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文史天地 > 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祖国的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传至今的许多宝贵的医学文献,是古代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祖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内经》。

《内经》因假托是黄帝所作,故又称《黄帝内经》。实际上,这部医学经典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许多医学家在长期内积累的成果,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又称《针经》)两大部分。《素问》和《灵枢》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合为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内经》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等,介绍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三百十一种病候,以及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的汤液、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内经》还提出了用解剖方法探求病理的主张:“其(病人)死可解剖而视之。”并强调“治未病”--以防病为主的医疗思想,也就是得病前要采取预防措施,患病后要防止疾病的发展转变。“治未病”已经不是消极的治病,而是积极地注意身体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了。

《内经》是一部包括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古典医学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成就,在我国医学史上和世界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内经》为祖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对促进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医学的必读之物。

《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书中还作了一个比喻:“斗而铸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是”临去打仗的时候才去铸造兵器,到渴了的时候,才去挖井打水,这样也就太晚了。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我们要“治未病”。“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养生,也是一种防御的思想。一部流传千古的养生宝典告诉您“怎样不得病”的秘诀!翻开此书,您将步入《黄帝内经》的养生大道,您将发现,其实养生很简单!看完此书,您将学会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一个完美的人生。

《黄帝内经》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关于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宇宙学说),关于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生物演化说),将阴阳五行规律应用到人体上,认识到人体结构和机能、病理和病因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提出了系统的养生、治病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元始经典.《黄帝内经》法人于自然,以自然之法治人,自外而知内,从显而知微.包含了同类相似、整体与局部相似、宏观与微观相似、人和宇宙相似的广义相似律.全书约70万字,分《灵枢》九卷和《素问》九卷,共计十八卷,具有汇编性.成书年代最迟为汉代,一般认为在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可谓古代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是自然科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在生命科学中中医学作为宏观医学具有永远也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作用.

对《黄帝内经》赞以博大精…(展开全部)《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关于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宇宙学说),关于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生物演化说),将阴阳五行规律应用到人体上,认识到人体结构和机能、病理和病因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提出了系统的养生、治病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元始经典.《黄帝内经》法人于自然,以自然之法治人,自外而知内,从显而知微.包含了同类相似、整体与局部相似、宏观与微观相似、人和宇宙相似的广义相似律.全书约70万字,分《灵枢》九卷和《素问》九卷,共计十八卷,具有汇编性.成书年代最迟为汉代,一般认为在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可谓古代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是自然科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在生命科学中中医学作为宏观医学具有永远也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作用.

对《黄帝内经》赞以博大精深,毫不为过,可惜作者仍只能仰望其高,难以俯瞰全貌,那是人类截止两千年以前的千千万万年岁月的智慧结晶啊!在此,只能摄取其要,显示其重要的科学思想和和科学成就.

不过,还是让我们重温达芬奇的话:对于古代著作家的知识,作为研究的起点是有益的,但绝对不能作为最后结论.《黄帝内经》的价值首先是带领我们去思考或发现问题,而不是证明它光辉的过去.

从《黄帝内经》可以找到中医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古代科学.有科学成果,必有科学活动,有科学活动,必有科学思想,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活动,最终获得科学成果.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应用技术流传下来,另一部分以理论形式--科学,保存在《黄帝内经》(以下称简称《内经》)中.汉代的《伤寒论》和《针灸甲乙经》属于这类技术性的著作.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