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读书·买书·藏书(2)

读书·买书·藏书(2)

推荐人:墨庄主人 来源: 阅读: 1.68W 次

读书须得买书,读书人如果不买书,却津津乐道谈读书,实在是等于空谈。

读书·买书·藏书(2)

买书需要花钱,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更是要花很多的钱。

所以,我在这里谈一谈书源的事。

书的第一个来源便是借,大凡读书人都是从借书读开始的。所谓借书,一是向公家借,一是向私人借。在大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图书馆,学生读书并不算难事。大学的藏书一般也很丰富。可是,你总不能读一世年的大学吧,走上了社会你该怎么办呢?到了社会上,你如果住在城市里,要读书还是有办法的,城市里也有图书馆,有省立的,有市立的。

一个大城市,顶多有几家公共图书馆,他它们一般建在市中心,读书人去借书读真是苦不堪言,远的几十里,近的有几里。要办图书借阅证,要照相,要注册,还要交押金,麻烦死了。证件办好了,你怀着期望高兴也同时是虔诚的心去朝圣,可是,图书馆不一定开门,就算是开门,也不一定有你要借的书,就算有,也顶多一次借两本给你。你辛辛苦苦地跑腿办事,事后一想,总觉得不划算。其实,这还是沾了你是城里人的光。乡里人哪里有图书室呢,就算乡里或者村里办了个图书室,花了几百元或者几千元上万元买了一些书,可是,这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关干部和邻近的人给鲸吞了,一般的读者你能借到书吗?

向私人借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地说,有些读者也买书,随看随丢的居多,没有几本书可以往外借。喜欢藏书的人他根本就不愿将书借出去,即使抹不过脸皮,也只是将两本可有可无的没有收藏价值的书推给你,你根本就借不到你所要的值得一读的书。作为藏书量相当丰富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借书,因为他自己的书秘不示人,也担心别人会丢他的脸面。说到底,读书的人须得自己掏钱去买书。

但是,我还是劝那些刚刚涉猎书场的年轻朋友还是去借书读,这种人往往缺钱。你可能是一个待业青年吧,还要靠父母养着你,谁会把钱给你去买书呢?就业了,你的手头肯定紧张,而且,你也许又在恋爱,而恋爱是不能光靠两片嘴皮子的,你必须的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这样一来,你的手头就会更加紧张,更谈不上腾出钱来买书了。可是,你又有许多闲时间要打发,也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你如果是通过读书来打发闲时间,你不去借书又哪里来书呢?只是,你可能借不到几本好书,甚至还要遭人几番白眼,丢几回脸面,你心里火辣辣的。这很有些好处,可以促使你想办法买书来读。

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的确是一个道理,但不是至理。认认真真读借的书的道理他是讲透了。但是,在袁枚的时代,读书人少,文盲多,借与被借的关系跟今天比有很大的区别。另外,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说买来的书就一定读不好。一部经典名着,非反复读,摩玩不已,才能读懂读好。借来的书能让你从容地摩玩么?况且,有些书,你读第一遍根本就读不懂,只感到高深莫测,你必然束之高阁。事过几年,你无意中读了许多相关的外围知识的书籍,再从书架上取下这部你曾经没读懂的名着,一下子感到没有阅读障碍了,你的眼前豁然开朗。如果不是自己买的书,就不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能读懂一本比较艰深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你会快乐无穷的,而这种书是非买不可的。

读书人买书有一种极为专注的精神,以我为例。

我还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每个月也可以领二元钱的津贴,这津贴连同家庭少量的补给,我几乎都用在买书上。上师范前在生产队做事,我老喜欢外调,外调虽苦,有时候也有些外水,可以混几个闲钱,也能买几本书。师范毕业那年和第二年的暑假,我曾经两度去过城里的建筑公司卖苦力。我每次去的时间都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日头晒得柏油路流油,口渴了就在水龙头上喝个饱,水龙头里的水,由于管道晒热了,喝进肚子也是热乎乎的。白天,抬预制板上三楼四楼,晚上睡在工棚里,蚊子成群结队咬你。

有时候,我们还要打夜工,这样子辛苦,一天居然能得四元钱。结账以后,我把做工的钱全部拿到新华书店买了书,真是傻呼呼的。并且,大家还以为我是一个怪人,殊不知读书人拥有自己的书的愿望并不亚于乞丐得到金元宝,或者不亚于三十岁的男子抱着他的新婚妻子。此后,不管家庭经济情况怎样,我每年都要买一些书回来。最近几年,我的家庭没有什么大的建设,我用工资积余,每年要买回几百上千元钱的书籍。

由于学会了买书,我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嗜好了。我从不乱花一分钱,肚子饿了才进面馆吃一碗面条,至于西瓜冰淇淋一类的饮料,糖柿果饼一类的副食,我是从不花一分钱的。

最近十年,我也养成了两个陋习,一是抽烟,一是玩麻将。一年抽烟要耗去许多钱,算下来是购书款的几倍,年底算账,实在令人心痛。我却从来就没想到要戒烟,晚上读书没有烟是很难打发时光的。我玩麻将,一般是一个星期在周末玩一次,带一点赌资的玩法,不赌钱的我不玩,赌大的我也不玩。有时候在别人家里做客玩,有时候将别人请到家里来玩。

我是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一次输五十元的有好几次,事后总是追悔莫及。我不是心痛那几个钱,只是感到这钱丢的不是地方,用在买书上该有多好。我总是觉得输一次就犹如送了几本书给别人,身上又掉了几斤肉,多么心痛啊!这第二个陋习我今年暑假试图戒除,要戒绝终究有点难,有时候还得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因为我们这里是全民玩麻将,你太清高了,人家就断绝了和你的往来。人生能有多久,太可惜了。

买书也有一些学问,一般地说,专着应占的份额大概是百分之七八十,一般书籍和杂志大概是占百分之二十。专着大抵是学识渊博或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写的,他们呕心沥血几十年,有的甚至是耗费了一辈子的心血,才有这结晶和成果,实在值得你认真地去读,去思索,去品味,也一定能使你吸收许多营养。围绕着这些专着,一定还有一些外围的书籍,其中,有一些可能是见识肤浅的根本就不值得你花费时间去读,你也用不着去买它;还有一些却是读专着必须要参考的,你也必须去买的。

一般的书籍和杂志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比如如厕可以带书,乘轲可以带书,在厨房工作也可以带书,这种时间读书只能是读这一类书报杂志的,因为你可以随便一些,可以卷做筒状,也可以不必太专心。这种时间是不太适宜读专着的,专着太厚重,一般来说,装帧也讲究一些,难免弄坏,沾上油渍污点。专着只能摊在桌子上读,还要动笔做笔记。

读书人的习惯都喜欢在睡前还看会儿书,把枕头垫高,把灯挪近,读着读着你就睡着了,书从你的手中滑到床上,你一个翻身压住了书,次日早晨起床,见书变了形,你并不后悔,把变形的书刊整理一下,下次睡前,你还读这种书。一般的书籍和杂志还可以敷衍一下来借书的人,关系远一点的人,你可以直言相告,我的书从不外借。关系近一点的人,如果他是懵懵懂懂的,你会很为难的,这时,你可以将一般的书借给他看,免得疏远了关系。所以,这些书籍和杂志你还是要买一点。

如果是订杂志,你也要讲究一下质量,高质量的杂志,高质量的文章总是不多的,你要谨慎选择。我常年订阅的杂志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新华文摘》,它是一本大型的文摘类刊物,实际上是一本百科文摘,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质量也相当好。第二种刊物是《名作欣赏》,这本刊物里的评论文章,有的写得高深莫测,读下去令人畏缩。但是,我还是愿意读它,要强迫自己读下去,读多了,读惯了,就可以慢慢提高欣赏水平。第三种刊物就是《语文学习》,这是一本行业杂志,我是教语文的,主要是想通过它了解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动态。

一般的平民百姓一年要买很多书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钱是从工资中省出来的,是从牙缝中省下来的。今年,我从一则消息中得知,湖南省知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一年要从黄兴路古旧书店买走九千元的旧书刊。长沙城除了这家古旧书店外,还有两家大书店。一家是目前南方最大的书店——袁家岭新华书店;另一家是五一路历史久远的新华书店。

何光岳先生未必不去逛这两家书店,逛了未必不买书。至少,何光岳先生一年会买一万元钱以上的书。何光岳先生起于草民,现在挂的头衔是湖南省哲学研究所历史副研究员,独立着述颇丰,买书的钱肯定是稿费。他现在已经不是平民百姓了,不然,他五年的工资就是一份钱不用到生活上去,也只能买回他现在一年所购的书。你如果是平民百姓,你买书就非谨慎不可。

报纸上登的邮寄购书的消息很多,可是,书也太贵,因为它加进了百分之十的邮寄费,这样的书如果不是稀世珍宝是不能买的。进书店的机会有的是,就是进了书店,你也要谨慎地选择,那里的书太多太杂,你只能选择你自己所需要的。什么书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呢,这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发展能力定方向。你只能确定一到两个重点学科,其他的也要懂一点,那些普及读物是不可或缺的。

平民百姓去买书最缺的当然是钱,但是,当你怀揣着省下来的钱走进书店的时候,你的心是甜蜜的,凉丝丝的。你自豪地浏览着那一架一架的书,几乎跑遍了全书店,然后再回转来挑选你所最需要的书。买的书到了家,你把它放在桌子上,读目录,读序言,抚摸着精致的封面,轻轻地翻着书页,嗅着里面的油墨香味。这时,你一定是心醉了,像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又像怀抱着一个金娃娃。于是,你提起笔在那扉页上签上你自己的名字,非常的谨慎,也非常的虔诚。至此,你也就领略了买书的无限乐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