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生命的博弈

生命的博弈

推荐人:╰︶刺猬 ̄ 来源: 阅读: 1.83W 次

时光斑驳,承载记忆,恍惚竟已如隔世。每片叶都有自己的脉络担当使命,每片叶的陨落都是一个生命的消散,一份执着的解脱。但如若梦想的坚持会让你变成世人眼中的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你还会去做吗?

生命的博弈

当地时间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夫妇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一次意外,竟可结束了一位伟人如此不凡的人生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童年的他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读书和思考,并曾同时被哈弗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他是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于195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方程。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博弈论 ,但如果说起来——囚徒困境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博弈论的一种很好的生活映射。

而就在这波涛拍过的沙滩上,天空划过的彩虹中,如希望般珍珠明亮的阳光却也曾在这位伟人的一生中暗淡了将近三十年。

1958年他几乎因为在抛物线和椭圆形方程里的工作成就而获得Tields奖——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却因恶化的精神问题而与之失之交臂。1960年纳什被确诊为重度精神分裂症。曾两次进入精神医院治疗。幸运的是,在这漫长的不真实岁月里,艾丽西亚——纳什的妻子,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在博弈,三十年后,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教授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教授渐渐康复,从癫疯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另外两名数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得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来看,没有任何意义个已经六十六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的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纳什教授也履行了这个诺言。2015年,就在他意外逝世之前不久,他被授予Tields奖—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我实在无法体会到底是多麽狂热的追求才会使自己狂癫,又是多麽强的自控力可以是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从梦中苏醒,可是此时此刻,这一切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至少纳什教授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被世界肯定,这又何其不是一种幸运。尽管过往的三十年是何其的不幸,毋庸置疑的是纳什教授对于理想与梦想的坚定将会是我们用毕生的信仰所去追求的。

是的,我想就是这份韧劲,这份坚定,让他在遭遇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和爱因斯塔的的冷遇然时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是这份韧劲让他拨开命运的云雾看世界。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纳什教授的一生似乎就像是送给了理想一朵黑色曼陀罗,尽管前方有着不可预知的黑暗亦或是死亡,尽管面对的是颠沛流离的爱亦或是被伤害的坚韧疮痍的心灵,仍然坚守着生的不归之路,并且看似如此大起大落的一生似乎是上帝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而教授如此匆匆的离去是否是上帝有一盘未下完的棋,急着召唤他来一场心灵的——博弈呢?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