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想念,是千古不变的声音

想念,是千古不变的声音

推荐人:论衡·超奇 来源: 阅读: 2.29W 次

“亲人”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至亲至爱的人,不曾想起却永远不能忘记。只懂付出不求回报,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人。”

想念,是千古不变的声音

关于亲人这个解释;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经历的人来说都有概念上的一定出入。距离是“人世情美”的缔造者,人与人之间缔造一段关系很容易,悉心维护确很难。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被各种关系点聚拢,就像一棵大树上新萌的细枝嫩芽,这个大树就像出生时身至的宗亲氏族,一辈一辈清晰划分,长幼有序。这种传统家族模式注定是在一个爱的环境。

爱,有被理解的爱,和不被理解的爱,不管什么样的爱,在人生之中的各种关系里,“爱”成为维护其长久运行的指标。爱,是人之初最先滋受到的营养,这种营养从一开始就深入骨髓,融进血脉。即使有一天与亲人分离,这种高配价值的营养已经能蕴化出超出一切的能量,这种能量有一个类目叫做想念。想念,是爱之能力的试金石,是测试一个人于生于世之价值的标准。

先秦最优秀最唯美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了早起关于想念这一情感的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离开家乡的时候,是春风醉人,杨柳依依的春天。今日归来,却是西风怒号,雨雪交加的冬天;回家的路泥泞坎坷而又漫长。饥饿寒冷也来肆虐思家的归人;流亡落魄,跌跌撞撞,在外的艰辛,对亲人的苦思无人能知。

或许当年那首街知巷闻的《流浪歌》就是在《诗经。采薇》中找到的灵感,“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我想,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古到今爱的主题,想念的情愫一脉相印,这也是今人于古人的共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何为“游必有方”就是让亲人知道你在哪里,让他们能够有一个牵挂的方向。你在哪里,他们的心也会随你而去,这是多么温暖多么具有影响力量的千年传承。

一段令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玄宗后期无数人流离失所,子远亲散。那一个时期的唐诗,更多的情怀及诗意,便是去国怀乡对失散亲人的想念,这也使得很多文人骚客的诗作流传千古。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风欲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画面如诗,凄凄别愁,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在江冷山寒的夜晚辗转难眠。九十年代,一首经典的《涛声依旧》还原了《枫桥夜泊》最深沉温婉的情感,“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就是想念的特质,如怨如诉,只是淡淡的忧思;如泣如歌,内涌平静的澎湃。

想念,是千古不变的绝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续不绝的命脉之一;这是中华情的凝聚,这是民族情的聚合。世界文明看中国,中国文明看中原,中原文明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人类的繁息发展促进文明之源,水、粮食、氏族、住所,形成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源头构造,水润万物,得以生粮,而如今中原地区覆盖种植最广的就是小麦,由此可见,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是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条脉系,面条那“长引、条状”的形貌,代表着天长地久,情深谊长;长命百岁,长寿无疆。一居起一灶,犹藏万家,一筷抄一面,可济苍生。一碗面,以情为水,以爱为薪,以恩为佐;盛养着聚合时的幸福,离别后的想念。古往今来此音不绝,此声难消。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