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一座高山——汤胜星

一座高山——汤胜星

推荐人:短文学用户4809 来源: 阅读: 2.13W 次

我的家乡境内崇山峻岭,山峦叠翠,大大小小的山丘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山的四周是山,山的那边还是山,山与山夹缝之间有良田河谷,村民依山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绵延万载,亘古不变。

一座高山——汤胜星

这些山海拔都不高,数十米居多,最高不过一两百米。山势平缓,没有悬崖峭壁,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区人。但这些山郁郁葱葱,植被良好,不像西北的山,荒秃秃,黄澄澄,不毛之地,寸草不生。

我们村最高的一座山是火箭坡。从它的名字应该可以判断,这座山高耸入云,像火箭一样直插云霄。这其实有点夸张,它只不过比周边的群山稍微高一些,因此显得突兀罢了。

火箭坡在徐家垄,离村子较远,要跨越螺丝丘村,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达到。这里山高林密,是我们小时候斫柴的最佳地点。村庄周围的山上都是些茅柴杈柴,不经烧,要斫硬柴必须到徐家垄。所谓茅柴就是茅草柴,细小的蕨类植物之类,还有一般的是杈柴,就是一些矮小的灌木。最好的是硬柴,就是一些杂木棍,斫成尺把长,丢在灶膛里,有几根就能做熟一餐饭。

徐家垄有数座山峰山谷,均是丛林密布,树高柴厚。基本上每个周末放学后,我们都要到徐家垄去斫柴。同村差不多大小的小伙子几个人一起出发,沿途要走半个小时。达到徐家垄后,一般会去火箭坡斫柴。每个人半天也只能斫到一捆柴,用背驮回家,手脚快的可以斫两捆,挑着回家。到家后赶昼饭都有点晚,如果是下午出发的,回来时一般都要天擦黑。

小时候去徐家垄斫柴,不仅仅是给家里烧火做饭。读小学时,流行自制洋火枪。这种手枪制作工艺较复杂,先用铁丝拧成手枪的造型,在枪架上,串着几个脚踏车链条的链扣,这就是枪管,链扣的另一个孔供枪栓活动。最前端的链扣需要打入一个脚踏车辐条顶端的螺帽,以恰好留出一个火柴棍大小的孔。整串链扣和枪栓分别用从自行车内胎剪下来的橡皮筋箍好,使用时掰开最前端的链扣,将火柴棍塞入螺帽形成的孔并向外拉出,而火柴头上的火药则留在螺帽内。扣动扳机,枪栓高速撞击火柴头的火药,从而产生能让我们无比满足的巨响和烟火。所有上面说到的脚踏车零部件,大多是平日里苦心搜寻得来,凑齐所有材料殊为不易,而如果做工不细,还可能做出不会响的哑巴枪,被其他小伙伴笑掉大牙。因此,能拥有这样一把威风的枪,无疑是当时一个孩子所能奢望的最大财富与骄傲。

当时,我就自己做过这种枪,但是还缺少一样材料,就是脚踏车辐条顶端的螺帽,怎么办呢?当然是去买,在金盘岭公社有一家合作社的五金店,里面有脚踏车辐条卖,七分钱一根,可以买来把螺帽转下来使用。但是问题又来了,没有钱。于是我们就向徐家垄火箭坡出发,去斫柴卖,斫一根枞树,约摸三十多斤,扛着走过陈家坳,走到金盘岭,当时金盘岭有一家养路段,炼柏油修马路的地方,不知道是买柴炼柏油还是买柴给食堂做饭,反正他们收柴,我们就卖给他。有一次卖到两毛钱左右,花七分钱买一根脚踏车辐条,两分钱吃一根绿豆冰棒,还有一毛多钱结余,走在回家的路上是连蹦带跳的。

上初中后,依然要到徐家垄斫柴。当时的金盘岭初中食堂还是用柴火做饭,食堂只提供米饭,米和菜要自己从家里带,一带就要带一个礼拜吃的菜,中途是不能回家的。冬天还好些,夏天的菜经常是两三天就坏了,腌菜常常是长了白乎乎的毛还要吃。礼拜天下午返校的路上,尽是些挑着担子的学生,一头挑着米,一头挑着菜、书本、衣物等,匆匆赶路。那么学校食堂的柴是哪里来的呢?要学生自己提供,一斤米要配五斤柴,读书的人家家户户都要送柴来,稍大一点的学生就自己斫柴,年纪小一点的就由家长一起斫柴送到学校。我们一般是到徐家垄斫一根枞树,扛到学校,配一星期的五六斤米没有问题。有时候开学时父亲也会斫很多枞树,用独轮车推到学校,基本上可以保障大半个学期的供应。

徐家垄火箭坡的柴是斫不完的,年年春天,满山深深浅浅的新绿,一茬又一茬,斫了长,长了斫。有的年份会判山。所谓判山,就是南鄱阳地区没有山没有柴的人,到我们这里来买走整座山的柴。判山一般是整个村的男劳力都出动,驻扎在我们村,白天到山上斫柴,晚上就生火造饭。一捆一捆的柴从山上斫下来,用独轮车推到村里,找一块空地堆放,一堆一堆的,很有气势,也成了我们小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便利用这些柴垛做游戏,学着电影里的情节玩缴枪不杀,玩冲啊,也玩捉迷藏。按照路程远近,火箭坡判山斫的柴本来是不需要再推到我们村的,可以走陈家坳直接上马路,再等拖拉机来统一运走,但是据说陈家坳村人不让走他们的路,无奈,判山斫柴人只好将柴先运到我们村,再经过蔡家、柳树陂,再弯过陈家坳运出去,费时费力很多。

徐家垄的山不仅柴密树粗,而且也是放牛的好地方。生产队时期的牛都是统一放的,分田到户后家家都有牛,下午放牛也要赶远一点,赶到徐家垄去放。徐家垄因为离四周村庄都较远,因此草十分好,在这里放牛会将牛养得膘肥体壮。放牛时最得意的事是可以摘野果。徐家垄不缺野果,而且品种多。最多的是山楂果,就是北京人串冰糖葫芦的原材料,随手摘几颗,放在衣服上擦一擦,就往嘴里塞,酸酸的甜甜的;还有一种叫棠棣,果实带刺的,要先用脚踩一踩,将其身上的刺踩平,再剥开,里面黄黄的果实一粒一粒的很好吃;野山泡则到处都是,山脚下,小路边,随手可摘,吃不完可以装在口袋里带回家给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孩童时每到傍晚时分就坐在门槛上,等放牛回来的爷爷,他总能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各样的野果给我们。每年盛夏时节,徐家垄火箭坡最多的是杨梅。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年年都会去徐家垄摘杨梅。这里的野生杨梅树多,杨梅个大味美,只要能爬山会爬树,一下午能摘到满满一菜篮,驮在背上运回来,后背上的汗水伴随着杨梅流下来的汁水将衣服染的通红…

家乡的山山水水承载了多少儿时的欢乐与梦想,徐家垄火箭坡也在21世纪初县里进行林权改革时分给了我们家。时代进入到2014年,九景衢铁路项目上马,规划线路从徐家垄火箭坡穿过,项目部征用了我们家20多亩山林,在火箭坡内部打通了一条隧道,2017年底正式通车,现代化的高铁呼啸而过,一声长笛,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火箭坡这一座高山,依然挺拔在群山之中,注视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随着时代的滚滚洪流,奔涌向前……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