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有一个叫高庙的古镇

有一个叫高庙的古镇

推荐人:八两以上 来源: 阅读: 1.68W 次

到高庙去游逛和我自己平时到古镇旅游的原因和目的有所不同,平时到古镇旅游,无非是冲着它的文化底蕴、它的厚重历史,它的革命意义,它的经典建筑以及它的幽静风光等等,当然更有自己沉重的怀古情节,但这个藏在瓦屋山和峨眉山之间的叫着高庙的古镇却完全没有上述元素,而是被一种叫着“高庙白酒”的蛊惑加上自己对古镇的钟爱,让我悄无声息地走进了这个神秘而又好奇的古镇。

有一个叫高庙的古镇

在柳江发呆的日子里,老街最多的就是那些摆放得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高扬着蓝色的、黄色的旌旗高庙酒店铺,我每天喝的也是像手雷一样瓶装的高庙白酒,这是一种酒色清亮透明,口味清香纯正,后味甘甜柔和的清香型白酒,这和我平常喝的浓香型白酒的窖香浓郁,清冽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有所不同,当得知生产这种以汾酒为领军的清香型白酒所在地就在距柳江只需7元车费的地方时,我毫不犹豫的登上了来往频繁的班车,向着散发着酒香的高庙古镇而去,犹如去捕捉自己前世的情。

班车就停放在去古镇的路口,没有高大的牌坊,也看不到张扬的招贴,更没有川流不息的人来过往,也许因了这里偏僻和它的原汁原味,毫无商业气息以及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民居。和那些早已人声鼎沸的古镇相比,高庙古镇实在是低调了许多,但正是这种低调的情愫,却让久在樊笼里的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平和与宁静。

古镇名副其实,似乎被喧嚣的现代文明遗忘,原始的风貌保存得很完整,羞赧得像一位蒙着纱巾的害羞的少女隐藏在云遮雾锁的深处,顺着一条陡峭的向下延伸的窄窄水泥路,我撩开了纱巾,走进了古镇。这是一个真正的古镇,一如我心理期待的那样古朴静谧,那样我行我素,那样原汁原味。油光铮亮的石板路述说着古镇沧桑的历史,窄窄的石梯上还有不少来自于说不出年代的石碑砌成,颇有一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奢华,只叹古镇视之,亦不甚惜,那些闲适的青苔恣意的爬满了街沿,古老的木质结构穿斜式一楼一底,民居以一种特有的古旧棕色静静的鳞次栉比,廊檐相连,错落有致的慵散的排在娴静得略带忧伤的曲折且湿滑石板路两旁。

这些临街的民居每户的屋檐下都是镂空的各展其姿、各施其态、各竞其美的雕花吊蹬,泛着油光的青石街面,屋檐相互紧靠,仅容一线天光楔入,就连那刚出生不久的小猫也那样慵懒的卷缩在门口享受着雨后难得的阳光,不时地扭转着身体,以便让和暖的阳光将它全身晒得更彻底。它的举动很是吸引我,轻轻靠近它,竟然没有一丝恶意,也没有一丝怯意,更增添了古镇的幽深和宁静。阳光穿透布满青苔的黑瓦在木门上投下一条条金色的光带,屋檐下的青苔也泛着清幽的蓝光,偶尔有几个背着竹编背篓的居民沿着屋檐下干燥的地面,穿着软底布鞋悄无声息的穿过光带斑驳的街沿,一切都从静静中走来,一切也从静静中消逝。

古镇长长窄窄的街面毫无游人厌恶的商业气息,有限开门营业的几个店铺也只是经营着竹编的生活用品、手推的理发店、打着盹守在手工做的布鞋、鞋垫前的老妪,修锁配钥匙的老师傅叼着已经很少见到的旱烟,家家门口都摆放着宽款长长的木条凳或竹编椅子,古镇人不多,很多民宅都人去楼空,但只要有人居住,都是门洞打开,任游人进去,全然一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景。

民居大都是单家独户的小天井四合院,门窗雕花,木板铺地,一个长长的甬道进入,里面则别有洞天,靠近河边的房后均为各种形状的吊脚楼,奇妙险秀,幽雅精静,古镇唯一的永乐饭店是一个完全是家庭式的饭店,和销售高庙酒的禹王酒坊隔着一条不到3米宽的街道,因为客源不多,我在店主的推荐下预约了午餐的菜谱和时间后,体验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韵味,向着古镇更深处走去,在一座不能超过三人同时上去的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脚下是水流湍急、白浪滔滔,咆哮奔腾、怪石嶙峋的张河、赵河汇聚在此,颇让人心惊胆颤,站在桥上远眺,一边是古镇的吊脚楼民居,一边是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和悬崖峭壁,小心翼翼的走过铁索桥,沿着一条从绿草、古木、鲜花中穿过的水泥路染一身绿色,裹一身湿润又从另一座铁索桥上回到古镇。

回到永乐饭店,我在饭店对面用“尝半斤”这卑而不鄙的手段将禹王酒坊的各种散装高庙酒都品尝了一点,然后买了半斤用土陶碗小心翼翼的端到了对面的饭店。饭店的门厅有一个小书橱,里面陈列着不少书籍,让我惊讶的是里面居然还有一本50年发行的以秦怡扮演一个农村姑娘剧照为封面的第4期《大众电影》杂志!而且是繁体字!

穿过一条窄窄且昏暗的巷道,天光从头顶倾泻而下,一种柳暗花明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一个温馨得如同家一样的四合院,天井里有一个布满青苔的大水缸,从山间接来的泉水正涓涓不息的从水缸上面悬挂着竹筒里淙淙滴着,为青苔提供了富足的水份,坚实的石磨静静的立在墙边,墙上悬挂着黄色的玉米鲜红的辣椒,一本打开着的《古文观止》放在靠阳光一面的茶几上,好一副耕读人家的情调。掌厨是一个带着眼镜的老人,专心直至的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儿,一碟亮晶晶的高庙老腊肉、刚从地里割回来的韭菜炒鸡蛋、油炸小鱼、白菜豆腐汤端上了桌子。

看着这色香味形俱全的佳肴,加上这浓郁香醇的高庙酒,坐在宽宽的条凳上独自凭窗享受着这天然的清凉和古朴的惬意,阳光泄露在酒碗上,深抿一口,将日光和酒一起吞下,清风拂过吊脚楼,肥而不腻的老腊肉与楼下的翻腾的河水在齿颊间嚼出淳朴的清香。采一束阳光,折一支绿风,于是,古镇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久远的岁月痕迹都融化在酒里,流进血液,融入骨髓。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