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童年印象之三:印象中的节日

童年印象之三:印象中的节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K 次

节日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显得平常,平淡又频繁,本土的按农历来算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小的节日有寒食节,腊八节,小年等;本土的按公历来算有植树节,青年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世界流行的大的公历节日有元旦,情人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护士节,圣诞节等;小的节日有诸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不一而足。

童年印象之三:印象中的节日

还有各种纪念日和特定设立的专门节日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本土节日与洋节日几乎是半月一大节,一旬一小节。人们在期盼与欢乐之中度过自己喜欢的节日,给平淡的生活添加斑斓的色彩和甜蜜的味道,也给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履历增添记忆的沟壑和回味的浪漫。

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我所谓的节日就是过年。因为我童年的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思想极度禁锢,观念极度封闭的时代。春节在我儿时的眼里,无疑就是天堂的短暂降临,我那时就幼稚地理解共产主义就是“过年”。因为,那时平常吃的就是萝卜白菜,土豆咸菜,一年四季难得见到一点油荤,每个月的计划肉都还要买肥的,炼点油好炒菜吃,炼过油剩下的一点油渣,每次炒菜只放几片,根本就解不了谗。

就这还每次与妹妹抢,两双眼睛放着绿光,紧盯着盘子,两双筷子在里面翻来覆去地“抄”,一副贪婪饥饿的凶像,让人觉得恐怖,现在想起来却是辛酸而又温馨。家里如果来了客,虽摆满一桌子的盘子碟子的,其实也就是一个炒鸡蛋是当家菜,其他的也就是白菜萝卜翻来覆去地多弄了几个花样而已。临端上桌吃饭时,爸爸或妈妈还要在背地里交代我和妹妹两个“小土匪”,只能吃青菜,不能动鸡蛋,那是待客的。结果,在饭桌上,我们“两个小土匪”筷子虽在挟青菜,而眼睛却一直盯着鸡蛋,结果弄得客人也不好意思吃鸡蛋了,那情景与“希望工程”宣传画里“大眼睛女孩”的神情酷似。

平时里零食,更是几乎就没有到商店里买过,一是所有副食都要票,也没闲钱买;二是要把票留着买了好给亲戚朋友“送礼”或看病人的。有一次我病了,几天不吃饭,家里优待,爸爸拿票去给我买了一袋饼干,是红薯面做的,很香也很甜,可就是咬不动,硬的跟塑料片一样。就这每天也只给我两片,妹妹沾光也给一片,我们每天捏在手里当玩具,结果,硬是整了一个月才“享受”完。

一般情况是我们一帮“小土匪”去偷别人树上还没成熟的杏啊,桃啊,橘子啊,枣啊什么的;要么就是在生产队收过的花生地里去“淘”漏下的花生,或者把成熟了的各种豆荚或麦穗烧了吃;或者到河沟里抓小鱼小虾烤着吃;或者是到处找那些甜草根,高粱杆来嚼;或者到附近农村油坊里去“整”几块花生饼或芝麻饼来啃……反正只要不是能“药”死人的东西,不论树上的,地下的和水里的都往嘴巴里塞,嘴巴上成天都是黑糊糊的。零食就是这样解决的。

过年了,家里就把平时积攒的带”油荤“的菜,花生,瓜子,糖果,水果等来个大集结。从年前煎,炸,卤,炒开始,厨房就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偶尔还乘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捞一嘴”。团年饭时,更是大显身手,仿佛是在报仇,与鸡鸭肉鱼“血战到底”,只有这时,爸爸妈妈可以默认我们的“放肆”。平常不到晚上十点就已经进入梦乡的我们,此时却是精神百倍,与其说是为了守岁,不如说是为了守那些花生,瓜子,糖果和水果。我的理解守岁就是守它。所以那时过年的第一印象就是让嘴巴痛快的感觉。

平时我们穿衣服的原则就是不破不脏,上一年过年时的新衣服也只在出远门走亲戚时才穿,日常就穿不破不短不小的旧衣服。因为是“计划”家庭的“计划”生活,大人只有在要过年时才从紧张的“计划”里计划出给每个孩子置办一套新衣服,这倾注了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意和寄托,所以,我也把“寄托”寄托在过年时。那时过年的第二印象就是有新衣服穿的记忆。

平时“我”的日常支出也都列入了计划,包括买个本子和笔什么的,需要添置时还要提前“报告申请”,大人批准后也是按标价“下拨经费”充裕度一般不会超过人民币零点壹元,这点节余我有时还可以“合法”或“不合法”地“截留”。所以,我手中“小金库”里的“私房钱”从来没有超过人民币壹元的,偶尔一旦超过,我顿时感觉自己就是“大款”了,浑身都有冲天的豪气。过年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和妹妹每人一张崭新的人民币当压岁钱,面值一元。我高兴的一夜睡不着,整夜都在“考虑”“资金”的安全问题,想把它藏在哪里最保险。到姥姥,舅和姨家拜年时,他们也会或多或少的给压岁钱。一个正月下来,“收入”颇丰,够我一年的私自“消费”了。所以,那时过年的第三印象就是资金创收的欣喜。

平时家族成员都天各一方,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相聚,交流沟通主要靠书信往来,不像现在电话和网络方便,所以,也都是在过年时团聚或相互来往走动,互相了解生活和学习工作状况,倾诉情感,表兄弟姐妹在过年时能够见面玩耍,热闹非凡。因为当时全社会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大人们平时是没有什么假期的,务工务农,当兵上学紧张得很,除非家里出现了天灾人祸,一般是不会请假出门的,大人不能走动,那孩子们也自然走动不了。过年了家族成员们天南海北地相聚一堂,老人孩子自然亲热的不得了。所以,那时过年的第四印象就是“常回家看看”的真实感受。

这就是我印象中过年的记忆。那时虽说物质极端匮乏,但那时过年的氛围和喜庆的感觉却是记忆中最温馨最留恋的。过年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的物质和精神内涵是深刻和悠远的,春联,礼花爆竹,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年,秧歌狮子采莲船……这些符号都是需要传承和体会的。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过年在物质上的意义已经淡化,在吃的方面,每天都是过年的水平。玩的方面更是丰富多彩。但精神和文化的方面却缺失了。所以,我更怀念儿时的过年。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