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槐树店的变迁

槐树店的变迁

推荐人:铁人 来源: 阅读: 2.05W 次

说起“槐树店”,恐怕知道的人为数不多啦。就连“槐树店”附近的人算起,我估摸着50岁以下的人也未必知道啦。“槐树店”就是现在的高村乡所在地,亦称“高村店”,当地人简称“店子上”,它就在侯马市西约10公里的地方,处于侯马至绛州(新绛县)的中间,在公路北侧。说“槐树店”现在多数人不知道,是因为“槐树店”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它由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翠花岭畔的一颗明珠。

槐树店的变迁

说起“槐树店”的起源,至少那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我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生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的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在那种形势下,我们中华民族显得是那样的无奈。一棵槐树矗立在侯马到绛州(新绛)公路的途中,在残风的摇曳下,显得也是那样的苍凉,那样的彷徨,那样的枝残叶枯;在槐树的南侧就是侯马去绛州的“公路”,那时候的“公路”无法与现在的公路相提并论,一条由石子铺垫的“公路”坑洼不平,只不过是比一般的乡间小路宽一些、质地坚硬一些罢了。就在这条“公路”上,颠簸着来往通行的新型胶轮骡马大车和古老的老牛木轮大车。

在那交通工具缺乏的年代,为了生计的人民只好徒步在这条“公路”上。你看那肩抗的,担子挑的,手提的,小车推的,自行车驮的,俩人抬的,各种运输形式应有尽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来往的人们川流不息,走累了,人民就要歇一歇,在那歇呢?人民习惯在树底下,高台上。选在树底下是为了乘凉,尤其是在夏天,选在高台上,是人们放东西方便,尤其是人肩抗的东西在高台上很容易放下和抗起。这样一来,“槐树店”就成了来往的人们谢脚的好地方。“槐树店”恰在侯马和绛州的中间,这样,不论是从侯马去绛州的人们,还是从绛州来侯马的客商,一从出发地启程,就有人高喊:“伙计们快走啊,走到‘槐树店’歇啊,要不去晚了,就没有好地方啦”!久而久之,“槐树店”成为人民赶路中途歇脚的向往之地,成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活动的一个方位,成为当地新兴起的一处“名胜”,走南闯北的人民把“槐树店”的名字传向远方。

当年“槐树店”还是日本人注目的一个地方,那时,日本鬼子侵入我国,占领了我国大部土地,侯马是晋南交通方便的一个地方,且有火车站,这就为日本鬼子在这里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提供了自然条件。日本鬼子在侯马车站卸下的货物要运送到绛州,“槐树店”是必经之路。那时候,由于交通工具匮乏,日本鬼子要找老百姓的车给他们搞运输,在运输中,那时候的老百姓见到日本鬼子运的大米、罐头等物很是眼红,因此在“槐树店”休息的时候就做“手脚”。开始日本鬼子还没有发现问题,久而久之,日本鬼子发现运输的货物见少,但就是不知道是啥原因。

后来,日本鬼子对在中途“槐树店”休息的问题引起了警觉,发现老百姓在这休息时有内外联合倒运他们货物的问题,因此,对“槐树店”就在意起来,日本鬼子采取多种措施,如中途不休息、审查身份、对车辆检查等,遏制了老白姓窃拿他们货物的问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运送货物的老百姓,采取了在途中窃拿物品的方法,特别是在车队中间的车辆,押车的日本鬼子在车队的前后看不到他们,他们就趁机搞一下,把搞到的东西丢在“公路”一处明显的地方,等返回来时再去找回。后来,这也被日本鬼子发现了,他们就在每辆车上派一个押车的,老百姓眼巴巴地看着一辆辆车运的白面、沙糖、布匹,只能望兴而叹气了。年复一年,就这样,“槐树店”的风云一直到1945年才结束,“槐树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迎来送往的人们在这里歇脚的习惯越来越浓盛。

不知道何年何月何人,看中了“槐树店”的风水,便以槐树为靠,建起了简易土坯小房,做起了卖水、卖小吃的生意,一来给歇脚的客人提供个方便,二来借机赚点小钱。至此,“槐树店”才有了眉目。一年,两年……越来越红火,成了名副其实的“槐树店”了。一到中午,店家就忙活起来,打完烧饼就熬“羊汤”,炸完油条就做“胡辣汤”,忙的不亦乐乎。来歇脚的客人,在店家准备的简易小桌前的小板凳上一坐,只见客人们掏出自个带的馍,掰在碗里递给店家,店家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着勺,嘴里喊着:“羊汤一碗”,两手配合的那样熟练,片刻,一碗热腾腾的“羊汤”端给了客人,客人端过“羊汤”放在嘴前不停的吹着,等吹的不烫了,便一口一口的把“羊汤”喝完,又把碗递给了店家,嘴里喊着:“真好喝,再添一碗汤”,店家又给客人舀满了碗,这时客人才慢慢的吃起来。在这里有个习惯,就是买“羊汤”时,多喝几碗汤不要钱。因此,一般出们的人都自个带干粮,买碗“羊汤”泡着吃,为的是能多喝几碗“羊汤”。你再看那个客人,买了油条,舀了碗“胡辣汤”,一边吃,一边喝,热的满头大汗,好一个红脸“关公”啊。还有赶车的把式,把车往一边一赶,在给牲口喂好草料后,自个也到店家的小摊上加把“油”,歇一会。待牲口吃完料,他们也歇好了,便“吆喝,吆喝”地赶着大车上路了,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60年代,“槐树店”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里做生意的不只是一家,有卖小吃的,有摆小百货的等等,后来,“槐树店”的规模连年扩大,到70年代,成为高村公社的所在地,好多的公社基础设施都建在了这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此为基地的高村乡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公路两边建起了沿街房屋、信用社、棉站、加油站、商店、移动营业点、粮站、铁厂、火车站、铜厂、学校、天然气站等,特别是近两年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高村乡,在高村乡地盘上营造了一片现代化的生活气息。侯马高速铁路火车站和公路高速出站口,都设在了高村乡的地盘上,这一切,无疑给高村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许多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山西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山西省农村村务公开先进单位”、“临汾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临汾市环境优美乡镇”、“临汾市五四红旗团委”、“侯马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2010年,乡党委、政法办公大楼建成,个种配套设施齐全,班子成员精明能干,一个现代化的指挥部在带领高村人民在铸造辉煌,一个古老而落后的“槐树店”,现在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综合区。说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深圳由一个破烂不堪的鱼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妙哉!妙哉!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