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优美散文 > 童年印象示例

童年印象示例

推荐人:赵瑛 来源: 阅读: 1.62W 次

夜晚伴河流声入睡,早晨随鸟叫声醒来。听不到机械的喧嚣、看不到高耸的大楼、吃的是野菜、住的是木楼。儿时的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被群山环绕、群树簇拥偏僻的小镇里。

童年印象

包谷花是我们冬天的小吃,每到冬天,同学们都会拎着一个小火笼上学,队伍就像一条火龙盘旋山间,凌晨的山路显得格外壮观。火笼说是用来取暖,其实我们主要用来爆米花吃的,下课后,同学们会赶快提着火笼到外面,蹲好“马步”,使劲将火笼360度地甩起来,火苗就呼呼地燃烧起来,从兜里掏一把包谷甩到烫灰里,几秒钟后,“澎”、澎”、澎”,雪白的包谷花尤如一朵朵绽放的棉花,我们赶快用木棒夹起来放在手心里,左右手交替抬起来吹掉上面的柴灰,再潇洒地抛到嘴里美美地吃起来,上课后又赶快回到教室,有时,那该死的包谷会调皮地在上课时发出“澎”、澎”、澎”的声音,使老师迅速停止在黑板写字的动作,转过身来用严厉的眼光搜寻每一个可疑的角落,我们会蹬大眼睛四处瞅,看是谁又中了老师的大“讲”喽!

吃零食不是我们去选择,而是有机会才能吃。儿时吃冰棒是冬天不是夏天,冬季下雪了,小伙伴们总会用土碗端着糖精水(当时也买不到白糖)到菜地里,一手从菜叶上抓起覆盖在上面的雪粘点糖精水,这样就可以吃到“天然”牌的甜甜的冰棒了,直到小嘴冻得直哆嗦才回家去。儿时喝的饮料要到秋天,等玉米成熟了,收玉米后才可以把玉米杆砍下来吃杆汁,一看玉米杆是纤细的腰板和青翠的皮儿保证那汁就很甜。儿时吃肉要每周等大人赶集后用肉票买回来,炒熟后分成14顿(一个星期)吃,每顿只能放几片肉,几姊妹抢肉吃,儿时总听爸妈说这肉只是炒半熟不能吃,后来才知道是怕我们偷吃了有客人来家没有肉配菜一起炒来招待。

看电影是我们全镇老小最开心的事情。每年能看上一两次,听到那高挂在在木柱子上的大喇叭里通知要到我们镇上放电影了,家家户户的小孩会急忙抬着小凳子到场坝上去占位置,用树枝在地面上画出自己占的圈,然后早早吃晚饭赶快去找到自己占的位置,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大饭店前白白的大屏幕,心里甭提有多激动。家里的大人也会在播影前到来,那时我们还可以向大人讨上5分钱,跑到人群后面,顺着光亮处找到点着煤油灯卖瓜子的奶奶那买上一大碗瓜子,再回到自己位置边吃边看,从电影开始播放到结束我们是不会离开半步,即使想大小便了都忍到结束了才起身。电影结束后要大便就在自己家茅房前随手摘下几片叶子便是手纸、蹲在那两根木头上就可以了。

赶集天是周日,每个星期天才会有几辆拖拉机和一辆大货车到我们小镇上装上很多要到县城赶集的人,所以每到这天,天还没亮场坝上会聚集许多从四面八方甚至更偏僻的寨子里赶来等车坐的人,都是走了几十里路才能到我们小镇上等车坐,与其说坐车不如说站车,其实哪有座位坐,一辆车上要一个挤一个地站它个上百人,人们总会穿着平时舍不得穿的卡基布做的衣服和三五三七厂的解放鞋(当时最高级的服装)进城,有的提着用草捆绑好的鸡鸭蛋、有的怀里抱着喂养的鸡鸭到县城换钱。车来以后,驾驶员总会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最后一个爬到顶蓬上,用竹竿把上车的100来人一排一排地分开,收好一排车费就往前赶成一堆,倒像是赶一群鸭子。驾驶员拿着铁手柄走到车头处使劲摇几转,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的响声车起动了,车一巅一簸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开起来,人们的头上还不时传来头天用洗衣粉洗头的余香,被风吹乱的头发尤如一朵朵盛开的野菊。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县城,这时驾驶员总是第一个下来把后车门打开,就会下来一车“白眉大侠”,人们的整个头都全被灰尘裹满,尤其眉毛最白,一个看着一个笑,只看见一个个的眼珠子在转和一排不用高级牙膏也超白的牙齿。大家总会先拍掉全身的灰尘,然后精神抖擞地带着一周的希望赶集去了,直到天黑了才不得不回到等车那里。那时偶尔争取到1次随大人赶场的机会,前一晚上定会乐得睡不着觉。当时多希望有一个城里的亲威啊!这样就能在城里多呆上一天,享受在小镇上的未见未闻,多踩踩几下脚下的水泥路、多瞧瞧那些2层楼的大平房、多看看晚上的电灯电条的光亮、多听听汽车轰隆隆的声音。

现在富人养的狗是穿着衣裳“坐”在轿车副驾驶上,现在出门坐车是车等人,每天都可以躺在沙发上用“画中画”同时任选电影,出门都是水泥路,听着从自家阳台上鸟笼里发出的鸟叫声,每天打的猪菜也摇身变了“灰姑娘”的身份,成了餐厅高级特色菜,穿的是纯棉面料,每顿吃着不用拿粮票排队买的大米,住的是“宫殿”,交通是在地底下(轻轨)。回想那个年代,不知道是环境变了还是心境变了,现在没有童年那看电影的激情,进城的欲望,吃不出那包谷饭的香甜味儿,房间里闻不到纯天然的气息……

我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了,如今的我,时常穿梭于童年的小径,偶然俯拾几片滴落的花瓣,却不失昔日的芬芳!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