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什么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这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

陈独秀三大主义中主张的是推翻夸张的、不实用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淡的、能够表达情感的国民文学;推翻腐败的、陈旧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实用的写实文学;推翻曲折晦涩的山林文学,建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1916年《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的。全文的思想也就是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对封建旧文学的否定和批判,它也从启蒙思想的角度抨击了旧文学的阿谀奉承,陈独秀三大主义主张要以革新的文学作为我们改造社会、革新政治的主要途径。

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来源和背景是陈独秀在1915年从日本留学回来返回上海,不久,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出版,在经过二次革命以后,陈独秀觉得要救中国,必须先进行思想改革。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文学学长。在陈独秀的推荐下,他的朋友李大钊也来到北京大学,于是他们几人一起主编《青年杂志》,之后改为《新青年》。陈独秀在面对守旧派的诬蔑和被威胁时,毫不畏惧,最后将陈独秀等人逐出北大。这一消息一出,于是马上就爆发了一场新旧思想的战争。

蔡元培与陈独秀的故事

蔡元培与陈独秀二人,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物,他们两人之间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友情,无论是一同共事时期还是各奔前程阶段,这两位大家始终互相倾慕,无论社会的浪潮如何变幻莫测,蔡元培与陈独秀的友情却几经沉浮始终未曾中断、持续至死。

两人之间的初次相识是因为在光绪末年均加入了暗杀团,在其中共事,一来二往的相聚交谈中渐渐熟识,彼此钦佩。多年以后,两人竟成了上下级,以其掀起了五四、新文化的热潮。1916年,蔡元培奉命出任北大的校长,而此时陈独秀的杂志办得风生水起,有一天蔡元培一听说陈独秀来京以后,当日便赶往其住所,执意邀请他来北大教授文学。也正是在那个阶段,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了年仅27岁的胡适也进入了北大教书。后来由于陈独秀得罪了一些人,蔡元培无奈之下只好以改革的名义令陈独秀保留体面地下任。正是蔡元培聚集了各路人才在北大的这段时间,北大才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而这些人当中陈独秀无疑是影响最大、闯劲最大的一员佼佼大将,也正是他打开了新局面。

之后在五四运动中,由于陈独秀作为身先士卒的总指挥,他也常常身陷困境,屡次被捕,而在此期间的蔡元培则至情至意,三次出手相救。1940年,蔡元培病逝香港,陈独秀终日郁郁寡欢,为其所写的悼文感人至深,两年后,也不久于人世。这两位大人物,尽管在政治上深有分歧,却从未停止对于彼此的欣赏。

陈独秀精神是什么

谈及陈独秀,就不得不给他冠以革命家的称号。而谈及陈独秀精神,在历史上就很难发现史籍工作者们给它的定义。因为这一概念是进入两千年之后才被学者们提出来的。在了解这一精神之前,我们首先大致了解一下陈独秀先生的生平状况和成就,虽然这些早已被历史翻来覆去的介绍过。

陈独秀,原名庆同,是今天的安徽省怀宁县人。当然,陈独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一个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具备先进思想的领袖人物,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一,还是当时著名的新文化运动领导报刊《新青年》的主编。所以,陈独秀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界、文化界都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而陈独秀精神正是根据陈独秀的生平成就和功绩早在两千零四年在陈独秀的家乡安庆为一名名为陈研的专家提出来的,并由此引发学者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要了解陈独秀精神这一概念,就得从它的基本内涵深入。其一是民主,其二是科学,其三是爱国主义,其四是马克思主义,其五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它的内在要求。这些为陈研专家提出来,确实可见陈独秀对于中国近代化历史的独特作用。甚至有学者指出,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化历史中的功绩和影响在某一程度上要高于伟大领袖毛泽东。

陈独秀的历史观怎么样

陈独秀的历史观作为陈独秀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虽然对这个方面,他并没有相关的著作或文献论述,但是根据他多年的诸多文章、信件以及演讲,可以明显地看到陈独秀的历史观内涵丰富且思路清晰,一度经历了从早些年的进化史观到后来唯物史观的转变,具有极其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陈独秀的历史观以五四运动为分界,前期就是十分传统的民主主义历史观,后来转变为实用主义改良史观,最后经过了五四运动,他的历史观又转变为马克思唯物史观。陈独秀最早接触唯物史观是在1920那一年的下半年,不得过当时只是粗浅地了解,更进一步深入且系统地把握唯物史观则要到第二年的下半年了,但是其中也免不了仍存在一些非唯物史观的因素。陈独秀的历史观所表现出来的“善变”这一特点,也从侧面上体现了他不变的对于“实用”性质的重视。

尽管陈独秀不是一名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观却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进行学习以及深入研究的。他十分重视历史,将之视作一门学科,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封建社会能够得到长期性延续的原因、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其基础线索、科学体系以及这个阶段的社会性质等等诸多问题以及理论都发表了其独有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意义,他的历史观也始终影响着他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

陈独秀一家人的解密

《陈独秀一家人》是一本以陈独秀为核心的书籍,讲述了著名伟人陈独秀上至祖辈下至孙辈一共五代,其间共几十个人在近百年时间内的人生历程,他们的奋斗与命运,他们的坎坷与遭遇。对于我们后世更接近地了解这位大人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陈独秀一家人》这本书作者是吴晓,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8月份,整本书共395页。这位吴晓,原名为吴道元,是一位记者,同时也是作家,他出生于安庆,是陈独秀的老乡,同时他也是安庆陈独秀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利用史学界对于陈独秀这位伟大人物的研究成果,敢于运用文学的体裁,以其为题材创作了多本传记文学,在多个学界引起强烈反映,声名远扬,尤其是这本《陈独秀一家人》更是多次出版,被评为是百年好书,获省级优秀文学奖。

《陈独秀一家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陈独秀变幻莫测的婚姻,一生经历四次婚变:他的原配夫人名为高晓岚,是一位统领的女儿,大家闺秀,当时陈独秀的养父母为了攀亲强行结成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婚后落寞;之后,陈独秀与妻子才貌双全的妹妹高君曼走到一起,最终还是没有结成正果;之后陈独秀又与施芝英一拍即合,两人同居一段时间;陈独秀晚年的最后一段落魄时光,是年轻的潘兰珍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述了陈独秀后代们的经历,内容量大,值得一读。

陈独秀有何功绩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以及中共党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革命家,在史学界、文学界等多个方面具有非凡的造诣,谈及陈独秀功绩,至少有六大贡献以及两大成就。

六大贡献:其一,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二十世纪全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他是将科学、民主带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创办的《新青年》作为近代影响最大的刊物,影响了整一代人;其二,他指导了五四运动,这个运动对于后世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历史意义与陈独秀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其三他积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为其提供传播平台;第四,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中共不会于1921 年成立;第五,他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从一大到五大,这一阶段的领导团,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非同寻常的贡献作用,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以及革命思想方针;第六,陈独秀功绩不仅在于其成就,他在犯错以后,敢于承担、敢于反思,是第一个深刻总结民主政治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思索,直至如今都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陈独秀功绩除了这几点贡献,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成就:一方面他是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他发表的一些代表作至今仍给予我们启发;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位卓越的专家、学者,他的文学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成果。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