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杏坛遥忆孔夫子

杏坛遥忆孔夫子

推荐人:郝久增 来源: 阅读: 9.59K 次

杏坛遥忆孔夫子

杏坛遥忆孔夫子

杏坛位于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挺拔高耸的古桧,称“先师手植桧”。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造重檐方亭,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高12.05米,阔7.34米,平面正方形,四面敞开,每面3间。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及乾隆 “杏坛赞碑”。杏坛赞阳面碑刻:忆昔缁帏, 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轹柳。博厚高明, 亦曰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阴面碑刻: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乾隆丙子御题。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石炉,雕刻精美,是金代文物。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灿然如火。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孔承庆《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周景王贵二十三年, 鲁昭公19年(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这一天,孔家小院热闹非常,孔子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此后,孔子每日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孔子所开列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是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的,孔子培养的人才,主要用于治国和执教的,既要注重品德教化,情感熏陶,也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孔子把“学会做人”“言行诚信”放在了教育最为重要的地位。

孔子时代的学习,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教、六艺、六经”,“四教”的内容是文、行、忠、义。 《论语.述而》 所谓文,即“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弓行之;中心尽心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六艺”的内容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也属数教的内容。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以礼与乐互为表里,礼是乐的表现内容,乐是礼的表现形式。礼与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六经”的内容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作为教材进行教学,后来被教育界称为“六经”。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 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 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二是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 提纲“有教无类”, 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 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是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 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他也由此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赞助商