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铺就心灵的丝路(下)

铺就心灵的丝路(下)

推荐人:春云 来源: 阅读: 1.57W 次

——读林清玄《心的丝路》有感

铺就心灵的丝路(下)

林清玄少年时代第一次读到古乐府诗《上邪》时,是盛夏,是在凤凰树下,因为感动而全身颤抖。千年前的一个少女竟然为爱立下惊天动地的誓言,而让在小学三年级就有作家梦的林清玄把文学创作当作我的“君”,“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林清玄最钟爱这首古诗,励志如冰,除非世界绝灭,我和创作,不会离别。

我小时候也读过《上邪》古诗,心灵也为之一震,但没有把文学创作当作我的“君”,这就是大作家与作者的区别。

一个最令人震动的情诗,一个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句话也没说”,放下世俗,大步向前的爱情故事,“建安文学”最经典的人物“三曹”(曹操及儿子曹丕、曹植)的《观沧海》《燕歌行》《白马篇》《洛神赋》,著有“天地为之低昂”不朽诗篇的杜甫、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偶听琵琶声产生灵感,写下《琵琶行》长诗,留下经典永流传的诗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始终激励着林清玄一直向往远方,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满腔热血,把一颗文学的心捧上,把文学的情怀释放,

把生命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予以挖掘、创作出来。

青年时代的林清玄,在同学们热衷于爬山、郊游、聚会时,他却在一步一步垒砌生命的精神高地,在寻找心中的星星,让心中那很多的星星永远为自己照路。

《梦之祭典》描述的是一支有着远方梦想的山地服务队,那是他记忆中的一朵五彩的花,山地孩子的寂寞是那流水中的美丽的花瓣,对亮亮倾诉自己无私的实践与付出,犹如那没有一丝杂质的从水晶矿脉里挖出来的最美的紫水晶,犹如那野山坡上自在放怀地盛开的野姜花,一起在这冷漠的世界里保持一己的热情,在充满恨意的人群中保持一己丝毫没有恨意的爱,奉献亮丽的温情与美丽,仿佛是他青年时代的丰年祭。

但凡成功者,都有座右铭,都有深信不疑的信念和理想,座右铭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几个字,却蕴含了厚重历史感和时间紧迫感的生命动力,它能支撑人的心强大起来,提高抗击挫败的能力,犹如透过冬天萎落的黄叶,还可以知道春天的发芽是可期待的。这是把心智奠定在高点,就像心灵上长出了翅膀,飞到更高处,也把心的世界带到制高点,可以在悲欢中看到世界的美丽,好像人们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就是《飞翔的翅膀》带给读者的启示。

《一株草,一点露》一文令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我宣传推出的《女人的故事》一文在《三峡希望报》“女人的故事”征文中获得优秀奖,此文讲述的是一位吴姓女人在20岁时患病将双侧输卵管切除,后来嫁给中年丧妻的滕某,吴某进家门时,最小的孩子年仅4岁,上面每一个孩子均相差一岁多点,她付出所有,将滕某未成年的4个孩子抚养成人,成家立业的动人故事,后被央视拍成专题片。印象最深的是,当我问及吴某当后妈的感触时,她的回答令我一震,那就是我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上),一行露水。”是的,吴某就是那有情草木吸收天地日月精华形成的露珠,晶莹剔透,华滋草木,温润沃土。林清玄乘坐飞机到台东去,透过机窗看到山与海之间,错落着一些漂亮的梯田,如诗如画,才知道台湾的人民多么用心耕耘这片土地。林清玄对亮亮说:“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要更深切地学习微笑、感恩、包容、赞美、牺牲与祈祷,我们要真诚地、全心全意地把一切献给这丰美的土地,还有那些每次看见了都想立正向他们致敬的人民。这土地和人民,总令我想起那庄严、澎湃、接近完美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林清玄心如明镜般澄澈、感恩的心,可见一斑。

林清玄坐在不久就要停驶的北淡线火车上,心里不免惆怅,好像失落的宝物永远要不回来了。“原因是,这一条铁路曾经盛载了我年轻时代的一些心情,以及我对文学秘密向往的心事。我把北淡线的火车当成我心里的丝路,它通向另一个文明的地方。”

都市里繁华了,热闹了,可人们的心孤寂了,心地荒芜了,长满杂草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形同陌路。林清玄便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再利用假日上街拍照,捕捉人的表情,拍实验电影,省吃俭用看表演,听音乐会,常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将祖先创造的文明全部塞进脑子里。这是他主动在“找心灵孤寂的出路”,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面对无情的社会和世态的炎凉,常常感到心灵世界无处安放,并把对物质上的奢华与享乐当着追求的目标,这与从前走丝路做贸易赚钱的商人无异, “一个人如果只有贸易的丝路,没有心灵的丝路,是多么地可悲啊!”林清玄便“立志从事对人心灵有益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心的丝路》就是在悉心编织一条心的丝路——创建理想与奉献的丝路,一条关乎民族将来是否有光辉的文明的丝路。

《炮弹飞车》《夏花之绚烂》《三好一公道》《苹果落下的时候》《第二次黎明》《身怀宝刀不杀人》《半天笋与恨天高》《风筝与白云》……看看这些标题,是不是很美,很有韵致,欲急不可耐读罢为快!

全书中总是佳句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生命的真意其实很简单:就是自然地去承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时美如秋月。”是很美的句子,但夏花是自然开放,秋月是自然发光,那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承担。

没有绚烂过的人,就没有资格讲美!

没有热烈承担的胸怀,就不能懂得秋月的宁静。

真正的珍珠与水晶,是在人心,而不是在橱窗。有了平等心,俗气的珍珠顿时有了光芒;失去了平等心,再明亮的水晶也与玻璃无异。

当我们的心突然有着光明的一闪,那是第二次黎明的到来,时间里没有两次黎明,但心灵却可以有无数次的黎明。

……

书中像这样唯美的句子俯拾皆是,我觉得《心的丝路》简直就是一部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散文诗,对写作手法的灵活应用,对社会时局的拷问鞭挞,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对文明智慧的明示启迪,犹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是对台湾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不失为“泉水啊,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的励志篇。此书也是深入了解林清玄为这个世界写作,为这个世界的人写作的奇特故事和成长经历的纪实篇,印证了总有一天,那个一点一点创建的可见的心的丝路,是理想与奉献的丝路,会在你心里,也在你的脚下虔诚地慢慢地清透地铺就、延伸。生活,从不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有文学情怀的人,“一直向往森林、海洋、云彩、天空与远方!”那正是心灵之远方!那正是林清玄所期待的安顿身心,安住彼岸,终止游荡,自我完成心的超越之远方!

(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