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多子就多福吗

多子就多福吗

推荐人:游子 来源: 阅读: 8.51K 次

写了好多年东西,我始终不敢把笔伸向我的家庭,更不敢写我的父母亲。这倒不是说我的父母亲为人不好,更不是因为我家兄妹众多,随着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怕我的父母会被补罚超生款。而是多子是否就是多福,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始终没有解开,因此,一层浓雾般的阴影一直在笼罩着我。

多子就多福吗

我家在粤东南阳山区。父母都是种田人。我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在村里算是个大家庭了。我作为长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受父母传统观念影响较多些。因此,每当邻居们用羡慕的囗气对父母说:“儿女多,福气大,日后抬几条石板都不用找别人” 之类的话时,不但父母心里美滋滋的,我当时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感。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知道父亲很信神,是个地地道道的迷信“教徒” 。而夫唱妻和,母亲也是如此。在我十多岁的时候,听说有这样一个至今想来既有趣又有点谎唐的故事,说父母新婚不久,由于求子心切,父亲便与村里几个已婚青年,跋山涉水几十里找到“温公先祖” 的风水宝地,并在祖宗墓前烧香祈愿,虔诚地跪下双膝——说来也巧,同父亲一起去的几个人回来后,一年或二年不等,都生下了一个男孩。

当时听了这个故事,我好感激我的父亲,我想,是他在祖宗面前烧了高香虔诚跪拜才使我来到这世上的,而且招来一群弟妹,岁数间隔多的四岁少的一岁。就这样,我的家里总是热热闹闹叽叽喳喳的。到了晚上,常常是朗朗读书声和弟妹的吵闹声、无奈的哭声组成的一部生活交响曲。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里,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农村一个工分只值一毛八分钱。我家光靠父亲一把锄头挣工分,我现在无法想象父母亲是怎样把我们养大的。

诚然,最经典最可回味的一句话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以后的日子,“望子成龙” 的祈愿在日夜祷告着双亲。他们所企盼的是,子女长大后个个有出息,或有工作,或挣大钱;个个都能娶上老婆,子孙满堂,光宗耀祖。但,现实回报我父母的,却总是操劳,无止境的操劳!

有时,我也埋怨自己无出息,不能为父母争气。但细想起来又原谅了自己。试想,就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教育质量,加上早晚要上山砍柴割草、开荒种地等等一些家务在身,能有多大出息呢?所以我只能说虽有高中文化,却只有小学水平。而父母却认为,付了学费,又升了年级,就一定有出息。另外,我的家庭传统道德方面的教育还可以,比如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说,做人要正直,祖上辈辈都是老实人,不能偷不能抢等等,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方面却等于零。因为父亲也大字不识几个,他只在私孰学堂里念过两年书。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也变化很大,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家都盖起了新楼房。而我家却没有,住的仍是曾祖父盖的砖瓦房,属于我父亲亲手营建的也有三间瓦房,但与村里的楼房相比,明显是两个年代的建筑物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打心眼里佩服我的父母,因为我知道,是父母的勤劳和省吃俭用才使我们有一个“窝” ,那一砖一瓦都来之不易啊!

最使父母感到头痛的事是,弟弟们的婚姻问题。你看,我老大结了婚,老二又该找对象了;老二结了婚,老三又……操心了这个又操心那个。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娶亲嫁女的婚俗也越来越讲究,聘礼聘金愈来愈多。我年年回家探亲,发现父母或沉默不语,或大发脾气,或彻夜难眠,都是为了一个“钱” 字,都是因为缺钱少钱办不成事而困惑,一个歪歪扭扭的“愁” 字好象总是贴在父母的脸上。唉,父母这大半辈子总是一重欢喜一重愁,我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他们才能够安度晚年?

由于父亲担负着全家的重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说,还常常为缺钱办不了大事而伤透脑筋;由于母亲操持着没完没了的家务,加上多生育之后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现在双双都落得一身病痛,而多子多福不知从何说起?

也许,我的父母所理解的“福” ,就是有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天天重复着给这个擦屁股,给那个洗澡洗衣服,还有担水做饭和啰啰嗦嗦的训话,就是福!或者等孩子的孩子长大后,这个叫爷爷那个叫奶奶,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

人们总是为自己父母亲写赞歌颂词,而我这篇关于家庭的琐谈算作什么呢?我无定义。现在我只想轻轻地对父母亲说一声:累了,你们就歇歇吧,别再为我们操心了!

呵!百般付出,而不求索取和享受,这,就是我可亲可敬的父母。

(作者:温金油)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