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无上清凉

无上清凉

推荐人:性淡如菊 来源: 阅读: 5.87K 次

无上清凉,多年后再读弘一法师此贴,突然如一缕佛光穿透心灵,身体猛然震颤了一下。那如清泉般流淌的点画,无声无息,浸润心田,便顷刻间清凉到底。

无上清凉

无上清凉,是佛的境界。当一个人修心到最高境界,便会身心俱忘,到清凉之境,自由之境,心无一物,了无尘埃。那世间的一切,不过是天空中飘过的浮云,转眼就会逝去,而永远不变的只有无边湛蓝的天空;名闻利养、爱恨情仇,我们所执着的种种,不过犹如镜花水月,不过是空影空花而已。什么都是看了就忘的风景,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鸟儿飞过天空,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心,尽虚空,佛,众生,原不过就是一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一切本来就是清静的,甚至连清静二字都不可得。

外界的纷扰,心中的欲望,都静静如雪后的原野,尘埃落定,波澜不起。

无上清凉,究竟是怎样一种境界?常常听到禅师说:火中乘凉,粪里乘凉。那是火里冰雪,粪中净土。

那柳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禅境,仍还有我,我是何物?不过是寒江·、冰雪、无边的清凉、水底悠然自在的鱼儿。那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的佛偈,也还有我,不过此我已近无尘,明镜台、菩提树,俗世之人能达此境,也能感受到那份清凉。真正能达到无我的是六祖惠能,佛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超逸一切,忘却一切,成为千古绝唱。当六祖惠能,听五祖静夜说法,当说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豁然大悟: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慧能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色,不执着于无,不执着于有。游走于色中而能觉空,流连于有里而能晓无,自在悠然,以至无碍。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并非唯心主义,取法中道,不偏不离,才是佛道。站在佛门之外,朝内窥视,没有拈花一笑的顿悟,也没有口念阿弥陀佛的执着。今生注定自己只是凡夫俗子,只是在这滚滚的红尘里拾取一丝清凉。希望两眼看不见世间的浊,两耳不闻世间的恶。起心动念,多一点善意,多一点慈悲,也对得起这份清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默念《心经》,顿觉无上清凉。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无上清凉,也是高处不胜寒!但高处也春暖花开,足踏莲花,无欲无求,处处随缘,自由无碍。

也听说:人间本是净土,我本是佛。俗话说:信者有,不信者无。这只是一种信仰。我且信仰一下,把人间变成天堂。焚上三炷心香,朝心顶礼膜拜,一炷曰:戒;二炷曰:定;三炷曰:慧。双手合十,朝心磕三个头,一叩首:礼敬;二叩首:发愿;三叩首:忏悔。

一念礼拜十方佛——佛在心中。

佛者何物?尽虚空而已。无边、无量、清静……

阿弥陀佛。

佛我合一,无上清凉。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