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不解三山缘

不解三山缘

推荐人:沧海一粟 来源: 阅读: 1.08W 次

小女的一句话,改变了数日前的计划,取消了小长假宜兴南山竹海的行程。终如人生难测,事事难料。计划总不及变化……。

不解三山缘

也罢,晚餐时一商量,自是一番对比权衡,最后定下来。

就近一一目标三山岛!

往事遂浮于脑海,定格于95年的一个初夏,应兄长老钱之邀,与其家人前往西山游玩,近石公山处一码头,雇一水泥机帆船前往三山岛,往返用银四十元。

时值艳阳当空,澄澈的蓝天,烟波浩渺的太湖在阳光下波光潋滟!

水泥船柴油发动机的嘟嘟嘟声打破了湖面的宁静。远远望去小岛如湖面突兀的一团绿色,靠近处岛上古木参天山色葱笼蔚然,几幢民居掩影在那片绿色中。

登岛处是岛的西岸,叫西湖码头,残旧的石码头充满了年代感,因是第一次上岛,情况不熟,时间也紧,只是在码头附近走走。穿行在果树菜畦民居间青石小路,虽不见人踪,但感觉极好,几根扔在果树下的粗壮青石条引起好奇,让我们研究了一番,三米多长的石条雕着精美花形图案,每根上还刻着字,笔法苍劲。周边草木清新,水渚汀兰。鸡叫鸟鸣,更显岛上的清寂。行走间遇一位近五十岁的男子,体高肤黑,头顶微秃,看到我们一行四人有些愕然。友善地问:"从哪来的,如何来的"。言谈间,知道三山岛是太湖中唯一一个行政自然村,未通水电,数百户人家,人口不过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遗世独立,怡然自乐。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岛外求学或工作,难怪见不到人影。

他介绍说;他姓秦,秦姓是这个岛的大姓,是宋代与苏东坡齐名的大文士秦观,字少游子嗣的一支。他还是这个岛上陈列馆的馆长。热情地邀我们去不远处的陈列馆看看,说是陈列馆,就是一老旧民居,他摸出钥匙打开门,一股阴湿的气息扑面,昏暗的小房里摆了几个破旧的橱柜,里面放着些像石又像骨的东西,还有几个残陶罐和粗糙的瓷碗。他拿起根腿骨状的石块,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化石,这馆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三山岛发现的遗存,他的叙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三山岛远古的画卷……!

时值中午,我们请求在他家吃饭,用十元买了他十个正宗土鸡蛋,五元钱在芦苇丛中的渔家小木船上买数条鲫鱼,地畦里采摘了二样蔬菜,于是,四个人吊井水淘米洗菜,燃薪火于灶堂烹湖鲜,竟然还买到二瓶啤酒。正午的阳光透过浓浓的树荫,洒下一片斑驳,简朴的秦家小院因我们的一顿中餐而显生气。

二上三山岛时隔三年,春节将至,我全程陪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陈主任、严老师组织的北京少儿冬令营来苏南釆风。活动最后一天,陈主任说:"车票要晚上八点返京,这一天时间应去个哪"?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一一三山岛 。

苏南的冬季阴冷潮湿。当六条快艇划过平静的太湖水面,驶向三山岛,迎面是彻骨的寒风,寒风中却回响着孩子们兴奋得尖叫。

这次登岛在东码头。凡靠码头处周边多有人家,阴蒙蒙的天更显冷清的村庄仍不见几人,在一条小路口,他们带来了二挂鞭炮,清脆的鞭炮声炸响在山脚下,回荡在荒村野渡间,也唤醒沉寂的山村。

按计划,每人十元,每组十人。以组为单位自己去与村民沟通解决午饭。下午集中总结中饭情况。必竟是大城市,皇城根下的孩子,城市的优越感已浸在基因里,毫不怯场。口甜、灵巧,雉嫩的小脸笑咪咪的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的。尤其,那拖着长长的儿话音。淳朴敦和的村民哪见过这场面?这些孩子很快就找到人家。这家的年糕、那家的菜肉团子、秦家的腊肉、黄家的咸鸡。地头的蔬菜,池塘边的欢笑,灶火边映着通红的笑脸,这些孩子的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他们雉气未脱的笑闹声为山村带来了活力,让阴蒙蒙山村从沉闷苏醒充满生机。这次之行认识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农家乐老板一一永明。并与三山岛结下不解之缘,

之后,或只身或呼朋唤友数次上岛。这个有着远古文明与近代人文厚重底蕴的小岛,曾留下无数凄美的传说,吴王小女胜玉的水冢、娘娘庙,太平军等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更具诗情一般的清晨,画意一般的黄昏,优美的自然风光,恍如隔世,犹如现实中世外桃源,静谧而致远,已成内心向往的躲避喧嚣,避世离俗的佳绝处。

三上三山岛应是千禧之年,世界正完成了世纪的交接,世纪的曙光普泽着这个蓝色星球。全世界为之欢腾。而那一年我却五次上岛。名为避世实为疗伤,用终日放浪形骸掩饰内心的无奈,我需要放慢躯体的脚步让它等等我得灵魂……!

站在湖边,昳阳余辉,霞光满天,极目处水天一色是那样平静祥和,而内心深处却早已是风雨飘摇,痛苦与徬徨,我挣扎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处。

现在的三山岛已被开发为太湖深处的一个重要5A景区,商品意识已使它蒙入俗尘。

风光依旧,景色依然!

但坐在溶溶月光下仰望星空的感觉已荡然无存……!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