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棉花(上)

棉花(上)

推荐人:木易 来源: 阅读: 1.39W 次

习惯了盖着棉花被子睡觉,它柔软,舒适,吸水,透气,又保暖,闻着太阳晒过的味道,睡得很香,很甜,很踏实。—— 题记

棉花(上)

说起来棉花,恐怕都不生疏,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人生终了,铺的,盖的,穿的,戴的,冬棉夏单,都离不开棉花。

棉花的用途很广,能织成各种各样的布匹,淳朴耐磨,柔软舒适,结实耐穿,即使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棉花依然是深受人们的青睐。

棉花不光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轻工业和卫生行业精细化工原料,造纸行业大多采用纤维较长的高级棉花、棉花造出来的纸张光洁柔韧、挺度好,耐磨力强,不发毛、不断裂。然而棉花种植起来却难度很大,棉花是一种多灾多病的植物,棉田管理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种植棉花的技术也是相当的考究。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我们中原地区,由于土地的贫瘠,农民缺乏文化知识,不懂得科学种田,又没什么化肥农药,粮食和棉花产量都很低,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上地摘棉花,那棉花长的又矮又瘦,最多不超过五十公分高,加上病虫害,每一棵上就节了稀愣愣的几个小棉桃儿,农民们心苦劳动一年,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大多数农民们为了糊口,每年只种少量的棉花,所以农民的衣服都是千补万纳,补丁摞补丁。

六五年的时候,国家为了加强国防事业,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我的家乡正好在中原地区的中部,没有大山和丘陵,是一马平川的黑土地,便于管理,我们县被定为棉花县,除去少量的土地种植粮食以外,大面积的土地种植棉花,上级还给我们每一个公社派两三个农业技术专家坐镇,定期到每个大队巡回检查,传授技术,每一个生产队里派一个年轻的棉花技术员,每周向老专家们汇报情况。我们村分来的棉花技术员,叫连永刚,大家都叫他小连,小连大学毕业后经过专职的棉花技术培训。

刚开始上级号召种棉花,农民们都想不通,心里都在咯登咯登的打着小鼓儿。小连来到村上以后,村民们看着这个年纪轻轻的白面书生,都有一种深深的疑虑,不停的在下便嘀咕:哼!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都没种好,刚刚过去三年自然灾害,才吃了几顿饱饭,又来一个城市的白面书生教我们种地,能靠谱吗?再说了,本来粮食产量就很低,再用大块土地都种棉花,让我们吃什么,大家都等着饿肚子吧!就连村干部也摇头叹息,表示不解和担忧。

倒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看见城市来的洋气人,留着一个蓬松自然、乌黑油亮的小平头儿,穿着漂白布衫儿外褚腰儿,扎着黑色的皮带,明光锃亮的黑皮鞋,手宛上戴着精致的手表,细皮嫩肉的,又喜欢唱歌跳舞,一个个个崇拜的五体投地,屁颠儿屁颠儿的跟在人家屁股后,热情的叫着小连哥哥,渴望能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喜欢听他说些大城市里的稀罕事儿。

老专家在群众大会上讲话说:“请父老乡亲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希望大家要相信科学,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只要在我们的指导下,棉花一定会丰产的,到那时一定能给大家带来很好的收益,让大家富起来,咱们这里是第一年种棉花,上级已经帮我们从外地调来优良的棉花种子,希望大家按技术要求,适时播种,早种早熟,希望大家不要保守,尽量选一些土层深厚疏松,背风向阳,肥沃一点的土地,最好是有井灌条件的,保证给大家一个好的收成。”

老专家的一番话,让大家半信半疑,迫于上级的压力,农民们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阴历四月是种植棉花的最好时节,人们首先先在春地里施足底肥,待土地犁过之后,小连指挥着农民们,把每块地打成地垄。在打垄的同时,等于把土地深翻一次,根据地块儿的不同,有的打成九十公分宽,有的一百二十公分宽,九十公分的种两行,一百二十公分的种三行。你还别说,看着小连那么娇嫩,指挥生产还真不含糊,社员们拎着镢头,铁锨,听着小连的吩咐,面朝黄土背朝天,眼看着一块块的土地,打成一行行笔直的地垄。

在播前10天左右将种子摊在打麦场里,一两寸的厚度,不停的翻晒,一直晒3-5天,把种子放在嘴里一咬,嘎巴一响,然后开始种子精选。为了保证棉花种子的出芽率,要求黑子粒达到80%以上,纯度97%以上,净度95%以上。

播种前两天将晒好的种子用冷水均匀的浸泡一天一夜,直到籽粒外壳软软的,顺手一捏花籽仁儿就挤出来了,这个时候就捞出来控干。

为了防止出苗期间地下害虫和出现枯萎的病苗儿,把泡好的种子撒上农药,搅拌均匀,再用草木小灰拌在种子里,闷半天,这样种子一粒一粒的很散松,不会搅在一块儿,方便点种,小灰也给种子增加了钾肥。

那年代还没有器播种机什么的,全部都是人工点种,在墒情好的情况下,抓住良好时机,男女社员齐上阵,每人手里拿剜铲儿,或者锄头儿,着蓝子,技术员小连要求每人的篮子里放一根小木棍儿,标上数字当尺子,以确保株距和行距的准确,还不停的在大田里跑来跑去,逐个检查人们挖爻儿的深浅,和种子是否被埋严封实。

三五天之后,小苗儿破土而出,露出嫩嫩的两片叶子,人们开始疏苗,每埯留两棵苗儿,等棉苗儿长到三至四片叶子的时候,开始定苗儿,每埯只留一棵,缺苗儿的地方开始移栽补苗儿。我们农村流传一句古话:“栽不活的花,哭不活的妈”,结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那些缺苗的地方,补栽以后,成活率百分之百。

定完苗儿之后,开始给小苗儿放风,小连率领着男女青年,手里拿着木棍儿或者铁棍儿,每隔两米左右,在小苗儿旁边扎个眼儿,进行放风降温。

当棉花苗儿快要出现果枝时,开始除草,松土,施肥,男女社员每人端着化肥盆子,拿着小镂锄儿和勺子,一边除草松土,一边施肥。果枝长出来以后,把果枝以下所有的明箭条子全部掐掉,农村叫打花杈儿,不让它长狂枝分散营养。

棉花是病虫害最多的植物,有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蟓、蓟马、白粉虱、棉叶螨,蚜虫等。红蜘蛛,白粉虱和棉叶螨,是专门侵害棉花叶子的,一有这样的虫害,棉花叶子就焦枯不再生长。棉铃虫是蛀食花蕾、钻蛀棉花桃儿,和嫩叶子,盲蝽蟓是一种硬壳虫,深褐色,头和背部有花点儿,长有翅膀,这种虫昼伏夜出,危害性极大。为了保证棉花丰收,从定苗以后就开始打药,什么虫打什么药,按每个环节打。技术员小连指挥者青年男女们,起早贪黑,那时的农村还没有防毒面具和防毒衣物,青年们一个个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武装整齐,戴着口罩,身上穿着长衫长裤儿,头上戴着帽子或者毛巾,手上带着手套,认认真真的把每一棵棉苗儿的每一片叶子的反面儿正面儿都要喷到。在那流金铄石的夏日,青年们顶着炎炎的烈日,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衣服全部贴在了身上,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