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净土参照

净土参照

推荐人:张姚氏 来源: 阅读: 1.7W 次

1 绿的情怀

净土

一切都在缘中孕育。天以最辽远的蓝做了云的背景,大地将最广阔的臂膀袒露于尘世,远离了耕耘与喧哗,甚至远离了人迹,只有千年万年的静谧固守于此。飘渺的天际,透出一抹似云雾般虚幻的连绵重影,高耸、宽广,冥冥之中竟怀疑是直入云霄的高山,又似日夜与天空相伴的云朵,形态之高峻实属令人惊诧。

一片开阔之处,云和天渐渐拉开了界限,与天际连接之处,起伏压着起伏,起伏连着起伏,一簇簇浓绿无限延伸开来,其间竟是高耸与林立参半,之前的疑惑已揭开,不禁直直昂头望过去,望过去,那高挺直入云端的竟真的是被浓浓绿松翠柏包裹着的重重峻岭。整个天际被这一硕大的屏风遮挡,磅礴的气势不亚于大海的浩瀚,那一重高过一重的浓绿无不令人惊叹,曾几何时,高山被谁人铺上了绿毯;曾几何时,又是哪位画匠为峻岭涂上了一抹新绿;曾几何时,难道是神仙的佛陈一摆,将漫山的翠柏修剪……千年五台山,以如此庞博的姿势呈现于世人。

山路就从这一重峦叠嶂之中以九曲十八弯的姿态展现开来,盘旋萦绕循序而上,舒展而随意的延伸着,弯来扭去把它的柔韧它的绵长表达的淋漓尽致。即便这高耸入云的险峰,在它缠绵的环抱下也会敛去威严与粗粝,变得温文尔雅,变得柔情似水。

一路起伏一路蜿蜒跌宕丝毫掩盖不了这浓绿的浩瀚。自山脚一路盘旋而上,眼光所及之处,无不浸满千姿百态样貌各异的翠柏苍松。远看犹如被一管劲笔浓墨重彩,绿的豪迈,绿的奔放;近看又似能工巧匠细细斟酌,绿的小巧,绿的精致。转瞬间,这绿已被丝丝缕缕白云环绕,蓦然回首,已然置身于这浓绿之中,自己也被这无限壮丽以封存在此时此刻,或许有哪位画匠尽收于画布之上,飘逸的发丝间留有这绿的博大与温情。

高山在重重的挥洒完绿的巍峨绿的率真绿的柔美之后,开始显现它的神秘与博大。沿浓密的翠柏向上,越过整座整座的山峰,在遥远的天的尽头有座庄重威严的绝顶高峰,它巍峨挺拔,鹤立于群山之巅,位于五台山之北,名叫叶斗峰,海拔306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苍劲造就了高山的形态,高山显现了苍劲的姿势。重重叠叠之间,仿佛汹涌的波涛在翻滚,在涌动。大地被这波涛隆重的举起,直至云端,凝固在了那里,完成了这苍劲的一笔;凹凸之间,仿佛起伏的大地奔来其间,泥土石头千次万次的站立,站立得那样危耸那样千奇百怪,每一次站立之后,是静静的矗守。

五台山在天地间以纯净坚守,与尘世的丝丝缕缕化为轻烟袅袅,浮载着历史的印记将无数传说在千回万转中向万物倾诉,也曾由大海中升迁崛起,也曾在历史抒写的”五台隆起“中雄浑壮伟,也曾浮载过冰川覆盖的冰缘地貌,也曾为自己的诸多决绝而喝彩,当巍峨五台鼎立于世间万物之中的时候,它便披了绿色盛装以卓越风姿,向世事传送千丝情愫、万缕豪迈。

千年五台牵动群山之豪情,千年五台协走万物之情怀。

2佛的声音

山峰的挺拔带不走绿草的柔情,峭拔的岩壁抹不掉秀水的酣畅。土地的每一次隆起,都是那样平缓,那样柔曼,那样光滑。在群山的背影里,绿树环绕的点滴之处,有星星点点的庙宇坐落于翠柏其间。

路边僻静处,一座纯白色的门楼静静地伫立在那儿,用洞悉一切的姿势观察着每一个经过或驻足的行人。它似象牙雕刻般细致、精美,上万处缝隙间写满了雕刻者的心绪,那高高修建于顶端的牌楼式建筑,冥冥中透出至高无上的富贵气息。门楼前后承支柱状倾斜筑有四根柱子,为门楼奠定着坚实的根基。柱子两侧分别筑成两只石狮,形态威武,气势昂扬,路人并不知这门楼的由来,但以这尊贵的气势,也平添了几分敬慰,以崇敬的心情走近它,穿越其间。这门楼原是一座庙宇的入口,正对面赫然出现五尊佛位,只是已然面目全非,每尊佛位上供奉的佛像已被谁人挖去,唯有佛位两侧仍能透过斑驳印迹,隐约辨认出些许佛像与尘世的渊源。

与其说是庙,或者是庵最为贴切,因为这里只有女僧出现。庙院很大,松柏森然,夏天的傍晚在这里却丝毫不曾感受到燠热难熬,反倒透出习习清凉,使人无不想坐在庙堂的石阶上,享受晚风和月光,看星星一个一个亮起来。僧尼们并不驱赶俗众,更不收门票,见了人们惟颔首微笑,然后静静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如晚风掀动松柏的脂香似有若无。庙堂中常有法事,钟鼓声、铙钹声、木鱼声,噌噌吰吰,那音乐让人心中犹豫不绝。诵经之声犹如无字的伴歌,又如黑夜的愁叹,更像被灼烤了一白天的土地终于得以舒展便油然地飘缭起雾霭。那一刻,大约任何声音、光线、形状、姿态,乃至温度和气息,都在人的心底有着先天的响应,因而关于佛的很多事可以不懂但能够知道,说不清却能记住。那大概就是形式的力量,气氛或者情绪,整体地袭来,它们不必言说,真正进入到了言不可及之境地,使人从那音乐和诵唱中眺望着什么。

神在哪里?以我的愚顽,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个无苦无忧的极乐之地,望过数尊佛像之后,脑海中仍被孙大圣去过的天宫所指引,仿佛这里的佛都到过那里,设若确有那样的极乐之地,设若有福的人果真到了那里,之后呢?还会到哪里去呢?极乐了还会有心愿吗?丑弱的人与圆满的神之间是信徒永远的路。这样我听见了佛的声音,那犹如音乐般娓娓道来的声音:人念无穷尽,此岸皆残缺,万物求圆满,境在此心中。

3朝拜与皈依

朝拜者的脚步是虔诚的,是神圣的,是不辞辛劳的。每每立于佛龛前看到朝拜者几次三番、几跪几叩首的样子,便极力想象他们的心境,神佛在他们心目中一定是另一番模样,绝不是芸芸众生眼中的形象。更虔诚的朝拜者莫过于藏族牧民,那不远万里,一路磕着长头,经历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路程,只为把自己辛苦劳作的所得,毫无保留的献给心中的神佛,以求得一生的平安。

佛门本以清净自居,而今却很难见到庭院幽深只闻鸟语,佛堂庄严香烟缭绕,木鱼声声诵经阵阵的境地了。如今的寺庙更像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园,人们到那儿去多是游览,于是要收受门票,票价不菲。香火旺盛的寺庙可以供养二十几个香火不好的小寺庙。显得异样的是,人们大把大把地烧香,整簇整簇的香投入香炉,火光熊熊,烟气熏蒸,人们衷心地跪拜,祈求升迁,祈求福寿,消灾避难,财运亨通……倘今生难为,可于来世兑现,总之祈求佛祖全面的优待。许愿是虔诚的,还愿的层次也上升到了最高级别,于是整台整台的大戏在寺庙内开罗上演,唱腔在香烟弥漫中显得异常犀利……朝拜者不同往昔,但虔诚的心情依旧,僧人虽一如既往的躲在袈裟里,但表情却少了以往的庄严,或许时代在变迁,佛已跳出了原本属于他的境界。

佛以他的慈悲、宽宏抚慰着世间虔诚的信徒,致使当一个人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或是看破红尘厌倦世间事事之后,最终将自己的归宿交属于崇敬的神佛,他们无不都是抱着投奔极乐的宿愿而皈依的。即便如此,成为守护神佛和庙宇的僧人,还是给世人留下了一层薄纱般的神秘。曾在与一位僧尼交谈中,无意了解了僧人的心境。世世中她已是儿孙满地,做享清福的人,生活中却因与儿女产生矛盾,心结在事端的起起落落中凝聚,越结越死,直至无从释放,最终她选择了皈依,以逃避与断绝解决了问题。这种方式显然是极端的,问题也依然存在。人的一生是无数是非矛盾,喜怒哀乐所铸就的,一帆风顺的人生近乎于不存在,遇到任何问题就选择这种方式的话,所有的寺庙岂不会被撑爆?更何况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亲情,它比任何金银财宝都要贵重,是无价的,设想当一个生命在离开人世的最后瞬间,最值得留恋的难道不是亲情吗?也许皈依代表着放下了尘世一切儿女私情,但或许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僧人的内心深处,其实根本没有放下什么,只是已然无法再去面对了。

佛的博大包容了所有,因此人们认为佛是会洞察一切的,在佛的面前,自己是赤裸裸的,任何伪装都是徒劳,佛会看到内心深处去的,因此,皈依便是向往极乐的一种方式,将无法实现的心愿,用侍奉在佛的左右来求得实现。然而那佛的声音再次出现了,他提醒着世人: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会坍塌。这大约就是佛之慈悲的那一个悲字。慈呢,便是在这一条无尽无休的路上行走,所要有的持念。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