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中庸例子

中庸例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

中庸

“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数这两个句子的大意。但是如果通读全篇的话就会发现,钱钟书先生的此文的宗旨绝不止步于婚姻。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围城》已经过去很久了,应该是在初中。印象已经不大深刻,但是对方鸿渐印象肯定是算不上好的。按照我的当时的暴脾气,肯定会忍不住和朋友吐槽一番,这个男人如何如何受不了诱惑却全怪在别人身上。扭扭捏捏,一点不大方,没有勇气。

可我现在只会觉得,他只是算不上好人,并不特别讨人厌,也更算不上坏;至少是“中庸”的普通人罢了。

家里原本算个还不错的有点名声的家庭,靠着祖上的“荫德”,收着那几亩田地的租。运气好,得人资助去到欧洲留学,但是又不认真读个文凭出来,肚子里面没留下什么东西。这样的人物设定,从一开始可能就暗示了方鸿渐的命运。

方鸿渐的性格看似矛盾的“普通之处”。他性格有冒失冲动的一面,但看他在旅程中直接拂李梅亭等人的面子就可以看得出。但是又软弱扭捏。被高松年降职为副教授,并争辩不出什么,甚至还觉得有些侥幸。跟周家闹了点不愉快,甚至怕与他们遇见

想要争取自己的爱情,却苦于不敢拒绝步步紧逼的苏小姐,追求唐小姐,却连解释误会,寻求原谅的勇气都不具备。

方鸿渐身上的一切都充满着矛盾又调和。

我如今能如此平和的看待这个人物,是因为长大了些,我就明白了,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的。也许你有些自己的棱角,但是总有地方要打磨你的。

说道人生,我理解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正是圈住了整个人生。我们一生都可能在不断的进城,出城。也有可能一辈子在城里。

“正像他去年懊悔到内地,他现在懊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我每个应当都是这样,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座城。你在这城里时,你觉得后面的路一定更好,若你能博得到下一城的船票,进去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好。周而复始,人越往后,有时你可能会越失去往后看的勇气,反而开始回忆起从前,觉得,从前的日子是多么温馨舒适。这大概就是人们总爱回忆的缘故。

好多人都说,唐晓芙是全篇最清白最完美的角色。我想,那是因为方鸿渐从来没有得到过吧。或许,唐晓芙就是孙柔嘉呢?她们只是一个人的两个面,会不会结婚后的唐晓芙也是这样的?虽然不得而知,但我总相信,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完美的人。

说起来,我全篇最喜欢辛楣。对朋友体谅阔绰,对不喜欢的人虽然心里讨厌,但是礼数也到位。一直默默痴情苏小姐那么久,但是放弃的时候倒也洒脱。当然他也有我不认同的地方的,像他曾说的爱情观,又或是以前针对鸿渐,或许不是出于爱,是出于男人的占有欲。但我觉得辛楣是最有勇气的人。朝着自己想当政治家的目标,放弃上海的不错的生活来教书。遇上麻烦之后又舍得当机立断选择离开去重庆。是他的果断和勇敢给了他重新开始,步步高升的机会。

我知道,其实我也算得一个方鸿渐。但有时和比我年长些的朋友聊天,她说想换工作,却怕换了还没这个好,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技能可以用。我就知道,还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还算年轻。我是还没有被生活打磨完全的,我还有可以出城的勇气和空间。不管城里怎么样,总要开开门才知道。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