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呼兰河传示例

呼兰河传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6W 次

关于呼兰河传,有一句评价我相当认同“该故事发生人间悲剧的深刻性在于屠戮她们的不是地主阶级,而是那些和她们处于同一阶级的“善心”的婆婆、杨老太太、周三奶奶等人们,而这些“吃人”的奴隶却“善心”洋溢,振振有词。封建落后思想摧残了他们的精神,扭曲了他们的灵魂。这再次证明了鲁迅先生精辟的判断:“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在无意识中成了害人者,成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是他们毁灭了小团圆媳妇的“美”,是他们毁灭了王大姑娘的“爱”。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最让人心痛的是,这个故事有着一种平静的悲哀,有一种麻木的毁灭。“我只不过是打了她,也算不得打得很重。我只不过用烙铁烫了她的脚。我只不过给他一个下马威所以我打了她一个月。团圆媳妇本就是该打的。”读到这些的之后,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可笑,我觉得她们的脑子是有问题的。可是这正是最残忍的地方,我们看起来不可理喻无法想象的思想正在他们脑海中存在着,他们都认为这都是正常的。

也许在鲁迅先生的短篇中,我还无法完全的走入到那个年代人物的内心,但是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有足够的篇幅和细腻的笔触来让我了解,了解这些也许会被我们称之于愚蠢的麻木。

呼兰河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只有他们自以为正确的药方,和自欺欺人的瘟猪肉。他们的麻木,就像机器人一样被编写在程序里面,麻木的那么如出一辙。好不容易有个一两个鲜活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也被他们害得失去了生命力。他们从来没有恶意,但却却像刽子手一样,斩杀着这个地方的每一个鲜活和生机。

整篇文章其实没有一笔提到过压迫,《呼兰河传》并不和同时代的作品一样写到过社会的不公,社会的冷漠。但是整个呼兰河却笼罩着在一层漩涡下。因为我们都明白,呼兰河传只是一个年代的缩影。那个年代还有好多好多,也许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可悲,却深处于悲哀当中的人。处于悲哀,却不自知,自然连抵抗和争取的权利都没有。因为,那从不曾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我大概懂了为什么鲁迅先生执着于麻木来形容这样的人,也明白了麻木为什么可悲。物质贫困并不是最大的悲哀,精神贫瘠,才是最无力的痛苦。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