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文史天地 > 最早、最完好的农书《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的简介及历史影响

最早、最完好的农书《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的简介及历史影响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46K 次

最早、最完好的农书《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的简介及历史影响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曾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引述的内容来看,这部书很可能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xie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今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今山东桓台东)太守,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贾思勰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广泛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收集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再加上自己从事生产实践的亲身体验,大约于533年-544年(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写成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全书正文十卷,九十二篇,正文和注释共十一万多字,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一至五卷的内容是谷物、蔬菜、瓜果、林木栽培;第六卷是家畜、家禽、鱼类饲养;第七卷是酿酒;第八卷是制酱、制醋、腌腊;第九卷是食品制造和烹调;第十卷是各种作物的品种介绍。

《齐民要术》的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对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比如,书中阐明了因时、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提出了“顺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的先进农业观点;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多风旱”的气候特点,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对轮作和套种作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了专门论述,在选种问题上提出穗选法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优选法。

《齐民要木》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科学价值很高的农学巨著,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一千多年。《齐民要术》为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在中国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贾思勰简介

贾思勰(xié),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533~544),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太守。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临淄区在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开发区在万亩农业示范园内建馆以志纪念,表彰他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贾思勰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齐民要术》全书结构严谨,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从种植业、林业到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论述全面,脉络清楚。在学科类目划分上。书中基本依据每个项目在当时农业生产、民众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和轻重位置来安排顺序。在饲养动物方面,先讲马、牛,接着叙述羊、猪、禽类,多是各按相法、饲养、繁衍、疾病医治等项进行阐说,对水产养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专门载说。叙述的农业技术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种莳之法,盖无闻焉。”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四部大型农书均取法《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书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原理原则,许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役畜使用强调量其力能,饮饲冷暖要求适其天性,总结出“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成熟经验。养猪部分载有给小猪补饲粟、豆的措施。书中已注意到饲育畜禽等在群体中要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养羊篇”提出1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太少,母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则会造成羊群纷乱。对养鹅、鸭、鸡、鱼等都提出了雌雄相关的比例关系,鹅一般是3雌1雄,鸭5雌1雄。池中放养雌鲤20尾则配雄鲤4尾。

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酒、酱、醋等可能发明很早,但详细严谨揭示其制作过程,以《齐民要术》为最早。在“作酱法第七十”中,首先叙述用豆作的酱,但也记载了肉酱、鱼酱、榆子酱、虾酱等的制作方法。在“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提到藏生菜法:“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许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经冬,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与“假植贮藏”措施基本相同。

记载有许多农业技术的观察材料。“种韭第二十二”中提到“韭性内生,不向外长”。“种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树嫁接,接穗,“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鸠脚老枝,三年即结子而树丑”。同篇还有“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生杜”。“种椒第四十三”讲叙椒的移栽时称:“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其生小阴中者,少禀寒气,则不用裹。”这些,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观察记载材料,得到后世农学家的重视。

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分析。尽管《齐民要术》序中写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反映作者受当时崇本抑末、非议经商的思想影响较深。但在全书中,如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篇,却详细描述了怎样进行多样经营,如何到市场售卖,怎样多层次利用农产品等有关经济效益的内容。在“种榆白杨第四十六”中,具体叙述榆树播种、杨树插枝育苗的技术,幼树隔3至5年间伐作材料出售。

农学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贾思勰认为,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律的。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棵体矮小,果实多。晚熟的谷子,长的高大,而果实少。强壮的苗长得短小,黄谷就是这样。

以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贾思勰重农,首先是重视粮食生产。但他又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要多种经营。《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齐民要术》中就有酒、醋、酱、豉的制作,还有把粮食、蔬菜、果品、肉鱼加工成耐储食品的方法。

重生产成本,有经济核算。《齐民要术》是要教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可是农民要生产就有一个生产成本问题。贾思勰在书中谈到,实际是教导农民,首先要按市场条件来安排生产,其次要有适当的规模和合理的田间布局来生产。要使用临时性雇工,以降低成本。要重视成本核算和利润的计算。《齐民要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教农民如何计算,甚至连运输、销售的费用都有计算。

创新思维

贾思勰当过太守,有当过太守的官身,可是他对农业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嘴上,或单单把别人的经验写在纸上。他是亲自去做,有了体验,再记录下来。就是说他写出来的,或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过实践的。贾思勰为了掌握养羊的经验,他买了二百头羊,自己亲自去养。对种地,贾思勰更是不辞辛苦,到田头,住老农的窝棚,虚心向老农求教。对如何提高土地的地力,使农作物不断从土地得到充足的养料,更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曾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引述的内容来看,这部书很可能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xie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今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今山东桓台东)太守,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贾思勰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广泛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收集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再加上自己从事生产实践的亲身体验,大约于533年-544年(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写成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全书正文十卷,九十二篇,正文和注释共十一万多字,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一至五卷的内容是谷物、蔬菜、瓜果、林木栽培;第六卷是家畜、家禽、鱼类饲养;第七卷是酿酒;第八卷是制酱、制醋、腌腊;第九卷是食品制造和烹调;第十卷是各种作物的品种介绍。

《齐民要术》的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对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比如,书中阐明了因时、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提出了“顺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的先进农业观点;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多风旱”的气候特点,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对轮作和套种作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了专门论述,在选种问题上提出穗选法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优选法。

《齐民要木》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科学价值很高的农学巨著,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一千多年。《齐民要术》为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在中国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