与之交相呼应,如同每个儿童最终都会长大,万事万物迈着步子,朝更加现代化的方向不可逆转地前行。

如今,工业文明的痕迹早就深深烙印在这片大地,在安哲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一辆辆身形壮硕的卡车轧过泥泞潮湿的工地,高耸入云、粗壮无比的烟囱,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公寓,还有怪兽一般巨大的工程作业机器,这一切都吞噬着众神创造的蓝天与绿地,摧毁了自然原本应该拥有的面目。而影像以一种超越文字展现能力的姿态,让观众通过画面直接感受到了传统生活方式在工业文明到来之时被摧枯拉朽式地挤压,过去辉煌的一切在逐渐凋零,人们因这些现代化的新事物的出现,而感到彷徨、迷茫、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姐弟二人,尤其是姐姐,在寻父的过程里,经历了心灵上的成长及青春期苦涩的初恋。她曾是不谙世事的幼稚儿童,随着一步步迈向大人的世界,变得成熟,并懂得成年人生活的规则。长大并告别单纯的过去,似乎是一件难以躲避却又万分痛苦的事。安哲罗普洛斯只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记录着这些人类历史和个人心灵史上的偌大转变,没有辛辣的批判和嘲讽,只是轻声细语般地展现一丝丝哀怨颓废的无奈。

机器的诞生使得人类大踏步地迈向现代化,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至此只留在了我们甜蜜的记忆里。人们心之向往的地方不再是花与草的天堂,而是被高耸入云的摩天楼占领的大都会。纽约、柏林、东京,这些早就没有了旷野气息的城邦,如今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但在遥远的过去,在那些英雄史诗仍被吟游诗人热情传唱的年代,希腊这样的国家才真正配得上伟大一词。好多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覆盖着尘埃的悲剧神话,昔日却是孕育城市繁荣的宝贵精神财富。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欧洲的文明源自于古希腊,古希腊哲人们创作出精彩的戏剧故事,推导出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极大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国家之一,希腊的历史可以说是半部人类文艺和科技的发展史,其成就之辉煌,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但时至今日,古希腊文明的余威已经消耗殆尽,在现代化浪潮席卷下,希腊在其前进之路上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几乎可以算是欧洲列强中最弱的一国。而与二战以后复兴得最为成功的德国相比,希腊就像一个即将死去的老者,被工业洪流无情地冲击,只能艰难地保持住佝偻站立的姿势。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希腊知识分子,祖国遭遇这样的时代困境,安哲想必也十分彷徨。在这部充满诗意的影片里,希腊象征着传统文化,而姐弟旅途的终点——德国,就是与其对立的现代化能指。人类将何去何从,这个哲学上的终极命题,被导演精心包裹在波澜不惊的剧情之中。

有些时候,尽管极其不愿意承认,但似乎工业化道路就是我们最终的宿命走向。近几个世纪,工业浪潮不可阻挡地侵蚀着古老的大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往日相比变得面目全非。同时,千百年来统治着每一个人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也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我们不再追寻前人的足迹规划自己的人生,转而要被逼着去适应更为快速和现代的生存节奏。工业文明的崛起虽然给予人们诸多便利,生活质量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知为何,人与人心灵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社会氛围越加冷漠、自私。

在遍布机器和提倡效率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忘记怎么去关心他人,更忘记该怎么去爱一个人。人性的异化、信仰的缺失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愈演愈烈,难道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最后应该具有的形态吗?

在《雾中风景》所营造的世界中,我们除了看见硕大无朋的混凝土楼房和缔造工业奇观的钢铁怪物,还窥视到了栖息其间如蝼蚁般没有存在感、面无表情的现代人。他们日复一日操作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工作,早就忘却了装饰过童年的美好梦想,变得颓废和缺乏生气,世故而没有热诚可言。

片中,无论是姐弟俩就职于工厂的叔叔,还是每天负责检票的列车员,亦或是夺去女孩童贞的卡车司机,以及那些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各色行人,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人情味,大家都是盲从地过着日子,且不知为了什么而活。工业社会的环境把每个人都拖离了大自然的同时却又把他们变成了茫然无知的野兽。导演特意选择在寒冷的秋冬季节拍摄影片,这使得故事中那些沿途的风景更加破败灰暗。潮湿污浊的泥土,单调肮脏的公路、铁轨,还有在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式建筑,一幅幅颓丧的画卷传递出传统文化的式微和工业社会带来的空虚。

可悲的是,不论你愿不愿意,历史前进的车轮都是无法被阻止的,人类社会终将迈进工业体系社会。虽然有痛苦,虽然有愤懑,虽然有种种这样那样令人无奈的事物会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而产生,但是我们根本阻止不了人类跨入新型生活的那一步。离开希腊,大踏步地寻找德国,是高高覆盖在所有民族头顶上空的宿命之手。影片里,那只被吊起示众、死于湖中的雕塑断掌,象征着逐渐没落的古希腊文明,而丢失的食指,隐喻了即便上帝是存在的,他也无法给我们指出明确的出路,这个天问一样的命题,只留下了疑惑,却没有答案。

电影里姐姐暗恋的男青年奥利斯提跟随的、仿佛从历史深处缓缓走出来的剧团,有着与古希腊没落文明一脉相承的命运,这伙人甚至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终日寻找可以施展自己过时才华的地方,可终究难逃与时代共萧条的命运。那些昔日让这个国家人民骄傲自豪的伟大戏剧,如今却早已丢失了它们曾为其欢呼感慨的受众群体,沦为逝去历史的陪葬品。一套套等待被出售的戏服在岸边随风飘舞,有着感伤情怀的人唏嘘不已,可怀揣当代精神的人们必定对其颇为不屑。这就和个体的成长一样,当我们迈过人生某些阶段,也许我们就不再依恋于种种曾经让自己爱惜的品质;即便我们仍旧会怀念部分青涩的时光,也只能将其留存在记忆里,人却再也回不去了。

任何公路电影都有一个成长的主题,本片除了展现工业文明对于传统社会的冲击以外,相对应地重点描述了两位小主角、尤其是姐姐的成长历练,并与人类发展史这条线索相辅相成,表达了极为类似的内在含义。《雾中风景》中离家寻父的小孩,在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割裂了之前那个单纯依赖母亲庇佑的自己,学会独自去面对这个陌生的成年世界。每个人联系自身经验都会知道,年幼时外出,如果父母到了视线以外将会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而片中的姐弟毅然踏出家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拥有了摆脱跟随状态、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勇气,这便是一种成长。接着影片极为细腻地对乌拉这个角色进行了刻画,她从启程前单纯的小女孩,慢慢在旅途中转变成一个成熟的少女。

首先,山路中偶遇的英俊美少年奥利斯提令处于青春期的她情窦初开;随后,卡车司机为发泄兽欲残暴地在车内强奸了作为处女的她,让女孩真正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安哲在处理这场戏的时候,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手法,用极为静谧的长镜头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甚至没有把视角深入事发地点,只是单单将摄影机对着车外,观众无从得知卡车内暴行的细节,如此具有张力的一幕便隐藏在沉静的画面背后,恰似我们身处其间的生活一样,每分每秒的戏剧性往往是躲在波澜不惊的表面下,不经意地从我们身边静静流过。

到影片最后,当她绝望地发现自己爱慕着的奥利斯提居然是一个同性恋的时候,内心的挫败和成长所必然伴随的阵痛让她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无可奈何和不可预知,然后,她就真的长大了。之前乌拉的弟弟在餐馆里向老板讨要些吃的,老板却告诉他:不能吃白食,想要果腹,就得凭劳动换取,这对任何人都适用,包括老板自己。于是,弟弟赚得了人生的头笔工资,一份三明治,同时也上了极为实用的一课。

年幼而无忧无虑的他在长大之后也许要终日贯彻“劳动才能得到报酬”这个让人疲惫却正确无比的道理,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要遵循一条法则:成长,然后活在远比不上孩提时代自由惬意的现实里。

在寻父之旅中遭受心灵重创后的乌拉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她企图出卖自己肉体来换得车票钱这一情节设置,我们发现,她已经不是影片开头那个懵懂单纯的小女孩,而是半个慢慢知晓世间法则的成年人。就好像人类不想进入冷冰冰的工业社会却又不得不进入一样,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同样会遭受这样的困境:我们都不想长大,不想经历各种人世间的痛苦和疲惫,幻想永远停留在年幼时期,那个从未接触现实烦恼、内心充满美好理想的阶段,但是我们却根本无法阻止自己长大成人,然后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变得世故和追名逐利。虽然许多人会嘲笑那些理想主义者,可扪心自问,又有谁不渴望回到那个快乐地生活、不知世间残酷、满脑子只有不切实际梦想的童年呢?

人类文明前行至工业时代以及乌拉姐弟的一路成长,如同自然规律一般无法避免,而这些难耐的、令人惶恐的恒定变化是游荡在我们身边永久的宿命。安哲以一种诗人的情怀和方式,讲述着这个梦境一般迷人又难以捉摸的故事,用电影独有的语汇满载各种视觉隐喻无情地向观众揭示了命运的悲剧真相。弥漫在前进道路上的大雾和黑暗,从来不曾散去,人世间注定要面对的成人礼,像个谜一般横亘在所有人面前,就算有万般无奈,我们还是要去经历、去长大、去找寻自我的身份。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