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春夏之交,回归我们的城

春夏之交,回归我们的城

推荐人:吹雪山人 来源: 阅读: 2.28W 次

像以往所有的长途骑行,简单收拾过后就出发了。依旧是一辆摩托,两个人,共同穿行于突突的发动机声也掩盖不了的呼啸的风中。只是这一次,是历来少有的临时起意,也是第一次向我们的城出发的旅行。

春夏之交,回归我们的城

决定启程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句时下比较流行的话:人生至少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内心里知道如此定义此次骑行有敷衍塞责之嫌,但仔细想想,或许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如果实在很认同那句时髦话,就权当是终于如愿以偿一次,聊以自娱,也未尝不可吧?

我会记得,当时正值春夏之交,渐行渐黄昏,可始终不见夕阳红,因为那天的阳光本就不很明媚,一直若有若无地,惨淡着,苍白着,象征性地应付着希冀光明的众生。气候不是很好,然而我们都不以为意,想想之前的每一次出发,恰逢晴好的时候实在是寥寥可数。大不了,又一场雨而已。

一个叫巧家的地方。在见过市面的人眼中,也许并不算城,小县城而已,最多顶得某些地方的一个镇大小,或者还不如。而严格说来,它也不是我们的。此生早已命定,无论离开多久,行走多远,告别故乡清净如水的月亮几次,经历城市灯红酒绿的漂洗几番,也无法褪去身上深入骨髓的黄土的味道,因为我们——你、我——的根是扎在黄土地里的。当然,我并不因此而觉得无可奈何,只是偶尔诚惶诚恐,生怕自己汲取了太多本就不肥沃的黄土地里的养分,却长不成像模像样的庄稼——我不会是熟悉任何一轮城里的月亮的。

日暮时分靠近目的地,蓝色的天空和墨色的云朵仿佛刚从清水里捞出来,虽然已有些模糊,但清爽之感不减。一路前行,绿荫夹道,迎面而来的风也不知不觉温柔起来,微微的暖意中掺杂着花草的芬芳,浑身上下的快意舒展不知不觉地代替了旅途劳顿。当时彼地,心里已忍不住多次呼喊:我回来了。是的,我回来了,不是故乡的故乡。

那时候,后座上的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来不及问,已经身在城中。安顿好了之后去找你的同学兼闺蜜,半道上你就打电话叫她买好你日思夜想的凉粉等你了的。曾经叫过五中一度又改名为玉屏中学的二中门口的道路一如既往地年久失修,龙潭公园和灯光球场还是那么热闹。

黄葛兰也开花了,昏黄的路灯站立在阵阵幽香里,静默地凝视着过往的行人。与之前的印象有差异的是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如今挤挤挨挨地停满了各种摩托车,龙潭公园里则摆上了一排排宣传栏。

上面全是名着名家的信息,远远望见在这座小小的县城里已经算得上高大雄伟的奎阁塔,被璀璨的霓虹灯勾勒出耀眼夺目的塔身,突然惊觉一年前回来时就已存在的如此有标志性的建筑竟然被我硬生生地忽略掉了。不得不说,或许有些时候,只因走得太急,我们错过而且最终错失了。

正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吃到了凉粉,不知是否因为是久违了的缘故,感觉比之前更适合我的口味,柔韧而富有弹性,并且咀嚼之间豌豆的香甜味弥漫于唇齿之间,再佐以这个小县城里很普遍但是别处迄今为止我还没遇到过的佐料,更是让人忍不住回味。

吃完收拾的时候,她们把剩下的佐料随手就扔进了垃圾桶里。你还直怪他们暴殄天物,惹得他们都一副不可理喻的表情看着你呢。如此,我大概不用问,也知道你应该是感觉到了回归的温暖了的。

除了凉粉,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与这个小城相关联的记忆还有几样小吃。比如说米线,又比如说卷粉……跟别处也有凉粉一样,别的地方也有米线和卷粉。不过味道总是不对。如果是因为汤的配料做法的不同造成了那样的差异,倒也在起情理之中。

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样一个炎热的地方,吃米线是时用滚汤来煮,而气温相对较低的地方却只在热汤里过一遍就了事。而且米线的粗细程度竟然可以如此之大。就像我始终不能向别人准确地描述巧家卷粉的薄一样。通常我只能告诉听者如果你把它展开放在眼前,你会看到它的背面隐隐约约的光明和世界,它是一种膜似的半透明的食物。然而该如何想象,怎么相信?

临来时,我们野心勃勃地发下宏愿,要把那些个平日里只能念叨的小吃全吃个遍。到达的第二天早上就去吃了米线。我的老地方,你的老地方,同样的吃法,甚至连店里的摆设也不曾变过,估摸着老板还是原来的老板。米线也还是一样的鲜香浓郁,只是时隔多日,那鲜香弥漫在唇齿之间,竟然有种忍不住要潸然泪下的冲动,但绝不是因为心酸。

就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一个大碗米线分分钟见了底,连汤都没剩下。其间我只顾得上简单地对着你喊“太好吃啦”,而你就会停下来笑笑地看着我。遗憾的是只吃了米线,还不是最招牌的砂锅米线。不过早就听说砂锅米线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不吃也罢。平日里最为称道的卷粉,也终于没有吃着,心底里倒很是惋惜的。

某次闲谈的时,我们说到城之为城,得有厚度,而不该只是靠单薄的基础建设哗众取宠。有着华丽外表的城,会让人耳目一新,为之惊艳,但若缺乏了厚度,终难赢得恒久的推崇。最后还孩子气地下了断言,现在,我们正身处于真正的城中。

且不说上述种种给人的厚实而凝重的归属感,就这里人的勤劳踏实也在久违之后显得越发的明显。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价钱洗一次车,绝对是巧家洗得要干净得多,甚至巧家的收费更加的便宜。那时候真是觉得无法不爱这座城,小也不怕,小才显得人气十足,又不会过分拥堵。

于是开始庆幸当时的临时起意,让我们能够回到这个不是故乡的故乡,回到这个不是我们的城的我们的城。虽然它远离我们扎根生长的黄土地,可在这里,同样生长着我们那些已流逝了的青春年少。那些以火红的凤尾和木棉作标记的梦想,那些与黄葛兰的香味有关的悲欢……

走进已经变化了的曾经的校园,远远地看见凤尾花依旧在老地方火红一片,经过堂琅文化广场,依稀看见当年某天那个在草地上蜷缩成最寂寞姿势,任云来风往的自己……这些是我关于这座城的记忆,你的呢,也一样么?只可惜当时我并不知道。不过以后这里,就会是我们的城了,你的老地方、我的老地方也终将成为我们的老地方。挺好。

或许是正在贪婪地吮吸着黄葛兰的花香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乡愁”二字,以为并非只念切切而不得见,才是乡愁。旧地重游,仅在此时此地让人欣喜不已的一切,皆是乡愁。春夏之交,回归我们的城,领略一番乡愁,然后离开。数日之后,我还在四季一般枯燥乏味,任花信急催,难见花开的远方。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