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新疆纪行50: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新疆纪行50: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推荐人:黑桃K 来源: 阅读: 1.68W 次

“柏孜克里克”在维语中有“山腰”之意。千佛洞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摘自百度百科]

新疆纪行50: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我们沿着狭窄的过道往前走去,来到另一个入口,过安检,走到一个小平台。这里又有另一间小店,卖的东西和和前一间店并无差别,只是这一间店更加宽敞。

当时我并不知道千佛洞就在火焰山山脚下,我以为离得很远,我以为我们在等景区观光车,结果等来了一位解说员大叔。他皮肤黝黑,瘦瘦的,普通话讲得很好,带着一点口音,听着却是喜感满满,幽默十足。

他在平台上和我们说,在佛洞里不能拍照,但是在外面可以拍。他带着我们沿着楼梯拾级而下。

我走在后边,不知道话题怎么就谈到旅游去了,他边走边说,“你们去景区一定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次就换一换,来景区就不拍照了,等一会儿上车再睡觉。”惹得我们一阵狂笑。

走完了楼梯,来到一个小平台,这时就能看到千佛洞了。它们就像是土质房屋镶嵌在山体中,只能看到门,透露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洞窟如此之多,但是能够观看的只有几个,其余的都被保护起来,用铁门锁着,旁边有个告示牌:游客止步。

解说员带着我们走进能够观看的洞窟,并给我们做适当的解说。洞窟里的壁画,在历史上遭受多次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被割下来运到国外,所以,洞窟里的壁画基本上残缺不全。

洞窟里的光线较暗,加之历史久远、破坏等因素,壁画的颜色跟暗淡,失去了原本的鲜艳,要很仔细的看、仔细听讲解员的解说才能分辨出这些壁画画着什么内容。

在中间的一个佛洞中,部分壁画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依稀能够看出人物栩栩如生的神态、动作,根据仅存的壁画,能够想象得出曾经的千佛洞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绚丽多彩。只是那先人创造出的瑰宝,现在只剩下残垣壁画,心中觉得十分惋惜。

在百度一搜,能搜出很多关于千佛洞的信息,又涉及到历史、宗教的内容,此处不做过多的摘抄。

在最后一个佛洞门前,有一位老人拿着乐器在演奏,导游说那种乐器叫做热瓦甫。我们在平台上随意拍照,他的演奏曲,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千佛洞下有个河谷,这和来火焰山路上所见是同一个河谷,只是此处的河谷更宽一些,青草更加茂盛,还长着高高的绿树。山黄、草绿形成鲜明的对比,照片拍出来,格外好看。

站在平台上往河流上游望去,能够看到远远的天山山脉,这条被称为木头沟河的小河,河水就来源于天山的冰雪融水,为这干旱的土地带来一点生机。

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看的并不多,以听讲解为主。吐鲁番的气温依旧是热得让人难以承受,我们只在平台上拍了几张照便原路返回了。

回到景区的店铺,我们走进去休息乘凉。店铺门前有一张桌子,但已有其它游客坐着休息,我们只好站在一旁。

一大妈走到放在门口的冰箱旁,看着冰箱里的大西瓜向老板询问价钱,最后,一个大大的西瓜从冰箱里搬了出来。

我问大妈,“这个西瓜多少钱呀?”

“80块。”她回答得很轻松。

“好贵。”我说。

“没事的,这里太热了,不吃点凉的东西不行的。”大妈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在高温的吐鲁番,这身打扮也增加了不少的炎热。

老板把西瓜搬进屋里,不久后,用个托盘把切好的西瓜端了出来。大妈招呼团友,“你们来吃西瓜呀,还是冰的。”

一片甜甜的、冰凉的西瓜下肚,一股凉意从我体内蔓延到全身,将炎热驱赶,那一刻,仿佛自己的体温降了下来,瞬间觉得舒服多了。这就是幸福的感觉。

我们围在一起,将那一大个西瓜消灭。吃完后。我们收拾一下,走回停车场坐上小巴,返回乌鲁木齐。

至此,新疆之旅的行程都已经结束,等到了乌鲁木齐后,大家解散,各回各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