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深秋的穿越

深秋的穿越

推荐人:晓月孤剑 来源: 阅读: 2.13W 次

清晨,看到洁白的汽车上,铺落着一层金黄色的树叶。

深秋的穿越

风霜高洁的秋天,收获的季节,飘落的繁荣。

北方的秋天,来得颇有痕迹,枫林尽染的漆树科、金碧辉煌的银杏科、浮翠流丹的木兰科,把大地装点得锦绣如画。不由得不使人感叹,自身是为这迷幻的景色而生,万物是为了争相丰茂而荣。

每每深秋,我的睡眠特别少。现在如此,青年时如此,少年时亦如此。我常常会在晨曦醒来之前,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离光线远远的地方,傻傻地仰望星空。这个季节的夜色,并不是那种空洞的、让人感觉一种恐惧的黑暗,而是如同泛着黛绿色彩的锦缎,上面点缀了无数颗熠熠发光的宝石。那是赋予了生命情感的生灵—-会眨眼的星星。

仰望天宇,我仿佛穿越到了亘古的浩瀚星空。背上时空的行囊,孑然独行。远远望去,只见孔子站在河岸边,看着远去的河水,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时光的转瞬即逝,仿佛是古代圣贤之人心中永远的痛。扬子江上的春江花月夜,让“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短暂和日月的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李白也发出同感: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仅如此,他还在《春夜宴桃李园序》里,将光阴这个匆匆过客渲染得那么脆弱,并对“古人秉烛夜游”非常理解地“良有以也”。这位当时的“今人”,再潇洒地写下“古人”两个字的时候,开合间,已成了现在的古人。此时,我与他近在咫尺,我又是谁呢?

时空的秋天,没有阴霾,潇洒金风,湛蓝碧空。往前行,只见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正在以“悲秋”为主题,书写着《秋声赋》。那句“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让我默默无语。那行“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又让我无地自容。优美的文章,却给我带来了寡欢的心情。我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我的忧愁越来的浓郁弥漫,内心渴望着能有圣贤来指点迷津。

欧阳修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递过一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完此篇,不禁感慨,一个在写此文之前,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竟能拖物言志,写下这千古奇篇,使我内心十分震撼。“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古仁人之心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乃一介草民,自然没有那种地位和胸怀。让我豁然开朗的是,人生的忧与乐,只在一念之间。

这一念,滴着鲜淋淋的血,包含着无尽的凄凉与悲怆。我继续前行,猛然间,看到屈原出现在银河的对岸。他的身上披满了江蓠、白芷、秋兰、宿草、淑惠等奇花异草。他步履蹒跚,不停地高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细想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有一点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投江呢?想必他看过《论语》吧,在“泰伯篇第八”里,记述了曾子得了重病的事,他让弟子检查自己的身体,因担心损伤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屈原若在那瞬间,想到曾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章》)的天地间之常道时,还会纵身一跃吗?上天对曹雪芹的空乏其身,造就了旷世巨作《红楼梦》;屈原以死明志,成就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却断送了“离骚”的香火。我不免悲从中来,感伤莫名,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走着走着,我感到肩上的行囊越来越重,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典,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谓庸”、“无过无不及”;《论语》的仁德境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诗经》的“思无邪”……此时此刻才明白,我的穿越,是为了在华夏的康衢大道上,寻觅圣贤的脚印。

潇洒的秋风,将落叶吹起,带着金色的梦飘向了远方。深秋的原野,少了一片黛绿,多了几许思念。思念是心的田,心田有多大,思念就有多宽。

家无一亩地,心有万顷田。

千里悲秋客,静思化大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