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以假乱真通草花

以假乱真通草花

推荐人:X 来源: 阅读: 1.29W 次

苏轼《四花相似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以假乱真通草花

黝黑而深邃的古运河,载着明月的清辉,默默地流淌着。忽远忽近拍岸的涛声,泄露了那静默里也有的活力,像深远历史中的一声长叹。孕育在古运河畔的通草花手工艺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扬州通草花是以通草为原料,经漂白、裱草片、捏花瓣、粘花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以艺术的手法充分展现花卉的美丽形态,优秀的作品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收藏和文化艺术价值。

戴春富,1940年生于扬州,江苏省通草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7年开始,他随其姐夫钱宏才学通草花技艺,至今已有70年。70年来,他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创了通草花的鸟雀粘毛技艺;将扬州雕漆与通草首次结合起来,开拓了通草花的制作手法。

6月30日,我们来到486非遗聚集地,见到了戴春富师傅,他正在认真地教徒弟制作通草花。戴春富对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总是倾囊相授,已正式收徒10多人,其中有大学生、有从外地辞职专门学艺的年轻人。

戴师傅向我们介绍一幅大作品需要耗时两个月,而简单的一朵小花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每一幅作品,每一朵花,每一片花瓣可以说凝聚了通草花手工艺人全部的心血。戴师傅说:“你看这一朵花,它的花瓣展向,花纹走向不仅需要我们细细观察,更讲究手下功夫,刀下功夫,我们通草花讲究的就是以假乱真,不是真花,但要胜似真花。”确实,我们在展柜仔细观察了戴师傅和他徒弟的作品。有的圆滑如花妖,轻佻如勾引,有的不紧不慢、不声不响、不骄不躁、寂静芬芳、泰然自若,有的尽情绽放,有的羞涩含苞,实在惹人喜爱。

只要一有时间,戴师傅就观察、写生,逐渐掌握了四时花卉生长的规律与不同品种花型的特点,可以说千姿百态的花卉无不烂熟于胸。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制作的通草菊花盆景才会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追求逼真,但又不为“逼真”所束缚。

之后,我们又向戴师傅的徒弟了解情况,其中有一位来自扬州大学历史学院的学生,她向我们介绍:出于对通草花艺术的热爱,她专门找到戴春富师傅拜师学艺,拜师三年来,每周都会来486非遗聚集地学习通草花技术。这不禁令我们感到震惊,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时代,大部分人追求利益至上,但他们却能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来保护传承这些古运河畔的历史文化。

春秋肇始,楚汉隆兴。隋唐鼎盛,明清繁华。2500年漫长岁月,催生出灿若繁星的人间瑰宝——通草花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长,种类多,品味高,活力强。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46项,市级非遗项目202项。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是精神还是物质,他们都无愧为扬州文明的永恒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脉。无论是晶莹的玉器、精美的刺绣,还是悠远的古琴、厚重的雕版,都代表了扬州文化高雅和深沉的品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基因。他们自青史深处走来,闪耀着大汉的漆光、盛唐的灯彩,凝聚着宋人的木艺、明匠的裱工,俨然是闻名海内外的扬州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新的动力。当历史不再是包袱,它就羽化为软实力和加速器。园林陶冶心灵,毛笔书写感情,让浮躁的心态变得纯净。鉴真走向世界,八怪打破陈规,为时代的腾飞提供源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心灵里双手的对话,那与自然的合作,是历史与未来的接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2500年的历史积淀,使得扬州同世界上所有名城比肩而独具特色。通过这扇窗口,将获取扬州城市精神的密码,解开古城文化宝库的奥秘。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