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家乡是一个驿站(二)

家乡是一个驿站(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家乡在古道边,自然沾染不少的古风。古风我理解是带点儿愚和笨,尽孝道也是愚与善同在。老家早年外来户居多,同村居住人家姓氏不一。

家乡是一个驿站(二)

有一户姓颉,祖辈是耕读传家。到我了解他们时,家乡已是家家都有读书郎了。

老颉育有三子,老大自少承继家训,自是为家人多担了些责任,读书也就少了许多。老二读书很上心,当年考上中专跳出龙门,成为当地第一批吃皇粮的人。老三精明,读书不多极会运用,持家有方,立家后迅速成为当地冒尖户。

老颉为人豁达,善待乡邻但朋友极少。记得他,缘于是我父亲的朋友。父亲也是古怪人,友人更少。这两人成朋友,不要以为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是谁也不用说话,可以坐一整天。然后,第二天假如无事又凑一块静坐,相对无言。由于俩个人不爱多说话,加之上了年岁,路头路脑小辈遇见,极恐逃之夭夭。

故乡习惯对别人称呼小名(也就是乳名),颉家老大小名叫平娃(老大年长我二十几岁)。平娃讲老颉(他父亲)冬季无事,屋里坐烦了就踩雪找我父亲。那些年冬天雪大,半个冬月雪不停,地上雪厚以尺计算。只要出门,鞋就裹满雪泥。老颉带着风和雪到我家来坐,或我父亲披一身雪到他家去烤火。

农家早年,家家堂屋靠北角有个火塘,圪塔火。冬季人们围火夜话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假如能有酒润嘴,那自是神仙过的日子。只是那些年农家没有神仙,多数成为向往的话题,如聊《天仙配》一样,明知道是假的,但仍然聊兴很浓。

老颉一到,我们家小辈打过招呼,瞬间从火塘边撤离不见了,火红的圪塔火边,只有他们俩人在静坐。

平娃说,他们两个人只是坐,不讲话,不知道是早些年相互把话早讲完了,还是不言也懂对方的心事。总之,他们从坐下就极少聊天,从火旺燃到熄也没多少话讲。

想起来,应该是尴尬吧,可是第二天,俩人又在一起静坐,依旧是昨天的情况不变。早先,为了礼仪,俩家人留有作陪的人,做些添柴倒水的事。后来发现俩人不动也不讲话坐一整天,沉默代替了所有,第二天仍然继续着。后来,再也没人陪坐。

俩人年龄差不多,青年时都在外奔波,有相似的苦难和磨砺,也有相似的家庭负担。

我猜,他们相对静坐,内心应该是沸腾着的吧。只是我猜,因为我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过去。

因为俩人朋友极少,经历又很多。冬季无法出门劳作,天天在一起持续无言的交流,就像火塘边的两尊雕像,更像是两只守巢的老鸟。家中小鸟们不知岁月愁,呼朋唤友在雪中闹的欢。更显得雕像的孤独。也许别人不懂他们吧,也许他们很欣慰,找到能相互取暖的伙伴。

平娃家人口多,四世同堂,少闻发生争吵,这在少衣缺食年代极为少见。平娃花甲时,其父母仍健在,是件幸福的事。

人间少有的清醒,大抵多是在静中完成。

他俩相对无言,我一直不解。偶一次夕阳如血的午后,遇无法排解的事,独自走在无人的山路。困惑而迷乱,一阵轻风吹过,突然懂得他们沉默的力量,肩抗压力无言的坚持与厚重。

他们背后的艰辛与未来的期待,都在沉默中疏导着自己。他们是普通人,有无力解除困惑的懦弱,有人前逞强的伪装,只有静坐来缓解焦虑,用时间填平撕裂的伤口。在现实中的那些无助,那些失落,那些无人能解的扣,在各自内心都是变成了自责的鞭痕,常久无法愈合。

世间从不缺少冷漠,更不缺嘲笑。

他们的手掌宽大而厚实,但无法掌控的太多,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而知己知彼的人何其少,在内心沟沟坎坎,在表面还要风平浪静。于是他们心心相惜,惜君如常。彼此领略清欢中的那份懂得。随时光流逝,我渐渐也知道别人无法到达的内心有一个角落,更理解他们当年心灵相互祈祷而无需言语的深情。

现在人爱说,愿有一人懂得背后的苦,此生够了。是啊,我们每天途径的日子,大多平庸又周而复始。曾经出类拔萃,指点江山的时光总如白驹过隙,如风疾过。许许多多值得呐喊几声的过往成了很远的故事

传承是骨子里不易丢失的事,正因为有这些骨子里的坚韧,才有了我们理直气壮喊叫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底气。

平娃家庭在极贫岁月里一直和睦相处(那些年家家吵架是常态,人常道穷吵穷吵,越吵越穷),成为邻家模仿的典范。

记得平娃65岁时,因次子外出做生意亏本而返,平娃百般心酸一时齐涌心头,转而怒气爆发,无法遏止,唯独一次动手打次子。次子年少灵动,本想远行替父分忧,岂料事出意外,空手而归,舍本无利。平娃狂暴,折树枝鞭打罚子。子少心中委屈万分,枝未上身,心中自责已如涌泉而出,为货而哭为亏损而涕,丝毫不觉父亲枝条轻重。

其母闻声而至,一同泪如雨下。

平娃母亲仍在(其老颉己谢世),只是腿脚颤颤巍巍不灵变。平娃极孝,曾说,妈在,哪哪都好,就是她百年时,怕自己无法磕头尽孝了。

老人耳不背,听见孙儿哭,助拐扶墙至。见状。急举拐打平娃:越来越行了,敢打我孙子!

平娃见状趋避几步,其母急打不得,气喘吁吁。平娃急返身扶母,躬身背对其母说:妈,我不跑。你慢慢打,小心闪了你的腰了,是我错了。

其母击数下,击其后背,平娃文丝不动。

其母泣而骂:你还不跑,还敢使老牛劲(犟牛)!

后平姓妻与子扶老母亲,皆无言。

平娃认错,扶母进屋。后叹息说,妈打人没以前有劲了……

孝顺父母是古训,更是为人父为人子代代相传的道德理念,也是治家修身的功课。孝顺,只有孝了,才顺。

我们在庸俗的日子里坚守着道德伦理,在贫困年岁中坚持着古风古训,才使一代又一代人在不停地进步,在代代更替中慢慢的实现最初的期望。

我与平娃的下代一同在故乡长大,在父辈的训诫中慢慢成长。

我们同平娃都在变好,无论是时代,或是生活都在不停变好。我们的父辈都已作古,后辈在他们的影响中,勤奋而不懈努力。

今年,接喜讯,平娃孙子,也就是次子的儿子,考上北京大学。

了不起,家乡历朝历代他是第一人高中此校。乡邻莫不以此为傲。

家风传递是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滴水珠,非一个浪头就惊艳长河。我想,孝而贤才是家风传承的精髓,无孝而贤,没有听闻过。

古道犹在,古风犹存。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