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言佛

言佛

推荐人:二手才子 来源: 阅读: 2.33K 次

言佛,实话真是没有一丝底气;不是信徒还则罢了,关于佛的书也读得少。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开始。那日,拎着书的等人吃饭,遇见一个年长者,开口后,便从书聊到了佛法。长者不是读书人,也就没有文化的底子,正如许多老太太一般,只对佛法有了喜好。交流中,开始对佛法了更深的理解;也转变了印象中佛的样子。

言佛

最早接触佛法,应该是心经;朋友一文帖上有全文,当即无聊便记了下来;后来还会时不时拿出来练练字时用,其他大多数时间,在脑海的一角隔着。心经,只是练字而已,并没有去理解;只是每次默完,都会平和许多。其实都会发现,一旦进入寺庙,进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安静起来,肃穆起来。莫非因为寺庙made的东西,所以也变得肃穆起来?

另一本书,讲的是藏传佛教,读后更觉佛理晦涩;光是对于生死的理解,便不是屌丝级能理解的;于是乎,一遍作罢。不过,书中的修行方式,确实影响心境;也开始做起了假行僧,半年间去礼佛也成一个事,重点记录在了生活日记里。归来后心境平和很多,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和追求,保持着持戒的状态。不过,没多久又开始不正经起来。

不正经就不正经吧,道济老人家不也是快活了过来吗。从相声开始的癫僧,到文字中的活佛;一切都开始变得不羁了起来,一颗佛心,凡尘渡世;虽无拘无束,却引人向善;一句嘛咪嘛咪哄死你的箴言,斗过了多少妖魔鬼怪。箴言常在嘴边念叨,怎么听都像骂街……再是大罗金仙,毕竟身单力薄;也秉持着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原则;一点一点的有了九个续传,十分不易。

小众有了市场,大众怎么办;虽然知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是普度众生时,似乎没自己什么事,也开始不知道如何处事。就这样,被一群猴子围住的大师,开始用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将高深的佛牵引到现世,突然就找到一种落地的感觉。其实,修行并不难,只在于本心;说到底还是回到了生活,对于生活的热爱,也是修行一种方式。

再转回来,说到年长者谈佛,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自己默默的听着,无论尊敬也好,还是受教也罢;总是困惑说给对方,长者也愿意指点,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修行的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听得出来,长者是净土宗的信徒;对于佛的流派,也是从其言语中获知,甚感幸运,这是很多人没有的机会。

从积累加言谈,也想言之有物。从佛开始,众生平等,皆可为佛;弗者,非也,佛者是一种超脱境界的存在。佛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不是唯一的。二者何谓境界,实则为本心;相由心生,心中持戒为法;法相是境界的反映。再者法为何物,本心初好,只是非善念变成行动,迷失了。法者,持戒;除去贪嗔痴非善念三点。最后,轮回来世真是这样?都说道修现世,佛修来世,缘起缘灭,轮回因果,报应不爽。真心不知道,不敢妄言。

不是信徒,不代表没有信仰;信仰不是某个宗教,能强加给你的,而是内心真正渴望的。革命烈士的信仰里,有一个新中国;新中国是什么,一个自尊、自强及和平的国家。言佛的道理也是如此,并不是需要佛,需要的是信。从修心开始,去建立信仰,去持戒,这是根本。

总观世界之宗教,邪教除外,目的都是扬善;最终的分歧在于,如何扬善。自己修行没到,只是妄言,实则善无需扬,持戒就好,根本在保。没有非善,就没有善,何来扬善一说呢。非善,只是内心不持戒的行为表现,只在乎自己一时痛快,但最终失去了本心。身边有一个朋友,总有提到;因为一些不好的遭遇,总会把任何人和事,想到最坏;也用最坏的方式去报复,最后还会沾沾自喜。不好的遭遇,使得有了阴影,最后导致内心,总有一片阴暗;这就是不持戒行为的最终解释,也是非善的最明显表现。都知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是民风淳朴,而是心无非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