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中庸之道——秋季

中庸之道——秋季

推荐人:江南闺秀 来源: 阅读: 1.03W 次

刚刚背完了《中庸》十篇,心境平静了许多,更多的是,内疚自己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这无疑是在玷污自己。偶然又看到了一句“秋天,就如《中庸》······”我立刻想起了雨季年华最爱的一篇课文《故都的秋》。不禁认同“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中庸之道——秋季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讲北平的球展现的既真实又充满梦幻色彩,似乎很近但又很远,表达了作者对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活的向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茶的清醇,来自味觉;天色的美好,来自视觉;鸟的清脆,来自听觉。在北国的槐树下,那落蕊铺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又是来自触觉;另外还从嗅觉上写出空气的清新,多种感觉的交织,令读者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郁达夫对北京的秋有一种浓厚的情结,在他的眼中,北国的秋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有其独特的景象、色彩、意境,那一副清冷雅致的水墨画,使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有一杆善于表现美的妙笔。大多数人能感觉到的只是秋的萧瑟与寂寥,而故都的秋却有花,有树,有秋雨,有秋蝉,还有秋天的果实,是那么的平常,可又那么充满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与江南“半开、半醉”的秋态相比,北平的秋天看不饱、尝不够、玩赏不到十足,而且值得永远回味!

通过重新领略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接地气”的美丽。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高在上,只会在神话、科幻剧里出现,没有人愿意对一个冷若冰霜的人示好的,也没有人愿意亲近一个高冷的人的。我承认,我也随波逐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了,在一些低劣的人面前,我是端着架子的,但我犯糊涂了,这不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会让人认为很无知。

《中庸》,从现在起我遵守、修炼,当成是功课来做。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